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伟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

这张专辑是著名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歌剧院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克伦佩勒早期的录音,轻快活泼,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晚期的录音,速度过慢,音感过重,节奏散漫,带有一种孤高之情,这正是历尽沧桑的人生写照。克伦佩勒比之于同时代秉承德奥浪漫主义传统的指挥家,其风格以冷静客观著称。他晚年指挥的作品,大都缓慢凝重,织体清晰,特别是他训练的爱乐乐团的弦乐组尤其具有其个人风格。 在交响曲部分,克伦佩勒秉持着忠于原著的态度,着重乐团各声部间的清晰与平衡,乐曲速度明确的掌握,而使音乐显现出一种坚毅、感人至深的魄力;其中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以及第七交响曲皆代表他至高的成就之一,第五诠释上的精辟,令人震撼的见解,显示克伦佩勒处于颠峰时期;第七速度偏快,所呈现的张力更振奋、激昂,句法亦锻炼得更为精粹。克伦佩勒强调作品的结构完整,演出骨架宏大,坚如磐石,将坚定的意志力彻底地贯注在音乐中。因此结构严谨、重视精神内涵的德奥曲目,一直都是克伦佩勒的拿手好戏。尤其是晚年诠释的贝多芬交响曲,多为后人称道不已。
节目(3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杰拉德·考斯《中提琴传奇》
40
这套合辑是中提琴家杰拉德·考斯的演奏录音精选。杰拉德·考斯(Gerard Causse)法国中提琴家,担任巴黎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和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皇家学院中提琴教授。他的演奏音色掌控非常出色,饱满、韵味十足。“演奏中提琴意味着让这件乐器歌唱——也让自己歌唱,”杰拉德·考斯强调,他的演奏让中提琴发出独特的声音——深沉、怀旧和忧郁——歌唱得与众不同。这套合辑收录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广泛曲目,见证了非凡的事业,使考斯成为中提琴传奇。
伯姆《莫扎特·弦乐小夜曲》
--
这张专辑中包括莫扎特的三部著名小夜曲,由指挥大师伯姆带领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录制。 流连晚宴的弦乐:《G大调第13号小夜曲》K525,穿着华服的绅士和淑女拿着酒杯,沉醉于享乐之中。乐队不定的演奏,轻快地旋律源源不绝流泻而出。这首轻松地弦乐小品《G大调第13号小夜曲》多半就是在上流社会如此的庆典或晚宴上演奏。如果是正式的演奏会上正襟危坐、屏息静听,恐怕就会失去曲子的趣味性。 《D大调第9号管弦乐小夜曲“邮号“》K320,在旅行回到萨尔兹堡之后,莫扎特开始对他的大主教老板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过,从1779年初到隔年夏天的一年半岁月里,他依然以宫廷音乐家的身份在大主教的官邸里任职。这段时间,他将旅行途中得来的灵感化为作品,杰作包括K.318、K.319、K.338三首交响曲。而管弦乐作品更是丰富,第9号小夜曲就是属于这个时期的作品之一。 《D大调第6号管弦乐小夜曲》K239,1776年时的莫扎特,一方面在萨尔兹堡担任宫廷音乐家,一方面暂时停止写作交响曲,奏鸣曲等内容比较艰深的作品,开始转向创作社交性与娱乐性的音乐,因此写了很多小夜曲与嬉游曲,这些作品都具有优雅华丽的色彩。这首《D大调第6号管弦乐小夜曲》跟半年后的名作《哈夫纳小夜曲》,就是最能充分表现此种风格的作品。
雅尔维《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
16
这张专辑是雅尔维指挥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的四部交响诗《阿尔卑斯交响曲》、《死与净化》、《英雄的生涯》、《唐璜》。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
这张专辑是德国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 舒里希特通常指挥德国音乐作品,并且一般与德国乐团合作。他在世时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尤其对他怪异的速度提出质疑。近些年来这些观点已有所转变,人们渐渐开始欣赏他的作品。他的录音生涯极为漫长,从一开始与柏林大都会乐团一直到LP时代。 在这套唱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他指挥德奥古典和浪漫派从莫扎特到布鲁克纳的精品,门德尔松的序曲中有一种清新的活力和细腻。舒里希特对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了十一次后,约翰·库尔肖才终于完成了录音。