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加雷《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
108

多加雷《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罗兰·多加雷与阿连·隆巴德指挥的法国波尔多阿奎丁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罗兰·多加雷的演奏孤傲激扬、缠绵温柔、滑爽舒畅、无比优美,将这两部旷世之作表现得高贵儒雅、令人着迷。出色的录音将弓弦的摩擦质感,流水般贯穿全曲,空间中自然的堂音、通透明亮的琴声、甜美的音色尽收其中,令人激赏。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作品21,作于1873年。实质上,此曲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在拉罗的作品中,经常可看到类似本曲这样“名不副实”的现象。或许是由于曲中所出现的奇特节奏、旋律,以及这些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格,所以作者才有意加上这个标题的。这首乐曲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拉罗的代表作。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首乐曲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肖松《音诗》作品25,作于1896年,是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交响诗,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此曲创作灵感来自屠格涅夫一篇小说中,一位少女被梦中一把有魔力的小提琴诱惑的故事,表达肖松内心世界的一种不容易捉摸和近于病态的压抑之感。被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德彪西评价为:“洋溢着作曲家高超的技巧和灵感。”《音诗》非常富于诗意,同时又具有一些戏剧性因素,乐曲的结构稳妥合理,毫无冗长乏味之嫌,反映出作者过细的设计和特别精心的技艺。轻度的伤感,狂喜但有所克制的热情,含蓄,雅致,笔法之极度精练——所有这些都是它的特点所在。这首乐曲自始至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其中所表达的热情并不激烈,往往是在谨慎和含蓄中带点激动的柔情。
节目(6)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勃拉姆斯《协奏曲、变奏曲、匈牙利舞曲》
23
这张专辑是俄罗斯钢琴家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与德米特里·利斯指挥的俄罗斯乌拉尔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附带由别列佐夫斯基独奏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三首《匈牙利舞曲》。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此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完成于1863年。是勃拉姆斯根据帕格尼尼写给小提琴的《第24号随想曲》加以变奏写成的二十八首钢琴变奏曲独奏作品。此曲与勃拉姆斯的其他变奏曲多半是在小范围的沙龙里演奏不同,是完全作为音乐厅的音乐会之用,演奏效果辉煌,是一首炫技性作品。共28段变奏,此曲被视为挑战李斯特的炫技之作,除了高难的炫技演奏外,依然有着勃拉姆斯式的伤感情怀。勃拉姆斯喜欢变奏曲,这也是他倾向于古典形式的证据。 《g小调第一号匈牙利舞曲》约作于1869年前,二十一首钢琴四手联弹曲《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一首。此曲的钢琴独奏改编版,曾是钢琴家克拉拉·舒曼重要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
查尔斯·马克拉斯《莫扎特·交响曲全集》
58
这套合辑是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与布拉格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创作的所有交响曲。这一系列的录音开始于1986年,是由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与一些最著名的莫扎特研究学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了解当时管弦乐队的大小和乐手的位置、乐段反复的运用、乐句清晰度和拍子。而布拉格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作品的传统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0年前。
李赫特《钢琴独奏录音辑》
