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 Berlioz Romeo et Juliette Op.17 - 1. Introduction

00:00
04:12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海菲兹《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协奏曲》
11
这张专辑是海菲兹与莱纳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这个版本演录俱佳,《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 刘汉盛:这张唱片的优点,一是芝加哥交响乐团在莱纳驾驭下呈现出丰富、平衡的三度空间音响,并和海菲兹搭配得宜;二是海菲兹虽然以较快速度演奏,但他那轻松自在及精密的想象空间在精湛的技巧下发挥到极致;三是金牌录音师Lewis Layton亲自操刀录制,整个录音质量上乘,音色圆润饱满、音场宽阔真实,乐队与独奏小提琴的声音相互均衡,非常好听。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辑》
19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录音选集,因为他对演奏效果的苛求,录音不算太多,但张张精彩,他演奏的贝多芬《皇帝协奏曲》是一生所有精髓的极至、他演奏的德彪西作品展现出了顶尖绝妙的音色与层次、他演奏的肖邦作品也是最有味道的肖邦。可以说,他录制的每一首作品,都呈现着别人难以企及的精致、无一不显示出大师精湛的技艺和独到的风格。 米凯兰杰利的演奏技术无懈可击,善于恰到好处地把握音色和多声部层次的控制,有条理地处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追求音色清澄、干净的演奏灵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乐派的内在与平衡,又注入了浪漫乐派的热情与感染力,极具强烈的艺术魅力。
罗斯特洛波维奇《大提琴巨匠传奇录音》
20
这张专辑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1956-1978年间的传奇录音,包括:1、与钢琴家亚历山大·杰久欣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大提琴奏鸣曲》、肖邦《引子与华丽的波兰舞曲》、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舒伯特《即兴曲》、舒曼《梦幻曲》,1956年12月在波兰华沙录制;2、与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1968年9月在柏林录制;3、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舒曼《大提琴协奏曲》,1960年9月在伦敦录制;4、自己演奏并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1978年6月在柏林录制;5、与小泽征尔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格拉祖诺夫《游吟诗人之歌》,1975年8月在波士顿录制。 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特洛波维奇(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1927-2007)俄罗斯杰出的大提琴家、指挥家。罗斯特洛波维奇的演奏音色浓郁、雄浑,极富于戏剧性的表现力,技术炉火纯青,任何难题都不在话下,几乎为所有大提琴保留曲目都录了音。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
这张专辑是著名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歌剧院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克伦佩勒早期的录音,轻快活泼,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晚期的录音,速度过慢,音感过重,节奏散漫,带有一种孤高之情,这正是历尽沧桑的人生写照。克伦佩勒比之于同时代秉承德奥浪漫主义传统的指挥家,其风格以冷静客观著称。他晚年指挥的作品,大都缓慢凝重,织体清晰,特别是他训练的爱乐乐团的弦乐组尤其具有其个人风格。 在交响曲部分,克伦佩勒秉持着忠于原著的态度,着重乐团各声部间的清晰与平衡,乐曲速度明确的掌握,而使音乐显现出一种坚毅、感人至深的魄力;其中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以及第七交响曲皆代表他至高的成就之一,第五诠释上的精辟,令人震撼的见解,显示克伦佩勒处于颠峰时期;第七速度偏快,所呈现的张力更振奋、激昂,句法亦锻炼得更为精粹。克伦佩勒强调作品的结构完整,演出骨架宏大,坚如磐石,将坚定的意志力彻底地贯注在音乐中。因此结构严谨、重视精神内涵的德奥曲目,一直都是克伦佩勒的拿手好戏。尤其是晚年诠释的贝多芬交响曲,多为后人称道不已。
