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丽奇《法雅、阿尔贝尼兹的作品》

阿格丽奇《法雅、阿尔贝尼兹的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与巴伦博伊姆指挥的巴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法雅、阿尔贝尼兹的作品。 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作于1905年。此曲是他为数不多的代表作之一。乐曲主题基于西班牙民间音乐,表现该国特有乐器的效果(表现于节奏、调式、装饰音型等方面),法雅认为此曲是一些“交响印象”,音乐特性除喜庆以外也包含忧郁和神秘。全曲分三章:1、在海奈拉里菲宫的花园里,小快板的音乐平静而神秘;2、远处的舞蹈,精确的小快板;3、在科尔多瓦的山区花园里,活跃、快速的音乐比以前更加狂热、粗犷,富于激情与色彩。 阿尔贝尼兹《伊贝利亚》作于1906年,原为钢琴组曲,这张专辑中选用由恩里克·费尔南德斯-阿博斯(Enrique Fernandez-Arbos)改编的钢琴与管弦乐版本。此曲是阿尔贝尼兹晚年心血的结晶,体现着他的艺术颠峰。这部作品运用了西班牙的舞曲节奏并与钢琴技巧相结合。德彪西在评价阿尔贝尼兹时说:“他并没有实在引用民间音乐的主题,但是民间音乐却毫无痕迹地潜入了他的音乐。”当年德彪西最喜欢的是第七曲,他说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能与它比美。这套钢琴曲作于德彪西的《意象》与《版画》之后,与德彪西有相似味道,但感觉这套组曲的东方色彩比德彪西还要浓郁。
节目(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卡萨德修《莫扎特·第24、27钢琴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卡萨德修与米特罗普洛斯、舒里希特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1956年8月、1961年8月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莫扎特《第24、27钢琴协奏曲》。卡萨德修作为法国钢琴演奏学派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演奏平和安详、明朗清新、自然流畅,没有过多的容易吸引人的突出之处,却也自成一体。 《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K491,作于1785年到1786年间,完成于1786年3月24日。此曲以其丰富的戏剧性内容,深远的感情内涵,以及交响发展的深度都堪称十九世纪协奏曲的巅峰之作。 《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完成于1791年1月5日。此曲是莫扎特生命中最后完成的钢琴协奏曲,全曲清彻、朴实而纯粹,反而呈现出惊人而高贵的深度,是所有钢琴协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有“天堂之歌”的称号。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已是内外交困,喜新厌旧的维也纳人不再象以往那样青睐他的作品,他的学生一个个离他而去,在经济上陷入窘境,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但这一切并没有在这部作品里丝毫地流露出来,相反却呈现出一种平静与从容,一种摆脱了感官美的纯净。音乐家傅聪认为此曲是莫扎特的精神遗嘱,代表他精神升华的最高境界。
伯姆《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
14
伯姆是和卡拉扬齐名的德奥派指挥大师。伯姆的演奏更为接近舒伯特的精神气质,和莫扎特相同,舒伯特也是一位早逝的音乐天才,他的音乐创作自发性很强,在感情的深度、强度上与贝多芬有相像之处,但他缺乏贝多芬的英雄气质和思想上的深刻,创作技术上也不像贝多芬那样具有一无反顾的调性感觉,与贝多芬比较、他的诗人气质更为浓厚,维也纳的“烙印”更加清晰。而伯姆与卡拉扬的指挥理念与风格几乎相反,相对于卡拉扬的强大、浑厚与宏观,伯姆身上则流露出更为迷人的维也纳的细腻、明净与典雅,他棒下的舒伯特在精神气质、层次、微观的刻画上胜过卡拉扬。 《C大调第九交响曲》D944,又名“伟大”,一八二八年三月,舒伯特完成了这部历时三年多时间创作的作品,按照他原先的计划,他将把这部作品寄给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但协会在排练这部作品的时候发现此曲难度过高,无法演奏!不得已,舒伯特只好将其收回,谁想这一收回,这首《C大调“伟大”交响曲》从此以后便不见踪影。直到舒伯特逝世十余年之后,一八三九年,著名作曲家舒曼在拜访舒伯特的兄长费迪南时,从其珍藏的大量手稿中发现了这一伟大作品。在惊喜之余,他迅速将其送给远在德国莱比锡的门德尔松,门德尔松亲自指挥格万特豪斯(即布商大厦)交响乐团演奏了该曲的节录,而“乐团的每个成员都为此卓尔不凡的音乐作品感动不已!”演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乔伊斯《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18