59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李赫特的多张钢琴独奏唱片。虽然李赫特通常避免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但这个系列的作品和作曲家的范围广泛而丰富。李赫特不喜欢在录音棚演奏,但合辑中大部分的录音资料,包括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韦伯《d小调奏鸣曲》、德彪西《Estampes》、斯克里亚宾《第五奏鸣曲》和舒曼《C大调幻想曲》,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八奏鸣曲》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六首《前奏曲和赋格曲》仍然是经典的录音室录音。 从1956年到1992年,这套合辑还展示了李赫特从难以捉摸的激情青年到朴素的键盘老手的演变过程。如果李赫特对晚期巴赫和莫扎特作品的“素简”式诠释是一种后天的品味,那么我们就无法否认这位钢琴家的专注和迷人的演奏是多么引人入胜。以前错过这些唱片的李赫特粉丝会发现这套合辑是真正的性价比逆天。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茱莉亚·菲雪儿《俄罗斯小提琴协奏曲》
茱莉亚·菲雪儿《俄罗斯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菲雪儿与克雷兹伯格指挥的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合作,演奏三部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包括哈恰图良、普罗科菲耶夫、格拉祖诺夫的作品。 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40年夏季,由传统的快-慢-快三个乐章构成,首尾两个乐章的基调是朝气蓬勃、快乐欢腾的,并贯穿着舞曲节奏。中间的慢板乐章抒情、沉思的、富有诗意,辉煌的提琴技巧与作品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生机勃勃,十分感人。 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9,构思始于1915年初,此曲可以归入青年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成就之列。作为一个革新者,他在这首作品中进行着很多大胆的尝试,首先,这里的乐章排列就很不一般:它不是通常的快—慢—快结构,其中的第一和第三乐章以温柔如歌的主题占优势,而当中的第二乐章不用传统的慢板,反而是快速度的逗弄和怪涎式的诙谐曲。还有,为了体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对比的事物,例如,青年人的美丽幻想和对大自然的崇高、静观以同尖锐的怪诞形象相对置,作者悉心研究小提琴演奏的各种可能性,采用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和异乎寻常的技巧性效果,从抒情宽广的咏唱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快速乐句和拨奏与用弓拉奏的复杂变换,从滑音到极度清晰(Marcato),从靠近琴马的特殊奏法(Ponticello)到清澈的泛音,所有这些引人入胜和富有诗意的技巧同清新的色彩效果的结合,使整个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82,作于1904年。此曲明显体现出作者后期创作的一些特征,它力求加深抒情的表达,开拓情绪饱满的旋律,同时也要求具备古典式的明晰风格。作者以高超的专业作曲手法加以处理,全曲结构严谨、形式洗练,旋律音调接近俄罗斯民歌。
154
9
穆洛娃《维瓦尔第·双小提琴协奏曲》
穆洛娃《维瓦尔第·双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穆洛娃、卡米诺拉,与马尔肯指挥的威尼斯巴洛克乐团合作,演奏维瓦尔第的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穆洛娃的演奏活力四射、神采飞扬,音色纤细与温和,在巴洛克的理性与秩序之外,多了十足的激情,仿佛一股温情的巴洛克暖流缓缓流过。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被誉为“巴洛克小提琴王子”,在现代小提琴和巴洛克小提琴两个领域内都堪称大师级人物,他的演奏带有古乐器那种粗砺的质感,但音色却很亮、很优美。这两位明星演奏家的合作,强大而非凡。当然,这些演奏不能缺少马尔肯指挥的威尼斯巴洛克乐团,他们的协奏充满活力,令人眼花缭乱,为两位小提琴家的精彩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辑的录音也非常出色,清晰自然,声音像春雨一样清新。 当提到“巴赫双小协”时,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都知道是说《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 1043,因为这是巴赫唯一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但对于维瓦尔第来说,只说“双小协”就不妥了,因为他创作了27首双小提琴协奏曲。十八世纪的音乐环境有一个特点:即大众们不断要求新作品。维瓦尔第曾在许多欧洲都市担任作曲与指挥,其中又以在威尼斯的时间最长。他是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作品包括:数百首的协奏曲、奏鸣曲及四十部歌剧。这些作品在当时颇受大众及专家的好评,被誉为同侪间的巴赫。大约将近五十年的时间,维瓦尔第一直担任皮埃塔音乐院的院长。这所音乐院本来是一所孤儿收容所,管理有几百名孤儿(大多数是女孩子),他的许多神剧、宗教音乐及几百首器乐曲就是为这些学生所写的。 虽然维瓦尔第的作品数量庞大,让人瞠目结舌,但也为穆洛娃、卡米诺拉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他们从大量的曲目中,精挑细选出这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专辑封面上贴有“很少听到”的作品,他们为这些过去不为人所重视的曲目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录制这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其实是相当保守的选择,因为其中没有狂风暴雨般的戏剧性。然而,《c小调协奏曲》RV509,具有某种程度的侵略性,并带有一种令人联想到面具、斗篷和运河的神秘色彩;《降B大调协奏曲》RV524表现了十八世纪威尼斯的黑暗面。
