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剧 京娘送兄

00:00
05:25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戏曲控

戏曲控

听爱听的戏,分享最美的声音
关注
春晚相声小品大全
6813
本专辑收录了1983年至2015年,历年春晚舞台上涌现的经典相声和小品,近400段。收听并收藏本专辑,让你在欢声笑语中品味那些年春晚带给全国人民的欢乐和感动。
方清平相声小品集锦
4035
方清平,1970年8月5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相声、小品演员。北京青门海派创始人。1983年,13岁的方清平开始学习相声,2010年,40岁的方清平以相声新人的身份参加了第五届CCTV相声大赛,表演单口相声《幸福童年》,夺得相声大赛二等奖而被人们所熟识。 2013年2月,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孙涛、秦海璐、王茜华表演小品。 3月,开始担任BTV首档京味脱口秀《脱口而出》主持人。
花鼓戏经典唱段合集
226
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理创作的《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中医脉诊教学
中医脉诊教学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又叫仓公,约前205—?)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214
15
评论(3条)
海阔
2016-10-2
请多多发扬云南滇剧,让更多年青人了解云南文艺
斌银工作室
2019-5-3
滇剧太少了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