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Mozart Piano Sonata K332 - 2. Adagio

00:00
04:5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马舒尔《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
44
这张专辑是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马舒尔把贝多芬交响曲中的戏剧因素发挥至极致,他为贝多芬交响乐的调色板增添了无限丰富的色彩,他特别使贝多芬管弦乐结构中的内在性得以充分袒露。无论是音色的温暖程度还是音乐的感染力,马舒尔的版本都是那么令人感到亲近,那么震撼人心,真挚朴素的情怀直达胸臆,爱的暖流涓涓滴入心田。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作品67,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部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生活中有苦难、失败和不幸,也有欢乐、成功和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是,人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随时与厄运抗争、战胜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建立起丰功伟绩,这就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意蕴。整部交响曲以四个乐章的形式从多方面揭示了这种斗争性思想,其中的第一乐章充满紧张性、严峻性和悲怆的气氛,是整部交响曲的基础,体现出各种情绪的对置和人内心最尖锐的矛盾。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完成于1812年6月。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约尔格·德穆斯《舒曼·钢琴作品全集》
27
这是迄今唯一一套完整的舒曼独奏钢琴作品全集录音,由“维也纳钢琴三杰”之一、德奥音乐权威的诠释者、杰出的钢琴大师约尔格·德穆斯演奏,1972-1976年在位于维也纳阿根廷大街的奥地利广播公司音乐厅录制,使用贝森朵夫“帝王”大三角钢琴演奏。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舒曼钢琴作品的主要特色,乃在于其深具个性化的诗意表现,而旋律是呈现其特色的主要媒介。舒曼钢琴作品在曲式上所表现的独特性,最主要乃源自其音乐诗化之理想。他曾说过: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舒曼认为,做为艺术家,道德应成为一个诗人,并且努力达到诗的悟性。这种铭刻于心的理念,使他的音乐如同富于幻想的诗,自由地从凝固的形式中解放出来,用以表达自己的理想世界。 舒曼的主要钢琴作品在多完成于一八三九年之前,也就是热情洋溢的青年时期。这个时期的舒曼习惯于在钢琴上倾诉自己的情感。一篇篇的钢琴作品,其实就是他一篇篇的生活日记。作品中所涌现旋律,也大都是可歌性的语法。而在诗学的影响下,其作品的旋律,也往往离不开方正的二小节、四小节、八小节的乐句组成。这使得他的旋律显示出极为热情内敛而不虚华外烁的线条。它在钢琴的中间音域以平和的音程进行,所表达的无限性内涵,必须像“朗诵诗”一般地反复寻味,才能得到深切的同情共感。 大致上,舒曼钢琴作品的旋律,有如下五种特征: 1、以相同的旋律语法,使用在不同的作品中,而成为特有的笔调。 2、偏爱以上拍开始的旋律。 3、绝少使用附加的装饰音。 4、常以对位手法卡农或赋格处理旋律。这是舒曼孜孜钻研巴赫作品所获得的理念。 5、常以模进手法处理旋律。进而达到转调、简化或扩展的目的。
帕斯卡·罗杰《圣-桑·钢琴协奏曲全集》
28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帕斯卡·罗杰分别与迪图瓦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圣-桑的5部钢琴协奏曲。 圣-桑的作品在其形式和技术上的润饰是突出的,他的配器尤其高明,音乐本身的优美和其深刻的幽默感更是深得人心。这5部钢琴协奏曲集圣-桑艺术造诣之大成,仅以《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例,在帕斯卡·罗杰精致细腻、清澈透亮的演奏中,钢琴幻想化的序奏,以及华丽、优美的分散和弦,还有随着主题的层层推进而难以抑止的华彩,无不让人叫绝。    帕斯卡·罗杰与迪图瓦早年合作灌录的这套圣桑钢琴协奏曲全集可说是集幽雅、细腻、睿智与名家展技于一身的出色名演。帕斯卡·罗杰在弹奏法国近代音乐所焕发的才气在迪图瓦细腻的管弦音色烘托下显得灿烂夺目、光彩逼人。卓然出众的录音技术将钢琴音色收录得真实而敏锐,与乐团间的平衡感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企鹅唱片指南》竭力推荐,三星首选名盘。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霍洛维兹《追忆往昔》