391
18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都灵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 卡罗·马里亚·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年5月9日-2005年6月14日)意大利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朱里尼的指挥风格优美而华贵,注重细部的体现,又不失完整性。强劲处有如排山倒海,细婉时又好似潺溪回环,幽韵谐婉,让人感到情真意蕴,贴切自然;由此,得到了“一位有着贵族气质的杰出指挥家”的美誉——他以追求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旋律线条刻划和严谨的结构勾勒为特色;他指挥的管弦乐大都呈现出很高贵的表情,而对歌剧的处理可能更优于管弦乐。 唱片中最早的录音是1956年录制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比才的作品。爱乐乐团的情绪显得非常高昂,节奏富于变化,音色温暖而充满活力。两首曲子都是在金斯威音乐厅里录制的。另一首由爱乐乐团录制的曲目是马勒改编的舒曼《第3交响曲》,录音时间是1958年。同样,那种清澈、温暖的音色,也正是那时乐团录音的典型音色。在Abbey路录音室的那些录音,还要优于在金斯威音乐厅的录音。 《坦克雷迪序曲》录制于1964年。这些录音在很长时间都是作为EMI录音室里罗西尼序曲集的一部分。如果你聆听了这个录音,你就会感觉这就是所需要的那种诠释,并且富于朱里尼歌剧风格的特质。从过去从未发行过的录音角度来看,这是这个系列录音中最优秀的之一。因此,我们能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指挥家的艺术思想,而不是重复听一些过去已经发行的录音。 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7交响曲》是典型的大西洋彼岸的风格:宏大有力的铜管加上朱里尼在慢板乐章中一些自然活泼的诠释,但确实把舞曲中的精髓带给了听众。
135
28
菲舍尔-迪斯考《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菲舍尔-迪斯考《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这套合辑是男中音歌唱家菲舍尔-迪斯考与钢琴家杰拉德·摩尔合作,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1951-1958年的录音。菲舍尔-迪斯考一生共五次录制舒伯特的《天鹅之歌》,这版录音是最早完成的一份,也最特别,因为这是唯一的一版单声道录音,也是他第一次和钢琴家杰拉德·摩尔的合作。同时,这版录音是从他1951到1958年,七年间多次进录音室灌录的作品中集结起来,而不是一次录成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是因为1950年代多半学者不认为《天鹅之歌》是一阙联篇歌曲集,所以并没有歌唱家进行全册的演唱和录音。而以杰拉德·摩尔当时二十六岁之龄,演唱这套歌集叙述年轻男子失恋心情的写照,他在热情中透露出一种对他演唱技艺的尊重与圆熟掌握,让整版演唱录音越发值得珍藏。 菲舍尔-迪斯考最璀璨的成就——艺术歌曲,尤其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每一个爱乐者历历可数的珍藏。菲舍尔-迪斯考的钢琴伴奏者换过几任,比如杰拉德·摩尔(Gerald Moore)、约尔克·德穆斯(Jorg Demus)等等,演唱的高水准却始终如一,更可贵的是,不同版本的舒伯特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时而高贵典雅、时而质朴流畅;有些刻意唱得纯熟圆滑,另外一些则显得宽广沉厚。这一切来源于他对自己的高要求。即便已经那么熟悉的同一首歌曲,他还是说:“在舒伯特的每一首曲子中我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所以,我从来不会以一模一样的方式唱第二遍。”菲舍尔-迪斯考所演唱的《美丽的磨坊女》与他录了十多次的《冬之旅》成为他招牌性的曲目,其甘醇柔美的嗓音、不着痕迹的技法运用、对乐句的严谨控制、对吐字发音的悉心打磨,以及所倾注的充沛感情成为了舒伯特作品演绎中的一代经典。有趣的是,他有一次向记者承认自己是一个“在骨子里很害羞的人”,并不合群,但一到舞台上就会拥有别样的自信。
27
461
佩耶《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交响协奏曲》
