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Guitar Concerto No.1 Op.30 - 3. Polonaise

00:00
06:5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15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安娜·莫芙《女高音演唱专辑》
41
这套合辑是为了纪念女高音歌唱家安娜·莫芙逝世十周年而特别发行的限量版本,收录了她1960-1974年间的演唱录音,其中包含了四张首度发行CD的专辑。所有模拟母带均以24位/96kHz的技术加以数字化重新处理,效果更胜以往,是回味当代名演的最好选择。 在这套合辑中,安娜·莫芙与多位歌手合作,包含上个世代的男高音代表人物史帝法诺、贝冈吉与克劳斯。参与的指挥更包括莱布维兹、塞拉芬、史托科夫斯基、马格等。 安娜·莫芙(Anna Moffo,1932年6月27日-2006年3月11日)美国歌唱家,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有意大利血统。1950-60年代活跃于乐坛,因其歌声与美貌而受欢迎。好莱坞曾有意请她拍电影,但因母亲有意让她当修女而拒绝。1955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罗马的圣奇西利亚音乐院求学。二十三岁挑战《蝴蝶夫人》一角,让她一夕成名。之后她饰唱《法斯塔夫》与《梦游女》的女主角,结果吸引卡拉扬,邀请她到萨尔兹堡音乐节合作《法斯塔夫》以及此剧的唱片录音。而卡拉丝演唱的《波西米亚人》,也指定由她唱对手角色穆赛塔。当时的她可说集千万宠爱于一身。 1957年莫芙与制作人马里欧·兰夫蓝基结婚。1959年她在大都会歌剧院首演《茶花女》之薇奥丽塔一角大获成功,并因此与剧团展开长期合作,而当1976年她退休时,也是选择此角色告别舞台。1960-1973年之间,在意大利当地的电视台担任主播,被选为意大利最美丽的10位女性之一。除了歌剧,她也演唱清歌剧与艺术歌曲,曾拍过四部电影。 莫芙的歌声柔和恬淡、用情真挚、细腻而温柔,对于乐曲中的抒情性控制得宜,由内而外散发出典雅高贵的气息。与戏剧性的作品相比,她更适合演唱抒情的作品。莫芙的嗓音低沉丰满、优雅,线条明晰匀称。虽然音量不大,但音色温暖而丰富,有着柔和的色彩和天鹅绒般舒适的低音区。她敏捷的花腔技术使她能胜任露契亚这样的高难度唱段。她与男高图克和男中音梅里尔合作演出的《茶花女》以她赋予主人公细腻感伤的演绎至今仍为人们称道。莫芙演唱的音质纯净清脆,线条明晰匀称,音量不大,却充盈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安塞美《1953-1967年演奏录音辑》
17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欧内斯特·安塞美与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合作,1953-1967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海顿《第22交响曲》、贝多芬《第四交响曲》、鲍罗丁《鞑靼人舞曲》、斯特拉文斯基《普尔钦奈拉组曲》、《俄罗斯风格诙谐曲》、西贝柳斯《第四交响曲》、舒曼《狂欢节》、福雷《假面人和贝加莫舞曲》、拉威尔《库普兰之墓》、德彪西《小组曲》、《6首古代墓志铭》、雷斯庇基《罗马的喷泉》、《罗西尼亚那》、奥涅格《大卫王》、《太平洋 231》、杜卡《仙女》、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杜比努什卡》、《俄罗斯风格诙谐曲》、弗兰克·马丁《七件管乐、定音鼓、打击乐器和弦乐协奏曲》等现已绝版多年的珍贵录音。总的来说,这套合辑虽然选曲有些诡异,但仍非常值得乐迷们收藏。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阿格丽奇与迪图瓦指挥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一、第三钢琴协奏曲》、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阿格丽奇这位当世最特立独行的杰出钢琴家,不常灌录唱片,许多录音都是她的现场演出。这是少数特地进录音室灌录的专辑之一。录音中她弹奏自崛起乐坛以来就引人称道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并加录了《第一钢琴协奏曲》。阿格丽奇性格中叛逆和独特的部份,有许多地方和普罗科菲耶夫这些协奏曲相当接近,而她也从马加洛夫和罗斯特洛波维奇那里听到许多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轶事,加深了她在诠释这些乐曲时独特的风格。阿格丽奇在还是学生时,就是听着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起床的,她的室友总在她睡觉时就练习这首协奏曲,让她在潜意识里吸收这首协奏曲的各种风貌。日后更因为与马加洛夫这类俄国钢琴家相熟,学得了俄国人的诠释手法。 阿格丽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熟稔程度,己到了随时要她从睡梦中起来弹奏,她都可以如履平地般的轻易,这首协奏曲已经深入她的潜意识和脑海中,如今她在事隔30年后再度灌录此曲,意义自是非比寻常,显示她已有自信走出她年轻狂傲的阴影,树立成熟钢琴名家的风范。她与前夫迪图瓦合作,另外灌录了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是巴托克晚年后采取中庸、抒情路线后的作品,音乐题献给他的爱妻,经常流露出温暖的一面。阿格丽奇在探索了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协奏曲后,再探索这首近代最伟大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自有她不凡的诠释典范。
