A02. Faure Apres un reve Op.7 No.1

00:00
03:40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奥曼迪《西贝柳斯·第四、七交响曲及交响诗
--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西贝柳斯《第四、七交响曲》及两首《交响诗》。 《a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63,作于1911年,此曲气氛晦暗、富于冥想性,是一部独特的表现内心世界的作品。 《C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105,作于1924年。此曲自始至终充溢着对凝练简约和深邃永恒的追求,套曲的各乐章被缩合成了一个整体,而奏鸣曲式完全让位于某种“诗节性”的构成,主题之间的调性对比消失了,全曲都在C调音阶的制约之下。在一个庞大的柔板部分之后,是两个短小的片段,在速度上与第一部分并无显著差异,新加入的素材与之前的柔板素材一到发展,一直进入总结性的气势宏伟的第四部分。在弥漫性的基本情绪的内部却是极为微妙的层级与无比丰富的意象,音乐的句法是诗化的,而音乐形象则呈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尤其在相当于谐谑曲的第三段,一种刻意为之的狂乱与潦草造成了特殊的隐喻效果,使终章的宏伟性具有了深度;而在最后的明朗尾声到来之前突然降临的暗淡与紧张,又造成了奇谲和诡激的暗示,不觉使人想起刘越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句,使这单一而不可分解的音响有机体呈现出强烈的直觉主义意味。对特定意象的密集地、强有力地而极端化地处理与呈现,便造成了音乐叙事逻辑的断裂。 交响诗《波希奥拉的女儿》作品49,作于1906年,据民族史诗《卡莱瓦拉》第八章内容:在北方波希奥拉,有一位坐在天上彩虹上织金碧辉煌布的美丽少女。已很年老的维纳莫宁,听了水之母尤玛塔鲁的话,为娶这位少女为妻,千里迢迢远赴此国。他抬头向彩虹上的少女求婚,少女戏弄他一番后,提出三个问,说答出这三个问题就做他的妻子。维纳莫宁成功地解答了两个问题,用缺刀尖的小刀把马鬃分开,剥石头的皮并切割冰块做成栅栏,在解答第三个问题,用缠线的木棒碎片造船时,斧子劈伤了自己的膝盖。为止住流出的血,他拜访了住在独立的房子里的老人,老人为他涂上造物之神的药膏,维纳莫宁的求爱经历也因此失败。 交响诗《海之女神》作品73,作于1914年。此曲是西贝柳斯为了参加美国的某个音乐节而作的。第一次远渡大洋,看到落日下翻涌的大海使他的心情激动澎湃,他别出心裁地把海水描绘成“酒色”。这种色彩十分让人惊奇,“酒色”是什么样的颜色,大概那就是西贝柳斯心目中对大海的印象与幻想。
塞尔吉奥·弗兰奇《浪漫的意大利歌曲》
--
爱琴海的海风、威尼斯的贡都拉、比萨斜塔的落日、白桃酿造的贝利尼酒……这是洋溢着芬芳的美丽国度——意大利,请在歌声中一同追溯歌剧之乡魅力的源泉。风度与智慧并重的意大利情歌王子塞尔吉奥·弗兰奇,用灿烂光辉的嗓音演绎经典浪漫歌曲,颠倒众生。曾被帕瓦罗蒂等歌剧大师经久传唱,并受到全世界人们喜爱与推崇的歌曲一网打尽,包括《我的太阳》、《负心人》、《重归苏莲托》等。 塞尔吉奥·弗兰奇(Sergio Franchi)是意大利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那灿烂辉煌的嗓音演绎的意大利浪漫情歌令无数听众为之倾倒。他有着迷人的面庞和丰富的感情,在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演出的天赋。1952年,塞尔吉奥举家迁往南非,他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练习声乐技巧,仅仅两年时间,便开始担任众多小型歌剧的男高音主唱,为今后成为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张专辑是塞尔吉奥·弗兰奇首张意大利浪漫曲选辑,完美展示了他的音域和风格。无论是温情款款的《负心人》以及《你知道吗?好妈妈》,还是欢乐轻快的《走过岁月》,在这张留给人印象深刻的唱片中都出色地呈现给听者。
李赫特《舒伯特钢琴独奏作品》
13
舒伯特温馨柔美、但内蕴漩涡的作品风格,可称得上是继舒曼之后,李赫特广泛演奏的另一重要作曲家。在舒伯特的作品诠释上,李赫特格外重视音色之美及速度的取舍。他会在弹奏舒伯特作品时,使用较多的踏板,让琴音在高、中、低等不同音域中产生层次更井然分明的明暗音色变化,而从头至尾,以歌唱性的诠释一一铺陈出和声之美。 也因为李赫特在舒伯特演奏上,是那样强调声部的均衡,藉以按部就班、细心巧思将情感毫无拘束的流露,所以,李赫特所自我设定的演奏速度,就往往不是一般认可的标准。 李赫特录制的舒伯特作品中,很多年代相距二十年以上的演奏,其采取的角度也差不多。李赫特是个完全忠于自我艺术的演奏家,曲目一旦推出,诠释便不轻易更改,所能影响他的,多半是现场的感觉与气氛。而在舒伯特的演奏中,似乎受现场影响的情况最大,每个不同年代的同曲录音,在整体表现上都相差不少,算得上是李赫特录音里性格突出而独立的一环。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奥曼迪《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奥曼迪《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降E大调第五号交响曲》作品82,作于1915年。此曲洋溢着乐观、积极、明朗的情绪。西贝柳斯创作的成熟时期,此曲是受到充分重视并且经过精雕细琢的作品。 交响诗《传奇》作品9,作于1892年,西贝柳斯自述“这是我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甚至可以说,此曲包含我全部的青春,因为这表现我的心理状态。”原曲名《En Saga》,Saga是瑞典语,指以散文写的历史故事。