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Albeniz Mallorca Op.202

00:00
06:05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阿玛科特四重奏《莫扎特·大组曲》
--
这张专辑是日本双簧管演奏家若尾圭介与柏林阿玛科特四重奏合作,演奏莫扎特的重奏作品。 作为一个非常讨厌长笛的人,莫扎特的长笛作品除了K298之外,都是受委托创作的,虽然不喜欢长笛,但是莫扎特也是人,拿人钱财,总得拿出点货出来。现在看来,莫扎特的创作的确是非常地不情愿却又无能为力,就像是必须要完成家庭作业的小学生一样,虽然坐在那里抓耳挠腮,最后也没有完整地写完,只是敷衍了事。《第三长笛四重奏》K285b的第三乐章则是改变自他的“大组曲”的第六乐章,前三首长笛四重奏之中,只有第一首是完整的三乐章格式,后两首的写了两个乐章便草草完事了。但是当初委托他的那个De Jean不仅没有骂娘,而且还很满意莫扎特的工作,即使他没有完成任务。因为,它们真是太美了,美得让人无法想像这是莫扎特极其痛苦的情况写出来的。 《第十七号弦乐四重奏》,降B大调,K458,即《海顿四重奏》的第四首,作于1784年9月9日。这首四重奏因一开始就使用狩猎的号角而称为《狩猎四重奏》,是6首《海顿四重奏》中最有海顿味道的一首。共4 个乐章: 《第10小夜曲》编制十分庞大,共有13把木管乐器,包括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管、低音管和法国号,几乎是流行于十八世纪的木管乐器的总和;全曲共分七段,故名为《大组曲》,在快慢交错的乐曲中,将各种木管乐器的特性一一表露无遗,为十八世纪木管合奏的代表作之一。
伊冯·蕾菲布《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蕾菲布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蕾菲布是钢琴大师科尔托最纯粹的传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曾师从科尔托;在科尔托众多有名的弟子中,大部分是学成之后深造于他的,但蕾菲布则彻头彻尾的由科尔托所塑造,她是其弟子中最早的一代,受教于年轻气盛、锋芒逼人的科尔托,后来又成为科尔托身边最得力的助手,1939年她继承了科尔托的大师班,显示出她是科尔托的传人,但形式上如此,实际上呢? 让我们先谈谈科尔托,他在现代被视为肖邦的嫡系传人、理所当然的肖邦权威,但在头角峥嵘的巴黎音乐界,肖邦嫡传不乏其人,肖邦气质的钢琴家也数不到科尔托,事实上,科尔托的舒曼气质更为强烈,他演奏中所抒发的浪漫情怀是舒曼而非肖邦的。在当时,科尔托作为舒曼演奏者的身份可能更具权威,这是今日对科尔托了解上的一个偏差。蕾菲布,正是个舒曼气质的钢琴家,在女性钢琴家中,这种气质难以寻见,而这种气质上的相契也说明着传承上更深入的层面。 另一方面,蕾菲布是魏多晚年的爱徒,在巴黎音乐院的赋格班里,这位伟大的近代管风琴演奏奠基者给予蕾菲布的,是对于乐曲结构的分析掌握能力,在魏多开创的学派里,管风琴师在一座大管风琴前演奏出足以与管弦乐团抗衡的丰富声部,还有什么人能比这样的管风琴师更了解何谓结构,更何况是魏多这样的一代宗师,这是蕾菲布日后成为伟大的贝多芬演奏者最重要的资本。 伟大的传承,还需过人的天赋才能成其伟大,但蕾菲布与科尔托的锋芒毕露不同,蕾菲布的演奏中有一股蕴藏的知性美感,这是女性的细致、还有丰富的学识所致,除此之外,蕾菲布完全不曾流露出女性钢琴家的娇柔气弱,在舒曼气质下雄雄燃烧的浪漫是男性的,格局是宏大的,这就是蕾菲布的气质。
迈克尔·施耐德《西蒙·勒杜克·交响全集》
37
这张专辑是迈克尔·施耐德指挥法兰克福季节乐团,演奏西蒙·勒杜克的全部交响作品。法兰克福季节乐团(La Stagione Frankfurt)成立于1988年,以演奏早期音乐而著名,乐团编制非常小,基本上以早期乐团为蓝本,演奏家包括:第一小提琴4位、第二小提琴4位、中提琴2位、大提琴2位、倍大提琴1位、长笛2位、圆号2位、巴松管1位、古钢琴1位。由迈克尔·施耐德担任指挥。 西蒙·勒杜克(Simon Le Duc,1742-1777)小提琴家、作曲家。这张专辑收录了他创作的三部交响曲和三部管弦乐三重奏。这些交响曲属于早期的交响曲,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序曲的“快板一慢板一快板”的三 段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序曲性质的交响曲脱离歌剧,吸收大协奏曲、组曲及三重奏鸣曲的因素,发展成独立的三个乐章的器乐体裁。但这时曲式尚未最后确立,交响乐队的编制也未成形,交响曲仍属器乐重奏及小型乐队演奏的作品。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伊曼纽尔·塞格雷《西班牙吉他作品集》
伊曼纽尔·塞格雷《西班牙吉他作品集》