--
30
马蒂农《Hi-Fi芭蕾音乐》
马蒂农《Hi-Fi芭蕾音乐》
这张专辑是指挥大师马蒂农分别与以色列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马斯耐、梅耶贝尔、圣-桑、肖斯塔科维奇的芭蕾音乐。 马斯耐的芭蕾组曲《熙德》毫无疑问是专辑中最为杰出的,虽然后来弗雷莫和马里纳录制的版本也很好,但缺少马蒂农这样的电闪雷鸣般的跃动感,以色列爱乐乐团与弗雷莫的伯明翰市政厅管弦乐团和马里纳的伦敦交响乐团相比都不占优势,但是马蒂农施加在乐团身上的强大压力,在第一个和弦上就表现得很明白。曲子和曲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曲终了的时候,听众会很自然地期待下一次乐队如夜空中焰火般辉煌的绽放。马蒂农还善于将这种压力和让乐队成员自由发挥结合起来,他让以色列乐团得到只有法国乐团才有的那种滋润而飘逸的管乐部,可见他决不是等闲之辈。 马斯耐《熙德》是根据法国大剧作家高乃依的著名悲剧而作的四幕歌剧,表现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德里戈率众抗击摩尔人的历史传说, 而主要剧情则是爱情与复仇义务的古老冲突.整出歌剧如今不常上演了,但剧中的芭蕾音乐,尤其是第二幕的布尔戈斯广场上的六段舞曲,相当动听,令人难忘,因此作者又加上一首晨曲,编成这套一共是七段的音乐会组曲:1、卡斯蒂里亚舞曲 2、安达卢西亚舞曲 3、阿拉贡舞曲 4、晨曲 5、卡塔兰舞曲 6、马德里舞曲 7、那瓦拉舞曲。 马斯耐的音乐通常都艳丽、柔美,被乐评家认为是很女性化的,但在《熙德》的芭蕾音乐中,却也有的是阳刚和火辣。
--
20
马蒂农《拉威尔·管弦乐作品》
马蒂农《拉威尔·管弦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法国指挥家马蒂农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拉威尔的五部管弦乐名作。马蒂农作为一名指挥家,他的特色是很显著的,在20世纪的指挥史上,他是继蒙特和明希之后,又一位具有鲜明风格和个性的法国指挥大师,如果要是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他的话,那么他的地位就有着非常典型的特殊性了,一般来说,法国的艺术家总是带有着一种细腻而冲动的情感和追求色彩变化的特点,这实际上是与法国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以及各方面的特色相联系的,在这一点上,对于法国指挥界代表人物之一的马蒂农来说也是不例外,马蒂农在指挥演奏时,十分强调和追求乐队织体层次的变化,用以达到一种具有高度透明性的色彩变化,此外,他对于乐曲的句法结构也掌握得十分细腻,常常能够非常清晰地理顺各个声部之间的关系及音响和音色的平衡感。他还有着异常灵巧和敏锐的节奏感。在这方面,他的控制能力是非常出色的,而以上的这一切,恐怕都与他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有着一定的关系,正因为他十分精通作曲法,因此他总是能够从一个音乐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待、分析和解释一部作品。此外,有的评论家还认为马蒂农是一位训练乐队的优秀专家,称他在这方面有着“出色的本领”,认为他能够凭借自己的方法将乐队锻炼出深厚的功力,并使其合奏效果井然有序,充满着丰富的变化和强烈的艺术性。
--
14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查尔斯·明希》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查尔斯·明希》
这张专辑是法国指挥家查尔斯·明希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新英格兰音乐学校合唱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法国国家广播乐团。 查尔斯·明希(Charles Munch,1891-1968)法国指挥家,20世纪世界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明希是一位风格异常鲜明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明快热情而又自然舒展,一般来说,他喜欢运用较快的速度和鲜明的力度对比,在指挥法国作品时,他十分善于把握乐曲的特色和尺度。 在指挥柏辽兹的作品时,明希能够表现出惊人的宏大气势和绚丽的音响色彩,而在指挥拉威尔的作品时, 他又能够赋予作品一种质朴的情调及清新的气息,在处理德彪西的作品时,他也能够极好地控制乐曲织体层次的变化,使其达到一种雅致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明希不但善于指挥法国作品,对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他也有着十分出色的演释能力,但他与纯德奥体系的指挥家之间仍有着许多不同,与他们相比,明希在德奥作品所特有的庄重稳健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热情及活力,因此,在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中,他更加适合于演释像门德尔松这一类作曲家的作品。 