这套专辑是澳大利亚钢琴家乔伊斯1933年至1945年期间录制的独奏全集。专辑收录了三十几位作曲家的钢琴独奏作品和改编作品,涵盖巴洛克、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等风格,超过六个小时的录音。 乔伊斯是英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托拜厄斯·马太(Tobias Matthay,1858-1945)的学生,她在1930-1933年跟随马太学习。马太1900年创办了自己的钢琴学校,实践和推广他的钢琴演奏技术理论和教学法。他在《触键的动作》一书中全面探讨了钢琴演奏与生理的关系,强调肌肉放松、前臂转动等理论。虽然引起各方面的争论,但他终究培养了不少著名钢琴家。他的教学法不仅在英国闻名,并传到欧洲和北美洲。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尔贝尼兹《伊比利亚、西班牙》
阿尔贝尼兹《伊比利亚、西班牙》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巴伦博伊姆演奏阿尔贝尼兹的《伊贝利亚》(第一、二卷)、《西班牙》。 钢琴组曲《伊贝利亚》,作于1906-1909年。是阿尔贝尼兹晚年心血的结晶,体现着他的艺术颠峰。整部作品共由十二首曲子组成,分成四卷,每卷各含三首曲子。前三卷的九首完成于1906年,第十、十一首完成于1907年,而最后一曲则完成于他生命最后1909年的1月,该年5月他就病逝了。这部作品运用了西班牙的舞曲节奏并与钢琴技巧相结合。德彪西在评价阿尔贝尼兹时说:“他并没有实在引用民间音乐的主题,但是民间音乐却毫无痕迹地潜入了他的音乐。”当年德彪西最喜欢的是第七曲,他说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能与它比美。这套钢琴曲作于德彪西的《意象》与《版画》之后,与德彪西有相似味道,但感觉这套组曲的东方色彩比德彪西还要浓郁。 钢琴组曲《西班牙》作品165,此曲是阿尔贝尼兹的中期作品,精致的旋律以及极具西班牙特色的音乐风格,使得这部作品耐人寻味。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用钢琴来模仿吉他的音响效果。精致的和声、活跃的曲式结构、多变的调性以及民族民间舞蹈的运用都使得这部作品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这部作品用精致的音乐语言,将西班牙丰富多变的音乐特点表现得生动而又深入人心。
--
12
塞戈维亚《巴赫和其他几位作曲家的作品》
塞戈维亚《巴赫和其他几位作曲家的作品》
这张专辑是塞戈维亚演奏巴赫和其他几位作曲家(卡斯泰尔沃-泰代斯科、庞塞、托罗巴、图里纳)的作品。 马里奥·卡斯泰尔沃-泰代斯科(Mario Castelnuovo Tedesco),1895年4月3日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1968年3月17日逝世于美国洛杉矶;是本世纪最有创造性最富才华的作曲家之一,是最早对吉他这件乐曲产生兴趣的现代作曲家之一。 曼努埃尔·玛利亚·庞塞 (Manuel Maria Ponce,1882-1948),墨西哥作曲家。他是第一位用鲜明的民族风格写作的墨西哥作曲家,是墨西哥民族乐派的先驱,被誉为“墨西哥近代音乐之父”,为墨西哥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数量庞大,包括几部交响诗、大量管弦乐曲以及带有拉丁美洲风格的吉它独奏、协奏曲等。 费德里克·莫伦诺·托罗巴(Federico Moreno Torroba,1891~1982),西班牙杰出作曲家。托罗巴一共创作了近八十部萨苏埃拉(上个世纪盛行的西班牙说唱剧),其中许多作品无数次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上演。除此之外,托罗巴主要以他的吉他作品闻名于世。他共创作了100多首吉他作品,被认为是当代古典吉他作曲家。托罗巴还是第一个受塞戈维亚委托为其创作作品的人,当时塞戈维亚还只是在西班牙出名。后来托罗巴和塞戈维亚的共同努力使得古典吉他取得了今天得知名度。 华金·图里纳·佩雷斯(西班牙语:Joaquín Turina Pérez,1882年12月9日-1949年1月14日),西班牙作曲家。图里纳的作品受到安达卢西亚民间音乐的强烈影响,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印象主义音乐特点,作品富于民族特色和多变的色彩。
