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String Quartet Op.76 No.3 - 2. Poco adagio

00:00
07:4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布伦德尔《传奇的早期录音》
--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62-1963年录制的贝多芬钢琴作品,包括三部钢琴协奏曲、21部钢琴奏鸣曲和多首变奏曲。布伦德尔是20世纪德奥钢琴学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的演奏风格继承德奥体系的传统,注重乐曲结构和内在张力,以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而见长。善于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音色变化细腻、情感丰富深邃,对所品的诠释深刻完美,充分表现出“学者型”钢琴家的艺术特色。
安东尼奥·罗塞蒂《三部双簧管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双簧管演奏家拉约什·莱塞斯与布丹·沃什指挥的斯洛伐克室内乐团合作,演奏安东尼奥·罗塞蒂的三部《双簧管协奏曲》。安东尼奥·罗塞蒂(Antonio Rosetti,1750-1792.6.30)波西米亚作曲家、低音提琴演奏家。出生于利托梅日采。曾先后在瓦伦斯坦和梅克伦堡-施维林任职。1781年短暂旅居巴黎,在那里许多乐团广泛上演了他的作品。1782年他将自己的作品出版。1792年在路德维希卢斯特去世。他的作品在当时评价很高,如圆号协奏曲曾经影响了莫扎特。他为莫扎特而作的“安魂曲”在莫扎特葬礼上演奏,却不想自己1年后也随莫扎特而去。
詹姆斯·高威《黄金般的长笛》
84
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1939年12月8日-)北爱尔兰长笛演奏家。素有“魔笛”之称的詹姆斯·高威对古典音乐的表现拥有无人可及的高超技巧,他魅力超凡的演奏几乎超越了所有音乐上的界线。他吹奏出的独特的音色、高深的音乐修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使他成为最受尊敬和最出色的艺术家。 詹姆斯·高威是一名古典音乐家,但是他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古典音乐圈,从爵士乐到世界音乐,从电影音乐到流行,高威在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一般说来大多数乐手都坚守自己的领域,因为一旦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可能因为失败的尝试而危及声誉。但是高威在古典音乐之外的尝试,不仅没有影响他的大师声望,而且吸引了各种不一样的听众群,让高威在世界各地享有超级明星般地号召力。 就像音乐家杂志所说的“毫无疑问,詹姆斯·高威,已成为长笛的传奇。”另外,CDReview的“一听就令人难忘的音乐”、FonoForum称为“黄金般的长笛”及TaleZurich说“詹姆斯·高威是少数古典乐手中真正懂得流行演奏乐的人”等称誉都再再说明,詹姆斯·高威的长笛演奏,早已摆脱乐团中配角的局面,他使长笛成为主角,并给了它多变化的角色,说他赋与了长笛新生命绝对不为过,他也将使他自己和长笛,在音乐史下留下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鲍罗丁四重奏《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
鲍罗丁四重奏《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鲍罗丁四重奏团演奏施尼特凯的三部室内乐作品。 施尼特凯《第三弦乐四重奏》作于1983年。此曲将来自拉索、贝多芬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三个迥异的材料融汇成象征自己的核心主题,这三个材料尽管风格相异,却在音乐要素上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在施尼特凯的“有机拼贴”下已然融为一体,如果是“不顾原来的风格所蕴含的文化”,是不会有这种统一效果的。另外,这三个材料派生出了代表施尼特凯自身的主题,并作为全曲中心贯穿始终。此曲反映了施尼特凯对待音乐历史遗产的一种观念,即过去的音乐已然逝去,我们只能通过融合过去的音乐来发展新的风格。所以他没有像新古典主义者那样大量地以古老的风格语汇写作,而是以过去的风格为材料衍生出自己的东西。 马勒《a小调钢琴四重奏》(由施尼特凯整理改编),这原本是马勒少年时的习作,据说1876年他只完成了一个乐章,便把后面未完成的部分撂一边了。直到他去世后半个世纪,才被重新发现,施尼特凯整理改编了这部作品。这部作品虽然是马勒早期的未完成习作,聆听可以感觉得出马勒的“生命和死亡”主线条。阴晦、忧郁、沉重的旋律和音乐色彩营造了阴森压抑的气氛。偶尔闪烁出生命的希望,如同闪电一般。 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作于1972-1976年。此曲是为纪念他的母亲而作,也是他唯一的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可以看成是施尼特凯创作风格突变的作品,这种从来都不做表面文章而影射的阴霾营造出了历史重现的压抑感,然而这种压抑的气氛几乎将他所有音乐作品风格模式统治了整整十五年之久。