明希是一个最善于挖掘和发挥管弦乐色彩的指挥大师,他对于管弦乐队的音色调配和力度控制,有着极其特殊的天赋和能力。小泽征尔在听完他所指挥演奏的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之后,曾经被他那出神入化的管弦乐色彩控制能力感动得激动不已,他曾回忆到:“我真不知这位老先生是从什么地方拨弄出来的那样水粼粼的声音,这种将柏辽兹的音乐色彩精雕细磨得闪闪发光的技艺,使我的浑身都激动了起来,我实在没有想到,一首乐曲在经过一个高明的指挥家处理以后,竟会达到如此惊人的地步。”
14
18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这张专辑是英国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与华裔加拿大钢琴家史康宁合作,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一百周年而录制的,演奏的作品,由法国、英国和奥地利三个国家的著名作曲家在战争时期创作的大提琴作品组成,包括:德彪西、 布里奇、福雷、韦伯恩,还有四首当时英国士兵所流行的歌曲。100年过去了,战争幸存者都已作古,只留下描绘战争残酷的文学和绘画作品。聆听这张专辑,你会发现音乐也可以给我们启示,提醒我们战争带给全人类大规模的苦难。 曾经有一个叫哈罗德·崔格斯的英国业余大提琴演奏家,他就把自己特制的一把大提琴带到一战战场上,可在前线壕沟中演奏。他的大提琴的琴颈和琴弓可以藏于琴身之内,当然这种大提琴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会稍为柔弱一些。在这张专辑中,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就将他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Marquis de Corberon”换成哈罗德·崔格斯的那把战壕大提琴来演奏的。这真是非常不寻常的演奏,对大提琴家的技艺是极大的考验。 史康宁的钢琴伴奏非常微妙、生动,与大提琴的声音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他们的合作证明每个人都需要美、慰藉和喜悦,即使是在战场上。在音乐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梦想着另一种生活。
27
15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
这张专辑是美籍波兰指挥家莱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国家爱乐乐团、丹麦国家交响乐团、斯托科夫斯基交响乐团、NBC交响乐团成员、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 莱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国波兰裔指挥家、古典音乐改编家。他的指挥富于激情,以音响丰满、色彩鲜艳而引人入胜。斯托科夫斯基在指挥艺术发展史上有着卓绝的贡献。他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热心于各种革新与试验,热衷于介绍新作品,培养新生力量,他塑造了独一无二的管弦乐音色,他具有极富想象力的作品诠释能力。他不是死守原谱派,他认为音乐必须透过指挥家和演奏家的心灵作用才能显现出它的内在美感,换句话说,指挥家是无法客观地置身于音乐之外的。为了体会各种乐器的特性和难度,斯托科夫斯基还利用每年假期的时间专程前往巴黎去学一样新乐器。 斯托科夫斯基艺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那独一无二的音色,坚实、浑厚、富有光泽以及独树一帜的句法。斯托科夫斯基的节奏服从各个独立的乐句的表达的需要,而乐器听起来不仅仅像它们自身的音色,更是与上一乐句或下一乐句的这种需要关联。这样生机勃勃的声响,能够直接触及听众的情感深处。温柔的抒情的段落与富丽堂皇的壮阔的段落衔接得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的冲突,因为每一个乐句听起来都是崭新的。 斯托科夫斯基永远在追求最好的声响,不断地冒险创新,对于他而言,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必须恪守的规则。“声响”不仅仅意味着听觉效果,更意味着将音乐的各个层面展示出来。乐章的存在,并不是由写在纸上的音符所决定,而只能由音乐家所作出的再创作甚至全新创作的演出所决定。这就是斯托科夫斯基对于指挥的见解,他拒绝做乐谱中规中矩的仆人。
--
2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