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Dvorak Cello Concerto Op.104 - 1. Allegro

00:00
14:30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格拉夫曼《钢琴演奏录音辑》
19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加里·格拉夫曼的演奏录音。 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俄裔美国钢琴家、教育家,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1928年,格拉夫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俄罗斯音乐世家,父亲弗拉基米尔·格拉夫曼是著名的犹太裔小提琴演奏家。格雷夫曼从小对钢琴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和热情,7岁入读柯蒂斯音乐学院,50年后成为了该校的校长。毕业后,格雷夫曼多年跟随霍洛维兹,并在万宝路夏季音乐节上与鲁道夫·塞尔金密切合作。格雷夫曼自1949年荣获利文特里特奖后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展开了频繁的世界巡演,曾经与多个世界知名交响乐团及指挥家合作演出。这些乐团包括了纽约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以及乐坛顶级指挥家罗纳德·伯恩斯坦、祖宾·梅塔、尤金·奥曼迪和乔治·塞尔,他们淋漓尽致地合作演绎了柴科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勃拉姆斯、肖邦、贝多芬等的作品。 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伤,这无疑是对格雷夫曼钢琴事业的巨大打击。虽然他的演出因而受到了极大限制,但是他却更加精准的表现了保罗·维特斯特、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理查·施特劳斯,弗朗茨·施密特等著名的左手钢琴协奏曲。 因为不得不减少演出,却为格雷夫曼创造了舞台之外辽阔的发展空间——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出任美国著名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格雷夫曼于1980年成为该院钢琴系教师,1986年成为继约瑟夫·霍夫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和鲁道夫·塞尔金之后柯蒂斯全额奖学金部主任。1995年他正式成为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同时兼任钢琴和室内乐教师。
伯恩斯坦《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
郑京和《小提琴演奏录音辑》
16
这套合辑收录小提琴家郑京和1978-2000年的演奏录音,包括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三重奏和室内乐作品。郑京和不但是最早扬名西方世界的东方音乐家,也被公认是过去五十年来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她1948年出生于韩国的音乐家庭,六岁开始学琴,十二岁赴美国师从加拉米安,以及小提琴名家西格提、戈德伯格,乐风以兼具热情、智性以及高超的技巧闻名。聆听这套合辑,可以发现郑京和展现出她的多面性,既是一位顶级的音乐会独奏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室内乐演奏家。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杜卡斯《仙女、C大调交响曲、魔法师的弟子
杜卡斯《仙女、C大调交响曲、魔法师的弟子
这张专辑是法国指挥巨匠让·富尔奈与荷兰广播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保罗·杜卡斯芭蕾舞剧(管弦乐组曲)《仙女》、《C大调交响曲》、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 保罗·杜卡斯(Paul Dukas,1865年10月1日-1935年5月17日)法国作曲家、教育家和音乐评论家,以大胆的革新精神和对新的音乐美学原则、技法的不倦的探索著称。冼星海、梅西安与罗德里戈都曾经师从于杜卡斯。 交响谐谑曲《魔法师的弟子》作于1897年。这是一部以歌德的叙事诗为题材的管弦乐曲,音乐的描绘与标题很贴切,结构严整、配器复杂,在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古典传统规范中,完美地结合进幽默奇特的节奏、光彩夺目的配器和狂热紧张的动力,成为配器法的楷模之一,至今仍是各国管弦乐团喜爱演奏的节目,对后来的斯特拉文斯基和德彪西产生了影响。 《C大调交响曲》作于1896年,是杜卡斯离开音乐院后之作,三乐章虽是遵循古典形式,但其管弦乐法却让这位作曲家展现出耀眼光芒,首演时即受到巴黎人至高的评价。 《仙女》作于1911年,是根据波斯神话而来。年轻的伊斯肯德在偷得不朽的莲花时,却爱上了看管莲花的仙女,最后仙女幻化成夕阳的金色光芒消失;青年不仅失去心爱的女孩、莲花,也认识到自己的末日不远。
--
6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这张专辑是苏格兰裔意大利小提琴家妮寇拉·本内德蒂与本内德蒂巴洛克乐团携手,2020年12月在伦敦录制的。她给专辑起了个简洁明了的名字《巴洛克》。妮寇拉·本内德蒂说:“演奏这些音乐的挑战在于要做到极致,还要有做到极致的勇气。”她表示,在十八世纪的威尼斯、那不勒斯和罗马,热烈、激情和美是世俗和宗教音乐的基石,在那个画家、作曲家和建筑师们把想象力推至极限的年代,巴洛克音乐代表着一种“表达的放纵”。 维瓦尔第写了很多D大调协奏曲,他总是会以一种很明快的方式使用这个调式,妮寇拉·本内德蒂介绍其中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211》采用了典型的三乐章形式,第二乐章很有亲密氛围,第三乐章则更有追逐感,有很多奔驰的十六分音符,更加轻盈、富于技巧。”在《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386》中,维瓦尔第写了很多装饰音、琶音和模进,包括反复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但第一乐章里距离结束一分钟左右的时候,时间似乎停止了。然后,突然之间,我们闯进了一个最戏剧化、最激烈的音乐与鼓点共同构成的世界,几乎有种流行乐的感觉。” 另一首《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583》,妮寇拉·本内德蒂曾听过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演奏的录音,她感慨:“我觉得自己无法达到他的水平,但我真的尽力了。我打心底里喜爱这个乐章。它基本上是主题与变奏的形式,但美妙绝伦,犹如来自天使灵魂的声音。” 这张专辑除了展示维瓦尔第的四部小提琴协奏曲,还有另一位作曲家弗朗切斯科·吉米尼亚尼的《大协奏曲》(改编自阿尔坎格罗·科莱里创作的一组主题与变奏曲。“很多学琴的年轻人都很喜欢科莱里的作品,”妮寇拉·本内德蒂说:“但吉米尼亚尼的版本会把你带向科莱里不曾达到的极端,远比原作更为大胆。” 《d小调大协奏曲, H.143 “佛利亚舞曲”》是根据一段历史悠久的低音和弦行进改编的主题与变奏,在低音基础上演奏的西班牙萨拉班德舞曲式,其主题有种非常晦暗的感觉,妮寇拉·本内德蒂难以抑制地称赞道:“吉米尼亚尼在这部作品里触碰了变奏曲的极限,再多走一步,它就无法被称为那段主题的变奏了。”
--
1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