--
12
拉罗查《格拉纳多斯·钢琴小品》
拉罗查《格拉纳多斯·钢琴小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格拉纳多斯的几部著名钢琴小品集。 《六首西班牙民谣小品》是以西班牙民间音乐元素为创作特色的组曲,旋律优美流畅,既有巴斯克民间舞曲节奏的运用,也有吉他拨弦乐器的模仿,充满了浓郁的西班牙风情,曲风热情洋溢、生动活泼。 《升C大调音乐会快板》作于1903年,是格拉纳多斯应马德里音乐学院校长的要求,应征音乐学院学生的钢琴比赛用曲而创作的。此曲在当时获得了优胜奖。这是格拉纳多斯钢琴作品中的艺术珍品,是他最为华丽和难度最大的作品。虽然它的演奏技巧非常难,但也不能阻挡人们对它的喜爱,多次被钢琴家们灌录在唱片中。 《浪漫场景》作于1903年,并于1904年11月20日首次公演。这部作品是格拉那多斯最著名的钢琴组曲之一,在创作期间受到肖邦及同时期浪漫派音乐家舒曼、李斯特等人的影响,和早期的音乐创作相比,这个时期的作品有了很大变化,其演奏技巧加难,音乐中无不充斥着快速琶音、多声部的音乐织体,作品无论从技巧还是音乐表现力上都更具张力。此时的音乐创作,格拉那多斯将浪漫派技法融入到西班牙民族艺术文化中,其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审美趣味。该作无论在深度还是艺术手法上都拓展了其晚期杰出作品《戈雅之画》,著名钢琴家拉罗查曾说“自从发表《浪漫场景》以来,作品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在于洋溢的浪漫主义”。
45
14
拉罗查《蒙波·钢琴作品》
拉罗查《蒙波·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蒙波的钢琴作品,包括:《内心印象》九首、《沉默的音乐》第四册、《歌与舞》四首。 费德里科·蒙波(Federico Mompou,1893年4月16日-1987年6月30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作曲家。他的创作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以及埃里克·萨蒂的简约风格影响,十分恬淡安逸,而又带着淡淡的西班牙气质。他不写作大型作品,所作基本上都是钢琴曲、歌曲、吉他曲等小规模作品。由于其独特的风格,蒙波的音乐在20世纪乐坛占有一定的地位,并获得过不少奖项。 蒙波是一个羞涩、说话细声细气和内省的人,这些特点也反映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他从不写作歌剧、协奏曲或交响曲这些大型作品,就连他少数的合唱作品也尽可能的短小精悍。他的作品以艺术歌曲、钢琴小品及吉他小品为主。他的音乐充满了他所钟爱的加泰罗尼亚色彩和印象,风格以精简和优雅为主。其创作还可见萨蒂“简约风格”的影响,省略了调号及小节线,偶尔还会插入傻里傻气的评论,自称为“原始派”。他年轻的时候曾在一家钟铃厂工作,因此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均可见模仿钟声的片断。 蒙波的音乐有淡淡的西班牙风味,有一丝清凉,有一丝安逸和寂静。其旋律并不复杂,可似乎隐藏着无限深邃的东西。聆听蒙波的音乐,或多或少都需要细心的把握和审慎的态度。其钢琴代表作有:《十二首歌与舞》、《肖邦主题变奏曲》、《内心印象》、《儿童场景》等。和罗德里戈等人时代大致相同,蒙波的吉他作品也是相当有名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康波斯特拉娜组曲》。其声乐作品最著名的有六套《儿歌集》、《田园》等。
52
15
杜卡斯、施特劳斯、拉威尔《双钢琴作品》
