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hz自我修复的灵气音乐,天使冥想与精神清洁

00:00
02:00:02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奇闻大师兄

奇闻大师兄

人间很吵,我也不擅长交际,所以只想住在你心里,听你的心跳声。
关注
每天解读一本书(365天)
319
每天解读一本书,快速了解好书的精华!
鬼事连篇‖(恐怖·灵异·悬疑·刑侦)
1008
这里有短篇鬼故事、民间鬼故事、农村鬼故事、恐怖故事及真实鬼故事,喜好吓人鬼故事的朋友一起来听鬼故事吧!
夜读时光‖夜归人的私人电台
116
提高生活品位,提高情商,传递正能量。在工作闲暇,下班途中,是您消闲的好选择。夜晚听夜读时光入睡让你倍感舒心。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李赫特《贝多芬、肖邦、德彪西》
李赫特《贝多芬、肖邦、德彪西》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李赫特1977年8月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可爱的行板》、肖邦《圆舞曲》、《谐谑曲》、《船歌》、德彪西《贝加马斯克组曲》、《版画集》。 贝多芬《可爱的行板》WoO 57是他的得意之作,经常在社交性的音乐会中演奏,标题也是他亲自命名的。原准备当作《华伦斯坦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后因《华伦斯坦》先用了慢板,这首《可爱的行板》就成为独立乐曲。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为:A-B-A-C-A-尾奏。主题是用缓慢的F大调,以优美的、十分动人地奏出。 德彪西《贝加马斯克组曲》作于1890年。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采用法国传统曲音调注入崭新气息的《巴斯比舞曲》四个乐章组成,当中以《月光》最为出名,令德彪西名满天下,在宁静温柔的乐声中,仿佛能见到月光在湖面上荡漾,而那流动的瑟音,则带领着听众轻轻悠游。这个曼妙的乐音,至今还令无数的人们着迷不已,不但是印象音乐中精湛的作品,更是流行文化媒体的爱用配乐。 钢琴套曲《版画集》作于1903年,正是德彪西创作精力旺盛的时期,由《塔》、《格拉纳达之夜》和《雨中花园》三首以不同国家地区作为背景的乐曲组成。这部作品是被看作是印象主义流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德彪西在作品中用很多之前从未有过的手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之具备了典型的印象主义特征,这种大胆的创新和独特思维呈现出的奇特的艺术效果,奠定了德彪西在印象派钢琴音乐中的地位,为后来的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2
13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亚当·拉罗姆演奏勃拉姆斯的几部《钢琴小品》,包括《为原创主题而作的变奏曲》作品21之1、《钢琴小品集》作品76、《狂想曲》作品79、《间奏曲》作品117。 勃拉姆斯晚年的创作删繁就简,以钢琴小品的方式,继续为克拉拉·舒曼谱曲,抒发隐秘的爱慕。这种私密的爱慕早在他盛年大作品的慢板乐章中其实也能略窥一二,而在《间奏曲》作品117中更得到充分的展现。 勃拉姆斯的传记里提到,一直致力于推广勃拉姆斯作品的克拉拉曾致信道歉,因为身体状况已经无法继续胜任勃拉姆斯的大作品,或许这也是勃拉姆斯晚年专注小品的原因之一? 勃拉姆斯将三首行板风格的《间奏曲》放在一起,打破了通常组曲在速度上的对比习惯,选择一步步向内延伸,将私密的心理感受充分展现。虽然作曲家本人谱上写的是《间奏曲》,自己对出版社却声称这是“三首悲伤的摇篮曲”,但实际上除了第一首还带有些许摇篮曲的特征,二三首和传统摇篮曲的风格还是相差很远的,特别是第三首甚至采用了四二拍。明显勃拉姆斯已经不在意传统对体裁的定义,也不再是在音乐层面上追求自我实现的野心和抱负,或者继承前人的“历史使命”,而只剩下对恋人纯粹的爱,还有为之半生未见的无可奈何。
66
14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2)》
这张专辑收录了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的演奏录音,包括贝多芬的钢琴作品。 《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无论开始与结束都比其它乐段更不强调“天堂的喜悦”。第二乐章明亮而句句清晰,速度完全不是谱上所标记“很快的快板”。李赫特仔细刻画了每个细节,或是为音乐的“线条”增添冲劲。李赫特以“天国来的风暴”展开《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庄严的”;第二乐章的气氛有如“漂向天堂的岸边”;而贝多芬音乐中不断交替出现的情感带给李赫特更多发挥的空间。 《第十二钢琴奏鸣曲》是1960年代的录音。李赫特很明显的以活力代替抒情来诠释这首奏鸣曲。第二乐章“很快的快板”充斥着猛烈的推力,但是《送葬进行曲》却又营造出萧瑟凄楚的气氛。在李赫特旋风般的速度下,终乐章急板或可视为这部奏鸣曲的重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的诠释重点和十二号相彷,它和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有点相似,只是贝多芬是以音乐传达相同的概念。而只有如李赫特般的艺术家才有能力胜任《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外放与任性;终乐章如同一条迸发的河流,展现了李赫特火热的技巧与音乐的魄力。 这套专辑以贝多芬《最喜爱的行板》弥补没有收录《华德斯坦》奏鸣曲的遗憾(《最喜爱的行板》是《华德斯坦》奏鸣曲的初完成时的第二乐章)。《降B大调钢琴与管弦乐团回旋曲》是一首交织着欢乐、光彩与刺激性的作品,它和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12-1的终乐章《回旋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贝多芬创作中、晚期传达内心悲喜的作品。这是相当典型的李赫特式诠释方法,他似乎能洞悉贝多芬创作的概念,再以自己的力量与才华把它表现出来。
51
2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