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Concerto for 2 Violins BWV1043 - 1. Vivace

00:00
04:08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安达《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
--
这套合辑是匈牙利伟大的钢琴家盖扎·安达担任独奏并指挥萨尔兹堡音乐院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全集录音。这套唱片是安达晚年的录音,边演奏边指挥,已然炉火纯青。作为莫扎特的诠释者代表人物,安达已经把莫扎特的音乐融入其生命之中。安达是比较早录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的钢琴家,他认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一套完美的艺术系统。他演奏莫扎特的风格明净朴素,就像每天面对的书房里的玻璃窗一样。安达的演奏结合了精湛的技巧与歌唱般的旋律,分句有如人声,富特文格勒称他是“钢琴的吟唱诗人”。
布列兹《勋伯格作品》
--
这张专辑收录了布列兹指挥勋伯格的三部作品:1、与男低音歌唱家Siegmund Nimsgern、BBC合唱团、BBC交响乐团合作,演唱配乐戏剧《幸运之手》,1981年3月12日在伦敦录音;2、与BBC交响乐团合作,演奏《管弦乐变奏曲》,1976年9月23日在伦敦录音;3、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升华之夜》,1973年9月24日在纽约录音。 勋伯格创作了4部音乐戏剧作品:1909年的独幕独角音乐戏剧《期待》,1913年的独幕配乐戏剧《幸运之手》,均运用自由无调性写成。1930年的独幕歌剧《日复一日》则是严格的十二音体系的作品。未完成的三幕歌剧《摩西与亚伦》创作于1931—1932年间,也是一部无调性的十二音音乐作品。 《升华之夜》是勋伯格早年根据德默尔抒情诗《净化之夜》所作的,原为弦乐六重奏室内乐作品,后于1917年改编为弦乐合奏曲。虽在当时颇有争议,认为带有强烈的瓦格纳风格,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音乐革命者,将瓦格纳的半音和弦与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中精致结构及淋漓尽致的动机合二为一,使这两位生前水火不相容的作曲家,于死后将智慧深深凝集在了《升华之夜》。 在20世纪音乐的发展道路上,勋伯格早期创作的《升华之夜》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求得调性的解放,勋柏格的中期创作勇于实践,作品转向“无调性”,令人难以接受。但在20年代,他终于完成了“十二音体系” 阿诺尔德·勋伯格相关书籍的探索,音乐便又重新获得了秩序。而他用这种新秩序作成的第一件完整编制的乐队作品,便是1928年9月定稿的《管弦乐变奏曲》。
格里莫《水》
20
这张专辑中包括九位作曲家的作品:贝里欧《水钢琴》、武满彻《雨树素描II》、福雷《船歌》第五号、拉威尔《水之嬉戏》、阿尔贝尼兹《阿尔梅里亚》、李斯特《艾斯特庄园水的嬉戏》和杨纳切克《在雾中 - 行板》、最后是德彪西《沉没的教堂》。这些以水为题的音乐,通过尼汀·索尼创作和制作的七个“过渡”连接和编织进专辑中。格里莫很高兴能与这位获奖作曲家、DJ和多乐器演奏家合作,称赞他的能力,强调“人类普遍依赖于我们星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并将“诗歌和哲学的不同观点编织成一个单一的、令人信服的音乐生态系统”。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奥伊斯特拉赫《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奥伊斯特拉赫《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儿子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合作,演奏巴赫《小提琴、双小提琴协奏曲》,由鲁道夫·巴塞尔指挥莫斯科室内乐团担任协奏。 奥伊斯特拉赫父子的演奏,对作品吃的很透,演奏极为“捻熟”。独奏与合奏更默契,声音分布很均衡,推进如行云流水,从头至尾毫无粘滞之处,你感觉不到在很多版本里都有的、第二小提琴明显弱的地方,除了两把琴音色不同与位置感外,演奏则是相互推动与相互“叫劲”,呈显出一股特别的优雅、方正与灵巧。 巴赫现存的三部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1043)的创作年代定位于科藤时期的1720年前后,但根据20世纪末以来的最新音乐学研究,学者们开始怀疑这些作品应该属于后来的莱比锡时期(1723-1750),或者折衷的情况是这些作品最初创作于科藤,在莱比锡期间巴赫又对它们进行了重新修订。对此,直接的证据在于这些作品最原始的乐谱只能回溯到1730年左右,而巴赫在1729年3月恰好接管了莱比锡的大学音乐社(collegium musicum),又增加了给大学社每周的例行音乐会安排乐曲的任务,为此他修订和新创作了大量作品并专门为演出准备了分谱,其中包括这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另一方面,从创作风格上来看,在这几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崇高深刻的艺术取向以及炉火纯青的复调技巧显然有别于科藤时期所惯常的那种热热闹闹无伤大雅的宫廷社交氛围(如《勃兰登堡协奏曲》等),这尤其体现在《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和《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1043)中。
36
9
布里顿、康果尔德《小提琴协奏曲》
