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Summertime A Woman is a Sometime Thing

00:00
04:19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穆洛娃《西贝柳斯、柴科夫斯基·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俄罗斯小提琴家维多利亚·穆洛娃独奏,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绎柴科夫斯基和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 这是穆洛娃录制的首张专辑,获得法国唱片大奖。她的演奏技巧娴熟,圆润丰满,虽然表面冷峻、理智但内心却仍给人以热情奔放的印象。穆洛娃的演奏在“理智”、“含蓄”中透着一种内在的激情,这种激情给予人们心灵的震慑远比那些外表张扬的演奏要深刻许多,这也使得她对这两部曲子的演绎达到了至佳之境。
彼得-简·贝尔德《斯卡拉蒂·奏鸣曲全集》
74
斯卡拉蒂一生中共作有550余首键盘奏鸣曲,这些奏鸣曲大多是单一乐章,二段式,前后两半部都要反复,篇幅短小,但都有丰富的内涵。这些奏鸣曲旨在拓展链盘乐器的表现能力,其水准可与巴赫晚期作品媲美。斯卡拉蒂在音乐史上的贡献在于对键盘乐技巧的革新,他引入许多新技巧,在西班牙创作的550首单乐章奏鸣曲既是练习曲又是预示着奏鸣曲形式的革命性作品。
罗斯特洛波维奇《舒曼·大提琴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罗斯特洛波维奇与伯恩斯坦指挥的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布洛赫《希伯莱狂想曲》、舒曼《大提琴协奏曲》。 布洛赫《希伯莱狂想曲“所罗门”》作于1916年,作曲家原想根据《圣经》创作人声作品,但出于对希伯莱语的把握不足,一直未曾动笔。直到作曲家遇到俄国大提琴家巴尔扬斯基,建议作曲家创作一首大提琴作品,他就用大提琴代替人声,创作了这首《希伯来狂想曲“所罗门”》,其实作品形式类似一部单乐章协奏曲,作品反映“贯穿于圣经中的复杂,热情和激动的精神”,努力发掘“沉睡在我们心灵深处的神圣的种族感情”。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9,作于1850年。当时舒曼就任杜塞道夫市音乐总监,精神也较为安定。舒曼对大提琴的音色甚感魅力,写出这首全曲充满浪漫的忧愁气氛的协奏曲。当时大提琴协奏曲并不很通俗,因此这首作品好像在舒曼生前不曾上演过。此曲有时与德沃夏克、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并称“3大大提琴协奏曲”,但在舞台上演奏的机会不很多。不过还是不失为大提琴的重要曲目。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肯普夫(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肯普夫(2)》
这张专辑收录了威尔海姆·肯普夫的演奏录音,包括舒伯特、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巴赫的钢琴作品。 直到现在,乐评界仍然喜欢批评德国钢琴家演奏的肖邦与李斯特。然而,五十多岁的肯普夫不只留下一些有趣而且风格独特的肖邦录音,布伦德尔还认为肯普夫是本世纪最优秀的李斯特演奏者。不过在谈论李斯特之前,还是先谈谈三首维也纳古典作品:舒伯特《第十六钢琴奏鸣曲》D.845、贝多芬《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与莫扎特《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肯普夫有些舒作伯特录音过于讲究细节,但是这首十六号奏鸣曲是肯普夫如何诠释简单小曲最美好的例子,也是布伦德尔最喜爱的肯普夫录音。贝多芬《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可能是个性最像舒伯特的乐曲,两个乐章形成完全对比:第一乐章锋利而且富戏剧性:第二乐章的旋律优美。肯普夫同时表现出这两种特质。在第一乐章里,他以精巧的节奏带给我们生动鲜明而又感性的贝多芬;第二乐章非常美,旋律就像直接从贝多芬耳朵灌注到我们耳里。 布伦德尔认为,肯普夫演奏的莫扎特《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是另一个时期的档案:“现在不这么弹莫扎特了。”现今的演奏家更注意莫扎作品的阴暗面,肯普夫却完全不同。从1990年代看来,肯普夫的莫扎特无忧到令人吃惊,完全不在谱面上添加任东西,但是肯普夫却把莫扎特和声中的魅力自然带出。现今已经没有钢琴家会像肯普夫这样弹奏莫扎特,就连与肯普夫同时期的钢琴家也不会这么做,但是从肯普夫的诠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莫扎特的音乐是多么高雅、平静、简单与自然。 肯普夫弹奏李斯特是同样简单、美丽而动人。这次的录音在先前发行的时候,布伦德尔曾经为这位还遭受误解的匈牙利大师写过一感人的辩白。布伦德尔认为,李斯特是个高贵而又柔和的人,就像肯普夫所演奏的李斯特作品。李斯特是位不可思议的“钢琴管弦乐家”,而肯普夫从乐谱中了解到李斯特对钢琴音色惊人的见解,以及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演奏技术。肯普夫更结合了观察力、幻想力与熟练的技巧,由衷的弹奏出李斯特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肯普夫知道应该如何拿捏分寸,夸张只会乐曲整体效果减分。
--
23
阿劳《肖邦作品辑》
阿劳《肖邦作品辑》
这套7CD合辑是钢琴大师阿劳演奏肖邦的大部分钢琴作品,包括前奏曲、即兴曲、圆舞曲、叙事曲、谐谑曲、船歌、幻想曲、夜曲和两部协奏曲,担任协奏的是以色列指挥家以利亚胡·殷巴尔与伦敦爱乐乐团,可惜的是波兰舞曲只有一首《幻想波罗乃兹舞曲》。 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钢琴家。自幼有神童之称,曾到柏林求学,后定居纽约,持续其国际钢琴大师的演出生涯,誉满全球,公认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阿劳的演奏曲目范围十分广泛,从巴洛克到二十世纪的作品均有独到的建树,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和辉煌的演奏技巧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构思。 阿劳的演奏富于个性,而又充满感情,技术上无与伦比。据说他为人温和、儒雅,这从他的演奏中就可以感受到。阿劳的琴声与众不同,他的音色丰富、厚实,如同陈年佳酿的葡萄酒。对于这点,有人认为阿劳的琴声听起来含混、粗重,也有人喜欢这种较“圆”的声音,认为听起来像管风琴,还有人说阿劳的手就像是在松软的琴键上翻耕。早年的阿劳享有“炫技大师”的称号,但中年以后,他演奏的速度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深思熟虑。许多评论家认为在他最亲近的母亲去世之后,阿劳的整个风格变得内省而有节制,少了许多即兴成分。阿劳认为艺术是神圣的、神秘的、灵性的东西。艺术不是单纯的娱乐或者心理治疗,而是严肃的生活方式。听阿劳弹琴,会觉得自己置身在他那沉思凝重的心灵里,世界不再那么喧闹、那么乱糟糟。阿劳在台上全神贯注,犹如一个禅宗的法师,犹如一个弓箭手,弓、箭、靶的三点连成一体。阿劳是一位高尚的音乐建筑师,一个个恢宏庄重的构思为他永远敬仰和热爱的音乐服务。
51
8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