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Bruch Kol nidrei, adagio on Hebrew melodies Op.47

00:00
08:54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艾萨克·斯特恩《演奏小提琴安可曲》
--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分别与Frank Brieff、Milton Katims指挥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合作,演奏15首著名的小提琴小品,都是非常适合作为返场曲使用的曲目,因为它们都较短小、旋律优美、技巧虽不能说艰深但也有炫技成分,更重要的是听众对这些曲子都颇熟悉,很容易引起共鸣。其实这些曲子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用途,可以给儿童作为古典音乐的入门教材,既好听又易懂还不长,小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接受并喜爱。 专辑包含英国民歌《绿袖子》、克莱斯勒《爱的忧伤》、舒伯特《圣母颂》、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勃拉姆斯《第5号匈牙利舞曲》、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格什温《波吉与贝丝》选段等等。
佩拉希亚的钢琴艺术
--
这套合辑是美国钢琴大师默里·佩拉希亚的演奏录音,涵盖了他40多年的演奏生涯,聆听时会被他抒情典雅、注重歌唱性的演奏风格折服。 默里·佩拉希亚1947年4月19日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人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19岁进入曼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68年起,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霍尔晓夫斯基学习。1972年在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曾于1981至1989年任英国奥尔德堡音乐节联合艺术总监。担任伦敦两座皇家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被利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在过去30多年里,美国钢琴演奏家默里·佩拉希亚一直活跃于全球音乐会舞台,是当代技艺最为精湛的钢琴演奏大师之一。2004年3月8日,为表彰默里·佩拉希亚对音乐所作的杰出贡献,英国女王授予他大英帝国勋爵士称号。 在浪漫乐派的演奏中,佩拉希亚用稳固的节拍、清晰的音色与无懈可击的技巧来吸引他的乐迷,但在需要花功夫在色彩和塑造情境的音乐上,他的演奏就有过度“古典模式”之嫌,甚至因此有时听起来有些僵硬。但是在莫扎特录音的方面,佩拉希亚任独奏者及英国室内乐团的指挥,个性和音乐风格珠联璧合,这些录音有大多数都呈现出让有的清澄与弹性、卓越的气氛掌握,而且他也有力地展现令人信服的作品“内在戏剧性”。在莫扎特所谓的“进行曲风格”协奏曲集里所展现的完美平衡,统一性与内在的逻辑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些曲子的主题旋律需要静谧的时刻,其它演奏者常会出现放大音量而过分强调的毛病。 佩拉希亚品的旋律弧线里,精巧地构思其运行,也使他成为甚具说服力的贝多芬演奏者。由海汀克指挥大会堂管弦乐团搭配而成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录音,可说是在数字录音之后最优异的同曲参考版本之一,而在独奏的范畴里,他1989年所录制的《C小调32段变奏曲》Wo080,是个具有个性而饶富兴味的录音。这首曲子在1806年底谱成,由于拥有精炼的音符与各变奏之间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很难将它刻意塑型。然而佩拉希亚着温润的演出风格,稳健地维持大型旋律线的流畅性:他平衡一些无法避免的速度转换,即使在变化最大的各变奏连接部分,都能顺势滑过,拉近大调变奏与小调变奏之间的距离,完全自然而不着痕迹。
佩拉西亚《舒伯特三部晚期钢琴奏鸣曲》
--
