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

00:00
05:47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考拉的田园

考拉的田园

無門無派 一屆村夫 借古尋法 道法自然 自力耕新 修建田園 遊戲人生
关注
回归(阿郎自然农耕)
62
《回归》 她们想发芽了,就播种。 ------阿郎自然农耕 自然本身是和谐的。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属于自然,做好自己本应做好的角色,谦卑地行使人类的义务与责任时,生活也就像自然一样和谐了,会在何时开花,会在何时结果,会在何时开始成熟,会在何时开始枯萎,她自己知道,顺应自然的状态,给予她合适的环境,让她完成她的生命历程。不会催促她,不会责怪她,只是让她做好她自己而已。 ------阿郎
瑜伽音乐精选
1015
精选瑜伽音乐,可用于课中或冥想或放松休息等等
巴赫 十二平均律(席夫)
86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集是其所有赋格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乐界公认的最高级钢琴材料,被誉为音乐中的"旧约shengjing",它是一部键盘音乐巨作,分为两集,共48首前奏曲和赋格曲,各自具有独立的特性,分别以24个小调写成。是优美绝伦的键盘乐抒情曲集,旋律线条流畅,情绪的流露平稳而含蓄。   席夫不愧为巴赫作品是为权威的诠释者,他的诠释极为中肯,端庄而清丽,却没有书卷气,让这部不可不听的伟大作品增色不少。与其说席夫是在弹巴赫的音乐,倒不如说他是在唱巴赫的音乐。他那明晰而微妙的音色变化,宛如语言的抑扬顿挫,将音乐的快、弱、强、慢都赋予了如歌般的圆润线条,彷佛音乐也能跟着节拍呼吸、喘息。聆听他的诠释绝对不会感觉到一丝的压力,他总是能够流畅而舒缓地向听者倾诉着音乐内在的本质,让乐句如此自然而生动的自指尖倾囊而出,没有过于作做的装饰与凿痕,就像是用言语和听者相互沟通与对话一般。 “因为它实在很美,很多冥想性,有时又很令人激动不安,反正我只当爱乐者,更愿意将巴赫的平均律看作是优美绝伦的键盘乐抒情曲集-当然是巴赫式的而非舒曼式的抒情,线条流畅,情绪的流露平稳而含蓄。更多地是寄情于冥想,寄托于思绪指向冥冥之中,这便有了超然之美,纯净和清澈。这也是在说席夫的诠释:端庄、清丽,却没有书卷气。巴赫没有指明用何种乐器演奏这部作品,现今的演奏和唱片录音,多数是用钢琴。”(此小段摘自李杭育的唱片经典第14页). 此版本是席夫年青时在Decca的录音,另一个版本是席夫在晚年在ECM又录了一次巴赫的平均律,拿London满银圈 头版的4CD 用专业的设备转高品质的WAV上传分享人世间钢琴篇中留下的最高级别的芬芳,感恩存在的一切!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竖琴协奏曲-Marisa Robles
竖琴协奏曲-Marisa Robles
竖琴这一古老的乐器始终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典雅之美,其音色平和、舒缓却又极富底蕴。数百年来,竖琴虽然在交响乐团中一直扮演着配角,但是它奏出的古典音乐却往往令听众如痴如醉。 这张由Decca公司出品的《竖琴协奏曲集》荟萃了Handel、Boieldieu、Dittersdorf、Mozart、Beethoven等名家的竖琴音乐作品,由玛丽莎·罗伯莱斯(Marisa Robles)担任竖琴独奏、艾奥娜·布朗(Iona Brown)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担任协奏,在2009年《企鹅古典唱片指南》中被推荐为四星带花,极高评价。 玛丽莎·罗伯莱斯是当代著名的竖琴演奏家,她在Decca录制了很多的竖琴音乐。在这张唱片中,竖琴的动态范围很大,从轻微的触碰发出的蛛丝马迹般轻微的声响到猛烈的弹拨发出的冲击,指法不同而在同一根弦上发出不同的声音,时而轻盈通透,时而猛烈丰满,时而悠扬余韵缭绕,时而急如珠落玉盘。自然松弛之余,清晰可辨长短弦之间前后的距离。 “Marisa Robles 的竖琴弹的玲珑百态、如歌如呤,音色丰润,造句典雅,透出一股大家闺秀的高贵灵气,恰巧,这里的乐队指挥:布朗 也是位女性,细腻而体贴,和竖琴的配合令人颇觉亲密、柔美。”------李杭育(唱片经典) 企鹅三星带花 DECCA 小银圈 头版唱片,使用专业的器材转成高品质的WAV,上传分享人世间中竖琴篇中高贵灵气的...
720
12
朱利尼《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朱利尼《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这套专辑是朱利尼指挥爱乐管弦乐团、新爱乐管弦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悲剧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 《c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68,作于1855年-1876年。此曲充满了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人间七情六欲的交织,是遍历人世沧桑者最伟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精神至宝。有趣的是,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中某个主题与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曲调极为相似,不负其“第十号交响曲”之美名。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73,1877年夏天。此曲不再以表现悲剧性和英雄性为主,而是着力谱写一首纯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有点像“日落时分的荷兰”风景画,或者说保持着古风的维也纳的诗意画页,整个作品沐浴在宁静、柔美、明朗的光辉之中,是一种欢乐的生活感受。 《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作于1883年。此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98,完成于1885年,同年十月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首演。此曲和其他三部交响曲在性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此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它的第二特征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当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本交响曲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但此曲的深刻隽永,终于逐渐被听众所接受。
156
18
帕格尼尼、施波尔《小提琴协奏曲》
帕格尼尼、施波尔《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大植英次指挥的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帕格尼尼、施波尔的《小提琴协奏曲》。这对于这位不大喜欢炫技,一贯以冷静、沉稳见长的美女演奏家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在热情如火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希拉里·哈恩依然选择以“轻描淡写”的手法来表现作品的音乐性,并注重精雕细琢的去刻画帕格尼尼的每一个音符,虽然不能说激情泛滥,但一些技巧复杂的乐段,经过她举重若轻的演奏,都呈现出强烈的歌唱性和活跃的即兴色彩。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张专辑中和哈恩合作的,是日裔指挥家大植英次指挥的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录音中,他手下的乐团再次表现出火一般的热力和从容大度的气质,非常震慑人心。 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作于1811年。此曲原来是用降E大调写成,但为了减少小提琴演奏的难度,显现特殊效果,所以将乐器调高半音,并使用D大调乐谱,如同使用移调乐器一般。而如今无论是管弦乐或主奏小提琴,一般都是以D大调演奏。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帕格尼尼独特的二重泛音或跳弓等艰难的技巧,是一首具有巨匠风格的精品协奏曲,曲中充满了意大利民间音乐的风格,展现出如歌般优美的旋律。但音乐本身并不特别深奥,没有复杂的和声,形式非常单纯。 施波尔《第八小提琴协奏曲》“歌唱场面”作品47,作于1816年。施波尔作为小提琴教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比作为作曲家还出名,他是小提琴腮托的发明者,又是第一个用指挥棒指挥的人。希拉里·哈恩对于这首冷僻曲目的演绎也可圈可点,节奏和力度的变化都充满弹性,音乐能量得以自由释放,又不会给你卖弄技巧之嫌。
85
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