94
10
高参《贝多芬、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高参《贝多芬、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高参与胡咏言指挥的浙江交响乐团、E.O.S交响乐团合作,在杭州与北京演出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2017年是纪念贝多芬离世190周年,同时也是罗伯克维兹亲王A.H.阿玛蒂小提琴400周年纪念,由蜚声国际的小提琴演奏家高参以“阿玛蒂”小提琴演奏贝多芬及勃拉姆斯作品,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这把珍贵的小提琴在2011年由芝加哥“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授予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高参。 罗伯克维兹亲王(Prince Lobkowicz)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普鲁士贵族之一,今天还有分支在柏林、布达佩斯等,是欧洲人基本都知道、对欧洲的进程起到推动作用的历史性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贵族,另外有一点非常重要,他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是贝多芬最主要和重要的赞助人。九部交响曲中,贝多芬将他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以及《第八交响曲》,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室内乐作品都献给了这位亲王,可想作曲家本人对他的敬重。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完成于1806年。此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独奏小提琴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协奏乐团则并不处于从属的地位,而是积极参与发展乐曲的音乐形象。管弦乐团的音响效果特别具有一种昂扬振奋的紧张度。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作于1877-1878年。此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65
6
绝对的声音2020
绝对的声音2020
这张专辑在莎比·欧空灵的嗓音与钢琴琴音中揭开序幕;小提琴大师亚弗·泰勒弗森与老搭档克罗·奥恩的珍贵录音失而复得,二位音乐巨匠再现民谣大师佛斯特心中永远的“金髮珍妮”;汤姆·威兹的《寻找周末夜之心》由史帝夫·史特劳斯诠释,少了一份愁苦,多了一份温暖;《当你还年轻》是挪威歌手伊诺·法拉献给妻子的歌曲,回忆年少的时光;作曲家兼鼓手史诺尔·寇克再展创意,以《心田》探索爵士乐根源;妮基·派洛特以《若是我把心交给你》向传奇“少女歌手”桃乐丝·黛致敬;克利斯·琼斯唱着“醒来吧,醒来吧,亲爱的珂芮”,绝妙的吉他伴奏让人大呼过癮;《迷雾~山本刚2019横滨现场》掀起了发烧友的一阵狂热,清丽淡雅的《小蜻蜓》借着钢琴三重奏化为千言万语;丹麦天后汉娜·鲍儿以灵魂嗓音演唱《为我画张画》,韵味十足;《情不自禁爱上你》由莎比·欧甜美清唱唤醒灵魂最深处的感动;钢琴诗人凯特尔·毕卓斯坦的琴音永远是抚慰人心最好的良药,透过音符抚平伤痛;女歌手绮拉·史科芙失去挚爱之后,借着音乐勇敢面对伤痛唱出《紫色天空》;《阿兰费兹协奏曲》安娜斯塔西亚用小提琴詮释,别有一番风情;乐坛新秀大提琴家珊卓·莉德·哈嘉挑战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音乐中无尽的思念却饱含坚强的意志,彷彿听到潘朵拉留给世人的最后遗产——希望。
74
14