瓦格纳根据以佛坦为主神的北欧神话“艾达(Edda)”,与以日耳曼的英雄齐格飞为中心的“尼伯龙根之歌”等各种Saga为素材,创作需要以4夜的时间上演的乐剧《尼伯龙根之指环》,西贝柳斯则在此曲中没有交代清楚是以什么故事为素材,只说是“一则传说”(En Saga)。不过也有人说,Saga是指北欧神话中的一位女神。芬兰的神话,应该是“卡列瓦拉” (Kalevala),西贝柳斯以“卡列瓦拉”为题材写了多首交响诗。但此曲没有与之有关连,西贝柳斯也没有具体指明是根据什么故事。不过把此曲当作描写“卡列瓦拉”气氛的音乐来听,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妥。 交响诗《塔皮奥拉》作品112,作于1925年。此曲内容取材于民族史诗《卡列瓦拉》中摘下的四行诗句:“那里有北国幽暗绵延的森林,在原始梦幻中蕴藏着太古的神秘;那里住着伟大的森林之神,森林的精灵就在幽暗中蠢蠢欲动。”塔皮奥拉为森林之神。弦乐奏雄浑的森林主题,大提琴与低音管奏朴素动机,表示森林与大地之悠久,木管奏由森林主题变形的塔皮奥拉主题,中提琴与单簧管奏副主题,象征塔皮奥拉的部下,即森林中精灵们。塔皮奥拉主题变形产生各种阴影,最后弦乐以象征悠久的和弦结束。
29
5
阿巴多《莫扎特作品》
阿巴多《莫扎特作品》
这套合辑收录了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莫扎特作品的录音。包括进行曲、小夜曲、嬉游曲、交响曲、交响协奏曲、c小调弥撒等。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4)当代著名的意大利指挥家,位列“20世纪十大指挥家”之列。1989年,阿巴多接替卡拉扬出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在卡拉扬之后接手柏林爱乐乐团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差事——至少在“明星效应”上,这是一个无可企及的高度,继任者稍有闪失,就将身败名裂。然而,阿巴多沉稳内敛的性格成就了他。他内涵深厚、思虑深潜,当许多人都借助媒体的力量行销包装、名利双收的时候,阿巴多却逆向而行,赢得了世人对他的专业的尊重。 阿巴多接过了指挥棒,但卡拉扬时代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他的头顶。卡拉扬是柏林爱乐乐团的统治者,他君临天下,唯我独尊,他与乐团的交流方式是单向度的,乐手对于他的一切,只能照单全收。而阿巴多并不这样。他似乎深谙这个时代的潮流,他似乎明白沟通才是最好的管理,于是阿巴多行事圆融,同乐团之间的相处非常和睦,在乐团的12年里,柏林爱乐这个世界顶级乐团可谓政通人和。阿巴多认为:“指挥应该理解并尊重个性与自己有别的演奏家或歌唱家,尤其是参与歌剧演出时,这一点更加重要,因为每个人对于一部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而理解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并和他们进行沟通,就是指挥应尽的责任。” 阿巴多的指挥,集众家之所长,集名师之大成,以此揉成自己的指挥特点。他的指挥,具有鲜明的意大利风格,热情、明快、如歌、流利、敏锐,双手极富有魅力,眼睛里有音乐。在这套录音中,阿巴多对于莫扎特音乐内在细节的掌握非常清晰而且一丝不苟,诠释重心明确,是非常难得体会到的莫扎特聆赏经验。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精致洗练、技艺高超,对莫扎特作品的理解更是获得音乐界的一致赞扬。
23
61
梅纽因《拉罗·西班牙交响曲、圣-桑作品》
梅纽因《拉罗·西班牙交响曲、圣-桑作品》
这张专辑收录小提琴家梅纽因与古森斯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哈瓦奈斯》。 拉罗《d小调西班牙交响曲》作品21,作于1873年。此曲是一部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协奏曲。由于曲中所出现的奇特节奏、旋律,以及这些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格,所以拉罗才有意加上这个标题的。此曲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拉罗的代表作。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部作品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作品28,作于1863年,题献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此曲感情奔放,情绪大起大落。乐曲热烈奔放的阳刚之气与忧郁苍凉的凄婉情绪交织在一起,震撼人心,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充满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小提琴的华丽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它是圣-桑小型音乐作品里最流行的一首。 圣-桑《哈瓦奈斯》作品83,作于1887年,题献给萨拉萨蒂。此曲充满了浓郁的西班牙音乐风味,小提琴以明亮的情绪展开第一主题,旋律在歌唱性的起伏中,考验着演奏家慢板抒情的能力。这里取决于演奏家的理解,也许会听到模拟舞曲的优雅和节奏感。乐队的急奏引领了一个新的情绪,于快慢的强对比中,第一主题变化后呈现。在急奏插部的干预下,主题的发展始终走向略带忧伤的情绪,一种若即若离的气氛被揭示出来。在即将终结时,以定音鼓传达动机,小提琴表达深情的倾诉。第三部分,乐队先给予总结性的合奏,小提琴附和一遍以后,以滑音为标志,终于发起舞蹈气氛,释放一直压抑的欢快动机。但是很快,定音鼓伴着小提琴以较为宁静和眷恋的心绪走向结尾。
--
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