这张专辑是著名钢琴家佩拉西亚演奏舒伯特最后的三部钢琴奏鸣曲。 舒伯特留下不少钢琴作品,但是地位始终没有办法与他的艺术歌曲相提并论,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后,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舒伯特钢琴作品里独一无二的热情、抒情与即兴。    舒伯特三部晚期钢琴奏鸣曲:D.958,C小调; D.959,A大调; D.960,降B大调均完成于一八二八年。晚年的舒伯特对于以前靠“直觉”谱写作品的方法开始不耐,他开始研究自己最弱的对位,并且深入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因此一般认为,钢琴奏鸣曲,D.958,C小调第一乐章有贝多芬钢琴曲《三十二段主题与变奏》的影子。钢琴奏鸣曲,D.959,A大调题献给钢琴家胡梅尔,因此演奏技巧相当华丽。至于著名的钢琴奏鸣曲,D.960,降B大调,单第一乐章就被赞誉为“贝多芬以来最完美的钢琴奏鸣曲”,内涵也是居舒伯特所有钢琴奏鸣曲之冠。 这些钢琴奏鸣曲篇幅长大、结构严谨、气质崇高而内省,速度从容而富于变化,充满活力与幻想,表现出舒伯特的创作已完全发展成熟至炉火纯青的阶段。特别是他在逝世前创作的最后3首钢琴奏鸣曲,在古典主义严谨形式和浪漫主义丰富情感之间实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使奏鸣曲恢复了传统的四个乐章,但将其规模、内容大大扩展充实,以与自己宽广而极富诗意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表现方式相适应。而这几首奏鸣曲也因此被誉为代表了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顶峰之作。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克莱伯《1949-1955录音集》
克莱伯《1949-1955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与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科隆广播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49-1955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三、五、六、七、九交响曲》、韦伯《第一交响曲》、莫扎特《第39、40交响曲》、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 埃里希·克莱伯(Erich Kleiber,1890年8月5日-1956年1月27日)奥地利指挥家。有优异的节奏感,组织力强,是抒情风格的代表性指挥家,被认为是莫扎特、理查·斯特劳斯和贝尔格歌剧作品的杰出诠释者,他领导的柏林德国歌剧院在30年代达到了极高的世界声誉。同时,他指挥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管弦乐也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精巧细致的管弦乐指挥专家”。他指挥英国室内乐团演奏的蒙特威尔第与巴洛克作品,可堪称权威,而对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诠释尤其到位。埃里希·克莱伯之子卡洛斯·克莱伯也是20世纪一位卓有成就的指挥大师。 埃里希·克莱伯是20世纪为数不多可称得上伟大指挥家的人之一。他曾经说过一句话:音乐是给予每一个人的,就象太阳与空气一样。埃里希·克莱伯对于录音有着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认为演出者与听众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对他而言,录音只是一种贫乏的替代品:它让演出与独特的情绪僵化冻结,使得每一次聆听的感觉都一样,然而从来没有两个音乐演奏会是完全一样的。而另外一方面,他又颇有远见,他了解录音保存了音乐的演出,而且充满了娱乐性。 埃里希·克莱伯在演出前总是不厌其烦地钻研乐谱,演奏时严格遵循原谱指示,避免投入过多个人主观感情。他总能掌握住作品的整体性,以理性的态度寻求结构与情感要素的平衡,排斥错误的传统演奏方式。 在二战期间,埃里希·克莱伯曾经录制了许多78转的唱片,然而真正为他建立永久名声的录音却是他在战后为Decca唱片公司所录制的作品,也就是收录在这套合辑的录音。尽管这些录音还无法展现埃里希·克莱伯真正的音乐活力,却也让我们见证了他音乐生涯中所指挥作品的核心价值。
13
50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内田光子》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内田光子》
这张专辑收录了内田光子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德彪西、勋伯格的钢琴作品。 内田光子(Mitsuko Uchida,1948年12月20日-)日裔英国钢琴家。她的演奏风格着重表达内心而非炫人的技巧,以诠释莫扎特作品闻名,被公认为“莫扎特专家”。从1980年开始,内田光子灌录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便受到相当高度的瞩目,并且屡次赢得多项专业唱片评鉴的肯定。 内田光子的风格强烈但是又不曾矫枉过正,也没有忽略莫扎特乐里的浪漫精神,《狩猎》奏鸣曲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部奏鸣曲中,内田光子重视主题发音清晰的程度远超过柔美的音色或技巧表现,《b小调慢板》也不会过份沉重与严肃。内田光子与晚年的阿劳一样,他们都在不减损丰富表情的前题下,让音乐平顺流畅而且单纯的歌唱着。不过,这套专辑最受瞩目的应该是莫扎特在1787年完成的《a小调回旋曲》。内田光子的演奏严谨清晰而且结构精确,甚至一开始稍嫌平庸的乐段都很有说服力。