卡萨尔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卡萨尔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贝多芬是第一个赏识大提琴音色美的。他的大提琴奏鸣曲,岂止是音色美,它的琴声,在贝多芬笔下更具有诗意与哲理。曲中的大提琴质感迷人,纯净得宛如春水般柔美,闲适如羽、思绪如潮。正如贝多芬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Op. 69)完成于1808年,是五部《大提琴奏鸣曲》中最优美,最感人,也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首乐章两件乐器互相唱和,心有灵犀;次乐章又似乎在激烈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第三乐章时而深情款款,时而相互竞赛,你追我赶,深情和激情交织为一体。这部作品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整个作品充满力度、速度的对比和思想感情的强烈变化。 第四号大提琴奏鸣曲;G大调,OP.102.1,作于1815年。OP.102的两首,为舒庞吉四重奏团的大提琴手林格所作,呈献给艾德蒂伯爵夫人。这一首的结构极其自由,全曲由5部分构成,是从头到尾一贯演奏的单一乐章形式的幻想曲风格奏鸣曲。演奏时前两部分和后3部分之间有一小节休止符。此曲有时表达抑郁,有时表达苦笑,有时表达幽默,被认为是晚期作品的开端。 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D大调,OP.102.2,作于1815年,在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终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方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是5首中的顶点。共分为3乐章:1.灿烂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多少有些威严,大提琴奏出雄大的A大调第二主题,两者以交替的变奏进行反复。发展部移调非常频繁。2.充满感情的很慢的慢板,D小调,3段体,这是一个充满愁伤的乐章,开始的主题令人感觉像是宗教的圣咏。第二段一扫前面哀愁的气氛,以明朗的D大调开始,两件乐器以流畅优美的对位法向前进行。对话过后,又柔和地交织在一起。第三段回到哀诉,是第一段的变奏,哀诉中有平静的自省。3.快板—快板赋格,D大调,先展开四声部赋格,在赋格中,主题的回转经过扩大,力度也巧妙地加以变化。大提琴呈示新的第二主题后,又展开壮大的二重赋格。
65
12
勃拉姆斯、法朗克《小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法朗克《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勃拉姆斯和法朗克的小提琴奏鸣曲。奥伊斯特拉赫有着非凡的音乐才能和高深的艺术修养,以充满诗意般的抒情性演奏见长,有着惊人的表现力和精深的技巧,演奏风格纯朴庄重,富于热情,能使音乐达到十分高超的艺术境界,他那甜美、纯净的音色和激动人心的感情,强烈地打动着听众的心灵,被誉为是“莫斯科的帕格尼尼”,并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和斯大林、列宁奖金。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 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具有深不可测的情感内涵,那种热情、博爱的精神,使他的琴音具有声无限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位法国小提琴家曾说:“奥伊斯特拉赫是我一生听过的最完美的小提琴家,这种完美不仅由于他的技术足以和海菲茨匹敌的缘故,尤其难得可贵的是这种技术已经完全溶化在音乐之中。他的演奏是多么地诚挚而高尚啊!他的演奏经常表现出宏伟壮观的气魄,那雄浑的力度会打开每一个听者心灵的大门,他的音色时常流露出柔和和温暖,如同深情的阳光一般。” 他的演奏气质中具有一种悲剧的力量,将蕴含在俄罗斯民族心中无数世代的独特的心灵感受传达了出来。他的演奏中那种“悲天悯人”的巨大同情心使他的琴音挖掘音乐本身最深处的深刻的人性善的信念,这是非具备最博大的人性的人所有能及的。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完成于1888年,是他三首奏鸣曲中最为饱满、光辉的一首。作品充满戏剧性色彩,情绪转换幅度较大,钢琴声部和小提琴声部有机地融为一体,结构也扩充为四个乐章。晚年的勃拉姆斯因好友的去世感到悲观与宿命,愁绪与伤感隐含在作品中,但最终还是以积极肯定的态度赞美生活,体现出信念与希望。 法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完成于1886年,是作曲家献给小提琴名家依萨伊的结婚礼物。作品曲式结构丰富,旋律甜美阴柔;音调色彩多端,半音穿梭密集;情绪亢奋缠绵,内心喜悦冷静,带很强的内省挚诚与神秘气氛。
50
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