杜卡斯、施特劳斯、拉威尔《双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与拉宾诺维奇合作,演奏杜卡斯、理查·施特劳斯、拉威尔的双钢琴作品。 杜卡斯《魔法师的弟子》作于1897年,原曲是一首交响诗,这张专辑中采用由拉宾诺维奇改编的双钢琴曲。此曲内容取材于歌德的诗,讲的是魔法师的弟子趁师傅外出时,偷偷的摆弄起师傅的魔法扫帚来,结果却搞的水漫金山,十分狼狈。这首乐曲生动有趣,富有戏剧效果。 理查·施特劳斯《家庭交响曲》作品53,作于1903年。原曲是一部管弦乐曲,这张专辑中采用由奥托·欣格尔改编的双钢琴曲。此曲是施特劳斯所有作品中最受人攻击的之一。曾有人认为它是乏味的、毫无幽默感的作品,由于它直率地描绘了简单的家庭生活而使人感到非常窘迫,而且,人们常常把它作为范例来说明施特劳斯过分的幽默和拙劣的趣味。 拉威尔《圆舞曲》完成于1920年春天。原曲是一部管弦乐曲,这张专辑中采用由拉威尔亲自改编的双钢琴曲。此曲中,至少有八个大调主题,不少主题表面看来相似,但却包含着不能说是纯粹炫耀的一种节奏、和声的微妙变化。拉威尔从基本的3/4拍里引出丰富的变化,而主题生硬扰人的音程,开了法国作曲家之先。那些始终认为这部作品浮华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它具有惊人的活力。
--
22
阿格丽奇《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演奏会》
阿格丽奇《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演奏会》
这张专辑是阿格丽奇1978年和1979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的独奏会实况录音,演出曲目包括:巴赫帕蒂塔第2号、英国组曲第2号中的布列舞曲、肖邦夜曲13号、谐谑曲第3号、巴托克奏鸣曲、吉那斯特拉阿根廷舞曲第2号、普罗柯菲耶夫第7钢琴奏鸣曲、斯卡拉蒂奏鸣曲。 阿格丽奇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钢琴家,演奏极有轰动效应,她的演奏总是充满激情,乾脆利落。她的这张独奏专辑很引人注目。巴托克的奏鸣曲、肖邦的夜曲13号和吉那斯特拉的《阿根廷舞曲》在以往阿格丽奇的专辑中都没有出现过,这次是作为她的自选作品呈现给听众们。巴托克的作品不仅表现出很强的张力,也极富感性,阿格丽奇以前在巴托克作品的演奏节奏很少会如此鲜明。演奏吉那斯特拉的作品则很有激情,节奏感很好。 阿格丽奇演奏的肖邦总能引起截然不同的反应。她的演奏冲动,动作幅度大,有时十分古怪,那些偏爱动态范围大的、带有个人化色彩的钢琴爱好者们会非常喜欢她的演奏。普罗柯菲耶夫的《第7奏鸣曲》是阿格丽奇的保留曲目,她大胆奔放的演奏显得生气勃勃,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在第三乐章表现出的激昂和令人眩目的速度则是无与伦比的。 阿格丽奇演奏的巴赫也是反响热烈。《帕蒂塔》急促有力,以至于演奏韵律显得有些颤抖。斯卡拉蒂的“重复音调”《D小调钢琴奏鸣曲》是阿格丽奇平生非常喜爱的一部作品,由于她的演奏速度过快,带来音准上的许多偏差。尽管有一些瑕疵,这张专辑还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出她面对观众时表现出的超凡感染魅力。
--
19
李斯特《死之舞、两部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死之舞、两部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碧翠丝·贝瑞特与马斯蒙代特指挥的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李斯特《死之舞》、《第一、二钢琴协奏曲》。贝森朵夫艺术家、瑞士钢琴家碧翠丝·贝瑞特(Beatrice Berrut),显然是个难得一见的金发美人。她不仅拥有精致的容貌、优雅的气质,同时也有着令人信服的钢琴演奏实力。美貌与才华的兼具,在她身上得以完美体现。这位女神级钢琴家曾被国际媒体多次赞美,他们评价她是“天赋秉异的钢琴家”,评价她的演奏“深刻,感性,生动,细腻”,是“充满美感的卓越演奏”。 为钢琴和乐队所作的《死之舞》作品126,写于1838年,在1849年完成。此曲作于李斯特在意大利旅行期间。据说是他在比萨的寺院墓地“圣洁之野”看到奥卡纳的壁画《死的胜利》所得的灵感。此画描述代表死神的老妇人想把一群狩猎归途的盛装男女踩于脚下,而天使把一部分得救的运到天国,另一部分无法拯救的则由恶魔运到火山上,送入熊熊烈火。此曲是中世纪古老圣歌《末日经》的变奏曲。《末日经》长久一直在罗马教会的弥撒中使用。共5个变奏,第一变奏为中庸的快板;第二变奏钢琴左手进行主题,右手奏六连音符;第三变奏活泼地,谐谑曲风格;第四变奏慢板,钢琴以卡农的方式开始,接着有一段华彩,后速度加快至急板;第五变奏钢琴以赋格方式开始,接着有长大的华彩,然后变成谐谑的稍快板,钢琴在快速表达中形成华丽的结尾。 《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24,作于1839年。 《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25,作于1839年。此曲是抒情而充满诗意的,狂想曲型的。
14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