内田光子在每一小节都弹奏出适合钢琴的灿烂音色,让听过的人永远难以忘怀。这首回旋曲或许可说是从施纳贝尔1946年的录音以来最动人的演出。 《朱侬》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二十一岁(1777年1月)为法国女钢琴家拜访萨尔兹堡而写作品,也是内田光子1990年莫扎特系列最后几首协奏曲的录音。协奏曲的录音效果确实与独奏曲一样令人神魂颠倒而且具说服力。它的色彩与气氛相当丰富,独奏部份有如空气般的轻盈飘逸,演出精湛完美而且有一统性。在泰特充分配合内田光子演奏内涵的指挥陪衬下,这些特色都得以确实发挥。 其它作曲家方面,内田光子最辉煌的成果或许该算是1989年录制的德彪西十二首练习曲。这十二首练习曲平均分成上下两册,根据训练目的而冠上《为五只手指》、《为第三只手指》、《为和弦》等标题,曲风接近车尔尼、肖邦的练习曲。内田光子对乐曲的理解几乎是个奇迹。阿劳曾说,任何诠释最基本的是要赋予乐曲的结构意义,然后再根据这个架构来发挥。就我所感,这十二首练习曲从来没有被弹得像内田光子的诠释般高超精确而且易如反掌。随着表面上轻松自如的音乐,内田光子以她独一无二的见解,带出作品每一个主题、乐句的“内在价值”。这部德彪西成熟时期的作品常被弹得过度“抽象”、吃力与笨拙,甚至许多著名钢琴家的录音都是如此。在内田光子手中,她以自然雅致的变化为作品带来新生命。
--
34
(第65期) 普列特涅夫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第65期) 普列特涅夫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这期介绍的唱片是俄罗斯钢琴家普列特涅夫,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录制的,他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四部作品的录音,这张情感浓烈和感性的莫扎特作品于是闪亮登场。在这位传奇人物的演奏中,莫扎特的奏鸣曲呈现出一种新鲜的色彩。 《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是莫扎特初到巴黎时的第一部作品,此曲依然建立在欢乐的基础上,内容深刻、情感细腻,表现出满怀信心与期待,却又在安静祥和之上,笼罩着丝丝伤感。 第一乐章,中速的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三段曲式。 第三乐章,小快板,奏鸣曲式。 《F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K332,是莫扎特在1778年巴黎巡演期间完成的。在巴黎期间,由于经历了求职无门、经济窘迫,加上母亲去世等等一系列坎坷,莫扎特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阴暗面,也非常担忧自己的前程。明快、乐观的心境常常夹杂着丝丝隐痛,在含泪的微笑中表达坚强,苦楚的内心渴望光明,这些因素集中体现在了这部奏鸣曲中。作品的三个乐章都以欢快的大调开头,却都包藏着小调深沉的悲伤,而且更加沉郁。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柔板,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 《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K457,是莫扎特到达维也纳后创作的第一部奏鸣曲,完成于1784年,也是莫扎特两部采用小调的钢琴奏鸣曲之一。作品以严肃的情绪展开,像是一个人在惊慌、焦虑地寻找着一个答案,而答案却是未知的。作品的情绪变化极大,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在失望中又蕴含着憧憬和激情,是莫扎特内心世界的一次真实的袒露。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柔板,回旋曲式。 第三乐章,极快的快板,奏鸣曲式。 1778年5月至1779年1月,莫扎特在巴黎旅居,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五部钢琴奏鸣曲,统称为《巴黎奏鸣曲》。其中《A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K331,是最具个性的一部作品,其第一乐章不同寻常地采用了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更是模仿了具有异国情调的土耳其军乐团的巡游音乐。由于第三乐章曲调新颖,节奏明快,气势雄壮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土耳其进行曲》,这也是莫扎特的标志性音乐。莫扎特后来在歌剧《后宫诱逃》中再次使用了这种来自东方的曲调。 第一乐章,主题与变奏,变奏曲式。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三段曲式。 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小快板,二段曲式。
--
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