霍洛维兹《追忆往昔》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霍洛维兹的演奏精选辑,选自1962-1973年间的录音。曲目包括:舒伯特《即兴曲》、肖邦《圆舞曲》《前奏曲》《马祖卡》、斯卡拉蒂《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音乐瞬间》、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李斯特《安慰曲》、德彪西《前奏曲》、斯克里亚宾《纪念册的一页》《练习曲》、舒曼《童年情景》等。 霍洛维兹的音乐演奏极其富有鲜明的个性,他的音乐是如此的独特,以至于只要聆听过其演奏的人,以后就可以轻易地将他的音乐与其他众多的钢琴演奏家区分开来。霍洛维兹是浪漫派钢琴演奏的最后一个巨人。很多人都会将“浪漫”同“柔美”等同。然而在霍洛维兹面前,他们才会发觉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是多么的想当然。他的演奏会让你豁然明了,原来浪漫的本质是“激情”。霍洛维兹的激情与他的音乐浑然天成。这和很多钢琴演奏者用形体的夸张动作表现出的激动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在大师的晚年,演奏时的动作幅度已经很小。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老人的迟缓,这时的霍洛维茨已经步入举重若轻,举轻如重的化境中去了。 霍洛维兹的琴音是灵动剔透的,但是同时,他有着使他获得“雷神”称号的左手。霍洛维兹一生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左手的重要性。他不仅不认为左手是演奏中的附属,甚至称呼左手是钢琴演奏中的指挥。音色上,他左手在低音部的独特击键让他演奏的音乐丰满而又极富冲击力,具有很强的音响性。
36
18
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作品全集》
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作品全集》
这张专辑完整收录了贝多芬的五部《大提琴奏鸣曲》。第一首的两个乐章带有异常优美的歌唱性,大提琴和钢琴的对话引人入胜,情韵十分鲜活。第二首的首乐章篇幅巨大,气象不凡,而用小调写的笫二乐章则相对阴郁,似有愁云惨雾挥之不去。笫三首和第五首常被认为是最出色的,为正统的三乐章格式,充满贝多芬音乐特有的开阔气度,意境之美令人神往。 这是罗斯特洛波维奇、李赫特这两位大师大师堪称典范的录音,是这套作品的决定性版本。《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日本唱片艺术名盘300》的权威版本。 大提琴的音色天然地有一种悠悠愁绪,带点抑郁的哽咽,贝多芬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让大提琴的歌唱悲戚而感人,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被人誉为是大提琴音乐的新约圣经,一共有5部,首首旋律美妙,充满热情,完全与他的小提琴奏鸣曲一样优美。这五首堪称精华的乐曲在钢琴的陪衬下让大提琴不至于沉溺在过份的忧郁之中,使它听来忧柔之中兼收刚强。 贝多芬写了五部大提琴奏鸣曲,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涵盖他重要的创作时期。第三号献给贝多芬的挚友暨大提琴家,年轻的葛莱亨斯坦男爵。罗斯特洛波维奇与李赫特的搭档这一回完成三连霸,罗氏身为当今大提琴演奏泰斗,此版1961年的决定性演出,获五位评论员一致的推崇。以总得点24点的优异成绩称霸,就算祭出再多的形容词,也无法表达本版的伟大。第五号与第四号大提琴奏鸣曲一样都是三乐章的古典形式,曲风呈现晚期圆熟的风韵,与第四号的幽默相比,第五号宗教含意较浓。罗斯特洛波维奇以丰富想像力的自发思考,挥洒出第五号的魅力。与李赫特细腻的对话,对听者的诱惑力相当强大。
144
15
拜农《1948-1953录音集》
拜农《1948-1953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48-1953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普罗米修斯》、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浮士德的天谴》、巴托克《钢琴协奏曲》、威廉·派佩尔《第三交响曲》、迪彭布罗克《马西亚斯组曲》、莫扎特《第35交响曲》、舒伯特《魔竖琴》序曲、《第四交响曲》、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软梯》序曲、《赛密拉米德》序曲、《鹊贼》序曲、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爱德华·冯·拜农(Eduard Van Beinum,1901年9月3日-1959年4月13日)荷兰著名指挥家。1931-1938年任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第二指挥,后任门盖尔贝格的副手;1945年门盖尔贝格因二战期间的表现而受罢黜后,他接任为首席指挥,并常在伦敦爱乐乐团任客座;1956-1959年任洛杉矶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拜农的指挥注重传统风格,稳健扎实、自然庄重,追求自然、优雅、浪漫、色彩柔和地对作品进行中性诠释,是一位极具风格的指挥家。 拜农是连接威廉·门格尔贝格强烈的主观性和伯纳德·海廷克多种风格的桥梁。他既不像以前的指挥家一样有大批跟随者,也没有广泛的作品陈列。多亏LP和CD的发明,有一些作品保存下来。如今他的作品存留在CD上的很少。但是这并不能动摇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指挥家的地位。这套合辑也证明了他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拜农是一位非常谦虚的指挥家,而这在指挥界中是罕见的。他经常将自己比喻成为“听众与作曲家之间的桥梁”,尽量避免作品被乐团夸张地理解和表现。他的艺术才能涉及也非常广泛,从巴洛克时代到今天这个时代的音乐。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觉得到他与著名的指挥大师马勒和布鲁克纳一样出色。如果他也能够活到这样录音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他的作品肯定也能家喻户晓。 这套合辑中的许多演奏是属于保守型的,但演奏效果一点也不令人乏味。柏辽兹被诠释成为爱情的描绘者,拜农对作品每一处变化的情感非常敏感,而且诠释得恰到好处,结尾也清晰而不混乱。巴托克的协奏曲是乐团的保留曲目。拜农是第二位为它录音的指挥(莱纳是第一位),而他的录音因精巧的节奏和幽默感而著名。
94
5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