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1老子的物是什么东西

00:00
10:27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绿竹青

绿竹青

学习播音的小白
关注
孟子旁通
--
南怀瑾 孟子旁通
老子他说
--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世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阐解、辩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301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是南怀瑾先生应邀讲解《黄帝内经》的现场辑录,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重点阐释了《内经》的精神及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并引用了很多生活实例加以实证,微言大义,精妙迭出,直指人心。如何顺应四时、平衡人体阴阳、提高免疫力…这些看似很深的哲学与中医原原理,通过先生生动有趣的讲解,成为了人人都能触摸践行的生活日常。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十二生肖里的文化
十二生肖里的文化
十二生肖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 看过很多关于十二生肖的奇谈怪论 却都是鼓吹封建迷信宣扬怪力乱神 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祖辈生存智慧 把复杂的哲理藏身在十二个动物中 这是智慧的古人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当你认真端详其中根由也许会发现 那些文化烙印早已深深打在你心里 西方文明关注的是十二星座 因为他们的起源是狩猎民族 观测星象能够知道猎物去向 更多是对应地形地貌的认知 中华文明关注的却是十二生肖 是我们农耕民族对天地的认知 我们不但要关注此一时的收成 还要盘算未来的年辰是否丰欠 古人发现天地虽然变化无常 却有一定内在性的规律可循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能得到很多启示 天气的变化是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 在一个12年的周期内 有3年风调雨顺,有3年灾害丛生 有3年平平淡淡,有3年莫名其妙 12年后再循环一次 当然,这不是搭积木 不会连着3年好,接着3年糟 但如果时间周期拉长到12年 这样的规律就会耐人寻味 其实如果你上了年纪 有了多一些的人生体验 回首自己的人生经历时 应该能体味其实是一个个的周期 如果把12年再延长到60年 按我们天干地支纪年 刚好是5个12年 暗合12年的5行循环 古人不但把时间前后延伸到12年 更把一年12个月也用他们来标识 甚至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适用 年月日时辰就是我们的生辰八字 这十二个年头所选择的动物 分别代表了12种不同的特征 是古人留给后世的天地奥义 能在人生各个时期把握先机 这12种动物按中国的文化 分为阴阳两大类 鼠虎龙马猴狗,属阳 牛兔蛇羊鸡猪,属阴 属阳的动物 脚趾头的个数都是奇数 属阴的动物 脚趾头的个数都是偶数 阴阳互相穿插 属阳的多为上升状态,像上弦月 属阴的多为潜沉状态,像下弦月 周而复始应运而生 他们既独当一面又相映成趣 老鼠的聪明智慧对应牛儿的踏实肯干 老虎的迅捷向前搭配兔子的谨慎保守 飞龙的刚猛霸气对照灵蛇的柔韧潜藏 奔马的直奔目标混搭绵羊的坚韧不拔 金猴的灵活多变配合雄鸡的恪尽职守 忠犬的忠贞温顺搭伙野猪的勇猛独行 正是这种两两对应的反差 提醒着古人不可拘泥行事 一边提醒你要“近水楼台先得月” 另一边就劝诫“兔子不吃窝边草” 12种动物还被划分成五行 虎兔,属木 蛇马,属火 牛龙羊狗,属土 猴鸡,属金 鼠猪,属水 五行相生相克,互为作用 古人说“认命” 不是说我这命就是这样了 我也没办法 那我们和飞禽走兽有何区别 “认命”是指认识自己的命运 并尽可能想办法调整 即便是外部条件限制无法改变 至少可以调整心态如何去接受 古人的智慧:对自己的生命拥有自主权 当你抱怨“这就是命” 不过是第一步:认识到了生命的局限性 还要进一步:如何用已有的条件做改善 再前进一步:接受自己努力之后的结果 可悲的是众生都在这个死结里循环 如果你已经看懂接下来要走的趋势 就应该调整自己的所思所想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打破这个僵局其实很简单 不过做起来不容易 这个《十二生肖》系列 会对每个生肖做一番阐述 他们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 您可以借此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做对照 人生也好,做生意也罢 提前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轻松一点,胜人一筹 回顾前尘,放眼明天,嘻嘻
37
10
子轩夜读 | 《六韬》
子轩夜读 | 《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的基本理论和范畴,多来自道家,主张柔弱胜刚强、韬晦不露和安静玄默等,同时又引用“黄帝”之书[3],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4]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详情微信:15509351916
--
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