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 Nice Work If You Can Get It

00:00
02:52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索科洛夫《舒伯特·贝多芬》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索科洛夫2013年8月在萨尔兹堡音乐节的现场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舒伯特的四首《即兴曲》、《钢琴小品》;贝多芬的《“锤子键琴”奏鸣曲》;返场演奏了拉莫、勃拉姆斯的作品。 在这场特别的独奏会上,索科洛夫从最近在华沙和萨尔兹堡的音乐会中,精选出舒伯特晚期的杰作,包括深受喜爱的《即兴曲》,以及贝多芬强而有力的《“锤子键琴”奏鸣曲》,最后由拉莫和勃拉姆斯六首完美的安可曲结束音乐会。伦敦《钢琴家》杂志写道:“世界‘神圣地’对它做了可能是最好的总结。” 格里高利·索科洛夫(Grigory Sokolov,1950.4.18-)出生于圣彼得堡。对于喜爱钢琴演奏的古典乐迷来说,索科洛夫至今还是一位尚未被包装美化过的中坚份子。《渥太华市民报》以“完美的技巧表现、完美的洞察力与完美的控制力”来形容索科洛夫在协奏曲的表现,说得一点不错。 索科洛夫吸引人之处,在于他的演奏能够完全呈现出浑然天成的自然流畅感,这也是他最重要的艺术信念,但由于演奏的角度与风格都是经过琢磨过的独特,所以即使掺杂前代大师的影响,每首曲子在他手中就是有办法让听者有全新的体验,彷佛接触到一首全新的曲子。这点可以从他的有限录音中明显听出端倪,就以大家就熟知的贝多芬、勃拉姆斯与舒伯特来说,索科洛夫处理乐句的层次感常常多得令人难以相信,处处皆是搭满华丽坚实的建筑,每次听着他的录音,就会很羡慕能够在现场聆听他演奏的听众,相信在现场很难不陷入他所营造的氛围里,这些人真的是大饱耳福。 此外,索科洛夫演奏的音乐表情也相当丰富,听得出来他彷佛借着钢琴在抒发个人情感,用黑白键表达他所有的喜怒哀乐,完完全全超脱曲子而成为独奏者的私密告白。要能够感受到听众的气息与互动,同时又得专注地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音符身上而不受干扰,只有硬底子的钢琴家才有这番能耐。
索科洛夫《贝多芬·勃拉姆斯·莫扎特》
15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索科洛夫2019-2020年巡演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早期和晚期的奏鸣曲,以及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作品。这位“音乐魔术师”一直让全欧洲的观众和评论家着迷:“他的钢琴技艺是惊人的……但索科洛夫真正的魔力是在那一刻,在他创造现场音乐的艺术中,超越了时代,让我们期待演奏永远不会结束。” 索科洛夫一直以举办现场音乐会作为扩展演奏生涯的主要途径,这刚好与他所崇敬的古尔德大相径庭。身为一个职业钢琴家,索科洛夫严格挑选上台演奏的曲目,务必要让这些曲目了然于心之后才会介绍给世人。虽然已经拥有和世界上最顶尖的指挥与乐团合作过的经验,但索科洛夫还是比较喜欢钢琴独奏会(完美主义的必然特质),他赋予这些曲目崭新的面貌,至少脱去了俄国传统大师的沉重外衣,采用更轻盈的结构,呈现焕然一新的形象。索科洛夫的音粒触键相当具有“亮丽的完美感”,很多弱音的旋律演奏得相当梦幻,与李赫特等权威相比毫不逊色,不过接受俄式训练的索科洛夫,在乐曲情感的宣泄上也是毫不保留,国外许多现场乐评对他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强烈的爆发力,因而有评论家认为他的演奏“融合了冰与火”。
李赫特《舒伯特、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李赫特,演奏舒伯特、巴托克、席曼诺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独奏作品。这是1970年12月7日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的现场演奏录音。这是一场让钢琴爱好者垂涎欲滴的传奇音乐会,因为李赫特这位才华横溢的伟大艺术家,他的独奏会从头到尾都能抓住听众的心。录音虽然杂音不少,但能很好地捕捉到现场的气氛。 开场气势逼人的舒伯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将座无虚席的音乐厅中,每一位观众的注意力都牢牢吸引,让他们立刻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李赫特的演奏充满无法抑制的情感,终曲的塔兰泰拉以比快板更快的速度演奏,激动人心。 接着是巴托克15首小品,被编织成一个无缝的整体,结尾充斥着一种原始的野性,仿佛李赫特挖掘出埋藏已久的原始音乐喷涌的能量。之后,李赫特在席曼诺夫斯基的两首小品中,同样表现出了非凡的侵略性、毁灭性,虽然音乐本身并不容易听懂。最后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是1943年由李赫特本人首演的。普罗科菲耶夫所有的愤怒和绝望都体现在一种不受抑制的、原始的情感上,这种情感很少能在唱片上如此生动地表现出来。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高威《莫扎特长笛四重奏》
高威《莫扎特长笛四重奏》
这张专辑是著名长笛大师詹姆斯·高威与东京弦乐四重奏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的4部《长笛四重奏》和一部由《F大调双簧管四重奏》改编成的《长笛四重奏》K.370。 东京弦乐四重奏团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室内乐团,每一位成员之间已经培养出合作无间的默契,诠释莫扎特作品如呼吸一般地自然。高威的演奏加上东京弦乐四重奏的衬托可谓相得益彰,灵活宛转、轻亮柔美的音色将乐曲演奏得丝丝入扣。 专辑演奏、录音水平一流,获得《日本唱片艺术》推荐。 莫扎特的长笛四重奏是清新、明快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好气息,仿佛森林的清晨里,那些闪烁的露珠和婉转的鸟鸣。 《D大调第一长笛四重奏》K.285,作于1777-1778年间。《G大调第二长笛四重奏》K.285a。由两个乐章构成,调性、速度、节拍皆类似,只在和声和乐句对话方式上略有差别。《C大调第三长笛四重奏》K.285b。《A大调第四长笛四重奏》K.298,以一组变奏曲及一首轮旋曲组成,此曲多采用当时上流社会耳熟能详的旋律,透过莫扎特的巧手编写,用于炒热朋友派对的气氛之用。第二乐章为三拍子的小步舞曲,主旋律由小提琴与长笛优雅的奏出,其中中段的长笛主旋律,取材自法国古回旋舞曲《巴斯丁穿鞋子》。整个长笛弦乐四重奏可以表现出长笛华丽的音色及灵活的技巧,且在曲目的架构安排活泼热情生动的音乐风格中兼具缓慢与宽广的抒情旋律,表现出古典时期典雅、精致、纯净等特质。
48
2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