布里顿、康果尔德《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薇尔德·弗朗与詹姆斯·加菲根指挥的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布里顿、康果尔德《小提琴协奏曲》。这是薇尔德·弗朗的第五张个人专辑,收录的两部二十世纪小提琴作品创作时间相仿,又同样以D大调写成,对比性极高,但是又有相似的迷人之处。薇尔德·弗朗说:“我梦想录下这两部作品很久了”。 本杰明·布里顿《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5,作于1939年。此曲富有时代特点,是一首承上启下的作品。它既有十九世纪或以前在作曲技巧上的严谨,也有新世代作品的感情多变和突破性的无调风格。一新一旧的两个极端在布里顿的协奏曲里得到极佳的平衡。其实他这过人特点贯彻于他所有的作品之中,也是他能在近代音乐史中占一席位的重要原因。 康果尔德《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作于1945年。当时这位奥地利犹太作曲家逃往美国定居十多年,已经是好莱坞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在小提琴家胡伯曼的建议下谱写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两年后由海飞兹首演,并且在海飞兹的推广下成为康果尔德最受欢迎的作品。康果尔德华丽的作品引用了一些电影配乐的元素,薇尔德·弗朗形容它就像是“香槟、烟花与情感的大海”,而这部充满后期浪漫主义美学的协奏曲,与布里顿兼具表现力与细腻情感的作品美学完全属于两个世界,但是,同样让人想深入了解。
11
6
穆洛娃《维瓦尔第·双小提琴协奏曲》
穆洛娃《维瓦尔第·双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穆洛娃、卡米诺拉,与马尔肯指挥的威尼斯巴洛克乐团合作,演奏维瓦尔第的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穆洛娃的演奏活力四射、神采飞扬,音色纤细与温和,在巴洛克的理性与秩序之外,多了十足的激情,仿佛一股温情的巴洛克暖流缓缓流过。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被誉为“巴洛克小提琴王子”,在现代小提琴和巴洛克小提琴两个领域内都堪称大师级人物,他的演奏带有古乐器那种粗砺的质感,但音色却很亮、很优美。这两位明星演奏家的合作,强大而非凡。当然,这些演奏不能缺少马尔肯指挥的威尼斯巴洛克乐团,他们的协奏充满活力,令人眼花缭乱,为两位小提琴家的精彩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辑的录音也非常出色,清晰自然,声音像春雨一样清新。 当提到“巴赫双小协”时,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都知道是说《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 1043,因为这是巴赫唯一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但对于维瓦尔第来说,只说“双小协”就不妥了,因为他创作了27首双小提琴协奏曲。十八世纪的音乐环境有一个特点:即大众们不断要求新作品。维瓦尔第曾在许多欧洲都市担任作曲与指挥,其中又以在威尼斯的时间最长。他是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作品包括:数百首的协奏曲、奏鸣曲及四十部歌剧。这些作品在当时颇受大众及专家的好评,被誉为同侪间的巴赫。大约将近五十年的时间,维瓦尔第一直担任皮埃塔音乐院的院长。这所音乐院本来是一所孤儿收容所,管理有几百名孤儿(大多数是女孩子),他的许多神剧、宗教音乐及几百首器乐曲就是为这些学生所写的。 虽然维瓦尔第的作品数量庞大,让人瞠目结舌,但也为穆洛娃、卡米诺拉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他们从大量的曲目中,精挑细选出这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专辑封面上贴有“很少听到”的作品,他们为这些过去不为人所重视的曲目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录制这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其实是相当保守的选择,因为其中没有狂风暴雨般的戏剧性。然而,《c小调协奏曲》RV509,具有某种程度的侵略性,并带有一种令人联想到面具、斗篷和运河的神秘色彩;《降B大调协奏曲》RV524表现了十八世纪威尼斯的黑暗面。
16
18
李沛《小提琴专辑》
李沛《小提琴专辑》
李沛演绎法兰克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及贝多芬的《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更是向难度桃战;这两首奏鸣曲都非常华丽,是室内乐音乐,常见的曲目,很多世界顶级大师都拉过,珠玉在前,难免作出比较。 李沛今次是使用一把1734年的斯特拉瓦里名琴,先谈法兰克那首乐曲,法兰克这首乐曲是他晚年时较为成熟的作品,演绎这首乐曲的最大难度就是害怕浪漫得来激情过了火,难得的是李沛和周晓娜的合拍是水乳交融,一开始的序奏就显示了两人的艺术修养,造句清新流畅;李沛的小提琴由始至终都散发出浪漫的芬芳,而钢琴部份又充满想象力。那支名琴在李沛手下,音色甜而不腻,没有故意的造作,单就运弓的造诣而言,李沛已臻大师级的水准,而且气质高雅,前途无可限量。 贝多芬《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又称为《克莱采奏鸣曲》,更是一众小提琴家Show Quali之作。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一首气魄雄伟的优秀作品,李沛在开头慢板的序奏,己尽显功架;乐声悠扬,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在进入行板变奏的第二乐章,在温和中仍然雄浑有力,音响画面变化多端,而其音准更是无懈可击;第三乐章是急板,李沛的演铎由始至终一直扣人心弦,小提琴和钢琴的对答,更使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11
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