这张唱片的演奏者伊曼纽尔·塞格雷(Emanuele Segre),英国古典吉他杂志是这样评价他的:不论你相信与否,他演奏的一切,都成为精品。伊曼纽尔·塞格雷生于1965年,在米兰音乐学校师从Ruggero Chiesa,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位。他还曾参加过Julian Bream和John Williams举办的大师班,并学习作曲与小提琴演奏。在他初次登上美国舞台时,就曾被《华盛顿邮报》高度评价为前景无限的音乐家”。 有着甜蜜笑容的伊曼纽尔·塞格雷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童话故事中的白马王子,而更为神奇的是这位王子还弹奏一手迷人的吉他,这恐怕是童话中都令人神往的传奇了。在西班牙人独当一面的吉他世界,人们很难不关注这位来自亚平宁半岛的音乐家。 作为吉他独奏演奏家,伊曼纽尔·塞格雷曾与俄罗斯中提琴巨匠巴什梅(Yuri Bashmet)同台演出,并与由阿卡多指挥的英国室内乐团、鹿特丹爱乐管弦乐团、欧洲室内管弦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合作。著名法国作曲家Jean Frangaix还为他贡献了吉他管弦乐协奏曲,随后伊曼纽尔·塞格雷将它们收录并制作成辑。Jean Frangaix在赠言中深情地写道:你细腻的演奏、你的才华与敏锐,让我所有的朋友都为之感动。” 聆听伊曼纽尔·塞格雷的演奏就仿佛在欣赏诗人的创作。音符和富有寓意的停顿交错成为他的音乐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所有这些在他的指尖弹拨下演变成旋律多样而跌宕起伏的弦乐,令人神魂颠倒,而且具有改变周围空间的神奇力量。
--
28
阿卡多《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阿卡多《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阿卡多与钢琴家曼兹尼合作,用帕格尼尼的瓜奈里1742年所制名琴“加农炮”演奏帕格尼尼18首传世之作,名曲、名琴等共冶一炉,值得聆听欣赏。这把瓜奈里名琴本身的音色变化十分丰富,只要运弓的力道有一些极细微的变化,它便可生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就录音而言,为了配合“加农炮”的神力,当然在录音上是连一个最细小的呼吸都不放过。专辑被台湾的《音响唱片试听指南》评为”可以珍藏一世”的演录俱佳唱片。 十八世纪,在意大利有几位制作提琴的大师,如斯特拉底瓦里、瓜奈里、阿玛蒂等,他们掌握了这一乐器的神秘制作技术,使得他们制作的乐器无论在音色或音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绝伦的水平,他们为数不多的作品流传至今,大多成为博物馆中价值连城的镇馆之宝。帕格尼尼是意大利人,自然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条件,他有不少提琴制作大师的作品,其中,有一把外号叫“加农炮”的小提琴,那就是瓜奈里在1742年所制,你在这张唱片封套上见到的就是这把名为“加农炮”的小提琴,这件神奇的乐器之所以被称为“加农炮”, 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小提琴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宏大的音量和极其优美的音色,不仅如此,这把提琴还能承受帕格尼尼那异乎寻常演奏方式,如果说“帕格尼尼演奏小提琴时简直就是对小提琴的摧残”这话有点过分的话,那至少应当相信,在演奏帕格尼尼的某些乐曲时,许多演奏家不得不在演奏完甚至在演奏的中途对提琴进行调弦。
22
18
拉罗查《格拉纳多斯·西班牙舞曲》
拉罗查《格拉纳多斯·西班牙舞曲》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格拉纳多斯《西班牙舞曲》。 《西班牙舞曲》作于1892—1900年。其中第2、第5、第11、第12首以安布罗西亚民间舞曲为素材,其它八首以西班牙北部民间舞曲为素材。 1、快板,G大调,粗犷的三拍子节奏主题,有音阶式的经过句,中间部为G小调,指示为如歌似的行板。 2、东方,行板,c小调,女性柔和的主题,有东方式女妖的魅力,中间部分为慢板,小夜曲风格。此曲的东方风格,指对阿拉伯回教徒文化的追忆。 3、用力地,D大调,先是八度音的主题,随后是卡农风格及十度音的连续。中间部转为降b小调,速度转慢。 4、牧歌风格,G大调,指示为清淡如牧歌,其前奏犹如钟声,中间部为行板,g小调。 5、安布罗西亚风格,e小调,这是12首中最著名的一首。开始的前奏完全是吉它风格,接着旋律主题出现,中间部为行板,E大调。 6、速度逐渐加快的小快板,D大调,这是阿拉贡地方的约达舞曲,在热闹中有一丝哀愁,中间部为田园风格旋律。 7、瓦伦西亚,抒情的快板,以吉它形式的节奏为主,尾声为行板的咏叹调旋律。 8、中板,C大调,中间部为小夜曲,最后是快速的尾声乐句。 9、极快,降B大调,开始的和弦为节奏型,随后出现复旋律的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交替,一直保持原调。 10、小快板,G大调,从大调转向小调再回到大调,以复音手法处理。 11、任意的最慢板,g小调,即兴曲形式。导入部为最慢板,然后进入活泼的行板,中间部为和声型的旋律,有佛朗哥舞曲风格。 12、行板,a小调,导入部主题呈示后,有短暂的转调,中间部为行板,让人想起昔日科多巴宫中阿尔罕布拉故事中摩尔人哀愁的歌声,也为佛朗哥舞曲风格。
--
1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