佩耶《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交响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莫扎特的两部杰出作品:一、单簧管演奏家葛凡斯·佩耶与瑞士指挥家彼得·马格率领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单簧管协奏曲》K.622;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儿子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合作,演奏《交响协奏曲》,由康德拉辛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担任协奏。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于1791年。此曲是莫扎特生命中最后几部作品之一,他的音乐才华也在这部作品里令人赞叹不已。虽然这时的他因为病痛、劳累、贫穷和五个子女先后去世的痛苦而备受折磨,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却一丝痛苦的痕迹都没有,他的音乐还是那么高贵而不张扬、华美而不柔媚,他给人留下的永远是开朗明快,充满生机勃发的律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把单簧管的技巧和华丽丰富的音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音乐上又自然得体,由于这首协奏曲的问世,单簧管终于在乐团里确立了自己的位置。莫扎特曾写下过这么几句话:“为升进天国而拼搏,当然是壮丽的、崇高的,但是活在这可爱的尘世同样是美好无比!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做人吧!”这就是莫扎特音乐的主题,也是我们爱这个伟大音乐家的原因。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364是一部奇特而少见的作品,它是莫扎特为小提琴和中提琴写的协奏曲,不过它与一般的协奏曲不同,它既是交响曲也是协奏曲(Sinfonia concertante),因为交响部分在一些段落是独立的,它并非担任协奏的角色。《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介乎于交响曲和协奏曲之间,四件独奏管乐器与乐队展开竟奏,很像是巴罗克时期的大协奏曲。全曲共分三个乐章,是传统的快慢快结构,其中慢乐章的抒情方式是典型的莫扎特风格。听这部协奏曲,从几件独奏管乐器轻灵华丽的音乐里可以感受到莫扎特与乐手们的友谊,音乐里令人心荡神驰的浪漫气息使人联想到莫扎特那场毫无结果的恋爱游戏。
79
6
瓦茨拉夫·纽曼《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瓦茨拉夫·纽曼《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这张专辑是瓦茨拉夫·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纽曼是一位风格非常细腻的指挥家,也许是他身上所固有的斯拉夫民族气质的关系所至吧,他指挥的音乐非常富有抒情性,在对乐曲的表达处理上,他给人的感觉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对感情的处理与控制恰到好处,而对待声音的处理则显得十分清晰和干净。纽曼是一位很好地掌握和表现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指挥家,他对于这类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的演释是非常出色的,当然,要说最为出色的还是要数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他对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苏克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最为擅长和具有权威性的了,这种特征无论如何是与他和祖国之间的民族血脉关系紧密相联的,这里面既有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又有着生活习俗和精神因素的间接关系,因此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气质上都能够达到一种自然的协调一致,这些方面应该说是纽曼能够极其成功地指挥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斯拉夫舞曲》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1877年,勃拉姆斯把德沃夏克介绍给德国出版商希姆洛克,希姆洛克请他按照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的模式写一组舞曲,演奏形式是钢琴二重奏。德沃夏克接受约稿后只用了两个月就写成八首民间风格的舞曲,在创作过程中他发现这些曲子很适合写成管弦乐,于是他索性写了两套手稿,一套是钢琴二重奏的,一套是管弦乐的,作品编号都是46。从那时到现在,流行的是管弦乐《斯拉夫舞曲》,二重奏的演奏机会不是很多。《斯拉夫舞曲》使德沃夏克一举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这是因为民族主义音乐当时正在形成潮流,民族风格的音乐有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入欧洲乐坛,激起人们对民族乐派的浓厚兴趣。
3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