这里舒里希特没有表现出怪异的速度,相反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表达出了一种优雅的抒情风格。他的莫扎特充满欢乐和光辉,尤其是第一乐章中小号和鼓的表现,慢乐章中突出的是莫扎特优美的旋律,最后是小步舞曲。在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中,Salle Wagram大厅的声音非常洪亮。相比之下在Sofiensaal,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响更加饱满,没有损害音乐和谐的构架,的确值得珍藏。 第二张CD上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更加珍贵。舒里希特采用的是Haas的版本,声音的线条非常丰富,而且抓住了布鲁克纳音乐中的温暖和宏大。舒里希特的布鲁克纳风格介于富特文格勒的神经质和卡拉扬的过分修饰之间。
46
15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都灵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 卡罗·马里亚·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年5月9日-2005年6月14日)意大利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朱里尼的指挥风格优美而华贵,注重细部的体现,又不失完整性。强劲处有如排山倒海,细婉时又好似潺溪回环,幽韵谐婉,让人感到情真意蕴,贴切自然;由此,得到了“一位有着贵族气质的杰出指挥家”的美誉——他以追求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旋律线条刻划和严谨的结构勾勒为特色;他指挥的管弦乐大都呈现出很高贵的表情,而对歌剧的处理可能更优于管弦乐。 唱片中最早的录音是1956年录制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比才的作品。爱乐乐团的情绪显得非常高昂,节奏富于变化,音色温暖而充满活力。两首曲子都是在金斯威音乐厅里录制的。另一首由爱乐乐团录制的曲目是马勒改编的舒曼《第3交响曲》,录音时间是1958年。同样,那种清澈、温暖的音色,也正是那时乐团录音的典型音色。在Abbey路录音室的那些录音,还要优于在金斯威音乐厅的录音。 《坦克雷迪序曲》录制于1964年。这些录音在很长时间都是作为EMI录音室里罗西尼序曲集的一部分。如果你聆听了这个录音,你就会感觉这就是所需要的那种诠释,并且富于朱里尼歌剧风格的特质。从过去从未发行过的录音角度来看,这是这个系列录音中最优秀的之一。因此,我们能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指挥家的艺术思想,而不是重复听一些过去已经发行的录音。 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7交响曲》是典型的大西洋彼岸的风格:宏大有力的铜管加上朱里尼在慢板乐章中一些自然活泼的诠释,但确实把舞曲中的精髓带给了听众。
--
28
肯普夫《施坦威传奇》
肯普夫《施坦威传奇》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肯普夫的作品,包括:巴赫《众赞歌前奏曲》、莫扎特《幻想曲》、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录制于1936年,首度CD发行)、舒伯特《钢琴小品》、肖邦《夜曲》、《即兴曲》、舒曼《童年情景》、勃拉姆斯《谐谑曲》、《钢琴小品》、李斯特《两首传奇》。 威尔海姆·肯普夫(Wilhelm Kempff,1895年11月25日-1991年5月23日)德国钢琴家、作曲家。他是当代德国钢琴家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特点在于含蓄而且高贵细腻、乐曲结构清晰、歌唱般的音色以及自然的节拍速度,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与追求外在感官刺激而忽略音乐的内涵,能够以其高雅、深刻与内敛的情感,塑造出令人难忘而又具有迷人魅力与幽默感的乐音。他对于音乐的气氛与观点也有不可思议的感受力,演奏有如脉膊跳动,音乐有坚硬的骨干,但是却也相当柔韧,即使在无声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从不压迫音乐或重击键盘。 肯普夫的弹奏以严谨含蓄、温暖由衷为特色,擅长演奏贝多芬钢琴作品。弹奏巴赫、舒伯特、舒曼等作家的作品也很出色。虽然肯普夫的演绎对象包括巴赫、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舒曼等人,但其最为乐迷所推崇的则是他对于贝多芬与舒伯特的诠释,舒伯特全部的奏鸣曲作品,肯普夫有至少一次的录音,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则留下了三套录音,后两套仍然是公认的权威演绎。
47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