277
9
哈恰图良芭蕾舞剧全本《加雅涅》
哈恰图良芭蕾舞剧全本《加雅涅》
这套专辑是杨颂格·卡奇泽指挥苏联广播电视交响乐团,演奏哈恰图良的芭蕾舞剧全本《加雅涅》(1957年版)。 阿拉姆·伊利奇·哈恰图良 (Aram Ilyich Khachaturian,1903-1978),出生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前苏联作曲家、指挥家。他的创作汲取了故乡亚美尼亚的民间营养以及高加索地区的多民族传统音乐精华,音乐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浓郁的亚美尼亚情调,因而在二十世纪苏联乐坛独树一帜。另外,哈恰图良还受法国印象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以热情、乐观、富于色彩、旋律丰富和高度的技巧性见长。 人们非常熟悉的那首热烈、狂放的《马刀舞曲》,便选自《加雅涅》。由于在很多年里欧洲音乐爱好者对哈恰图良的了解几乎仅限于此曲,很多人称他为“马刀舞曲先生”。 芭蕾舞剧《加雅涅》是1939年哈恰图良根据米高扬的建议,为亚美尼亚艺术节而创作的,原名为《幸福》。1942年,哈恰图良把剧情改写成描写在亚美尼亚边境集体农庄工作的年轻姑娘加雅涅的故事发表。同年12月9日此剧由苏联著名的舞蹈家阿妮西莫娃(Nina Anisimova)主演、由列宁格勒基洛夫模范歌舞剧院于彼尔姆首演。作曲家哈恰图良也因该剧的公演而获得当年的斯大林奖。 《加雅涅》这部舞剧的灵魂与活力集中体现在哈恰图良的音乐中。音乐最突出的一点是鲜明的民族特征,贯穿在全部作品中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旋律、节奏,比哈恰图良以往的音乐作品更直接、更丰富、更生动。《加雅涅》舞剧音乐是民族音乐大聚会,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库尔德人、格鲁吉亚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等不同民族的民间歌舞,获得了广泛的展现,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源流荟萃,使舞剧的音乐色彩绚丽浓烈,充满了活力。哈恰图良运用了七首亚美尼亚的民歌、两首俄罗斯舞曲、一首乌克兰的戈帕克以及一首格鲁吉亚舞曲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52
5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霍洛维兹(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霍洛维兹(2)》
这张专辑收录了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的演奏录音,包括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斯克里亚宾、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 李斯特的作品从1930年到1989年一直在霍洛维兹的曲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维也纳之夜-舒伯特的维也纳随想曲》(1989年录音版本)狡黠的表现就像位音乐魔术师。霍洛维兹在李斯特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中录制了第二、六、十五(拉科西进行曲)与十九号,其中二、六号收录在本套专辑里;1950年代录了三册《巡礼之年》中的与。这两首《匈牙利狂想曲》是霍洛维兹诠释李斯特的另一种面貌。在著名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中,霍洛维兹表现的是乐曲的和声与华丽的气氛。《在泉水边》是一首戏剧性强烈的作品,霍洛维兹以高雅的琴音及几乎所有钢琴唱片中都听不到的能量动态让听众为之心醉。 这张专辑,重点放在与他年青时期最贴近,同时也是最靠近他灵魂深处的斯拉夫音乐。接下来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与斯克里亚宾《第五钢琴奏鸣曲》是乐谱才刚出版的时候,霍洛维兹就非常喜欢弹奏作品。霍洛维兹时常一次又一次的演奏肖邦《波兰舞曲-幻想曲》,这是一首既柔软又高雅细致的作品,霍洛维兹在处理舞蹈节奏的时候也能顾及乐曲的力度与无畏的精神。《波兰舞曲》是1982年5月的录音,生命力旺盛的《f小调幻想曲》录音时间则比《波兰舞曲》早了三十四年(1948年)。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1945年录音版本)中精巧的诠释以及令人震慑的狂热尾声几乎可以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斯克里亚宾极度火爆但是又过于零碎的《第五钢琴奏鸣曲》则是霍洛维兹在1976年2月音乐会的现场实况录音。
77
2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