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之最--帕瓦罗蒂
206

美声之最--帕瓦罗蒂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1935年10月12日-2007年9月6日),生于意大利摩德纳,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 帕瓦罗蒂具有十分漂亮的音色,在两个八度以上的整个音域里,所有音均能迸射出明亮、晶莹的光辉。被一般男高音视为畏途的“高音C”也能唱得清畅、圆润而富于穿透力,因而被誉为“高音C之王”。他是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节目(49)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96涛声依旧

96涛声依旧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96涛声依旧
关注
轻音乐--埃里克·科茨作品集
67
埃里克·科茨 伊丽莎白组曲 四个世纪 又访伦敦
古典音乐--其他乐器协奏曲
404
羽管键琴、管风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
古典音乐--钢琴协奏曲
181
协奏曲因为有两种以上的音乐组织进行协作、演奏,所以成为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就显得耐人寻味。如何去理解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因此成了理解钢琴协奏曲的重要内容之一。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穆蒂《2021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穆蒂《2021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闭门举行的音乐盛会,来自意大利的指挥家穆蒂说:“即使大厅没有观众,我们也要向世界各地观众传递和平与希望的信息。”这是79岁的穆蒂第六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虽然没有现场观众,但负责音乐会电视直播的奥地利广播公司发起一个在线鼓掌项目。观众登录一个专门网站注册,会获得一个网络链接,收看音乐会直播时可鼓掌并经由这个链接上传鼓掌声。技术人员汇集所有鼓掌声,用音响系统在音乐会现场播出,营造座无虚席的氛围。 开场乐团就位,穆蒂缓步登台,显得老态了不少,脖子上的赘肉,都快垂到胸口,头发大半夹着灰丝,不过别着红色的胸针,风范依旧,一如1993年那个深情而才华横溢的男子。第一首进行曲结束,伴随着欢快的音乐飘落,穆蒂划出最后的终止符,顺势转过身去,本来迎接他的,应当是观众如鸣的掌声,金色的灯光,应当照耀着挥舞的手臂,可琴腔的振动结束之后,大厅内悄然无声,穆蒂呆了一秒,这一秒里有半秒的不知所措和半秒反应过来后的失落,他向看不见的观众稍作致意,转过身去开始下一首圆舞曲。这一秒让人心疼。穆蒂在半场的时候打趣说,没有观众的掌声,终于可以欣赏到纯粹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了。可没有掌声的拉德茨基进行曲还是拉德茨基进行曲吗?没有掌声的新年音乐会还是新年音乐会吗?我不知道答案,可没有掌声终究还是不热闹。没有了观众,使得音乐更加紧凑;没有了观众,使得音乐会没有一丝杂音;没有了观众,穆蒂得到了一次长篇讲话的机会。一曲奏毕,趁着圆号手转着圆号甩出水汽的档儿,提琴手用琴弓轻敲谱架以示掌声。想起年中听安德烈在大教堂空场独唱,想起一个人在空荡荡的上博的美妙经历,疫情让我对人存在的意义有了奇特的思考。返场的《蓝色多瑙河》与往年大不相同,急处更急、缓处更缓,如同这一整年,波涛汹涌,悲伤处更悲。除了有些狗血的芭蕾,其他都还不错,最爱诗人与农夫序曲,仿佛身处乡间,把2020年那个早早滚到上帝那儿去的田园诗风情,硬生生地给拽回来了。 每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对于广大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是一场绝不能错过的精神文化大餐。面对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更需要一场温暖而美妙的音乐之旅,共同迎接并祝福即将到来的新一年。
97
19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劳(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劳(3)》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劳迪奥·阿劳演奏的录音,包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德彪西、莫扎特的作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阿劳诠释的莫扎特。无论阿劳录制《幻想曲》K.475时,是否比他在1930年代减少运用对比,但是我们耳朵听到的是阿劳的对比并没有特别比使用古钢琴夸张,虽然音色相当丰富,不过阿劳一直保持着如水晶般清澈透明的音色,这也是阿劳音乐最主要的特色。关于《幻想曲》最后的评语是:阿劳把这首曲子诠释为由两个部份所组成的作品,而不像奏鸣曲K.457般的分成序奏与本体。尽管莫扎特很明显的希望这两个部份合为一体,但我认为,阿劳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即使是与《c小调奏鸣曲》相比,《幻想曲》无论结构或戏剧性都过于庞大。 肖邦的前奏曲可以称之为“一组”吗?鲁宾斯坦与李希特在音乐会中只演奏作品28的这一组,而如同其它现代主流钢琴家,阿劳坚决认为这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是完整的一组。产生争议的原因在于调性问的关系等问题上,阿劳当然先入为主的偏好大型作品,于是他理所当然地把这二十四首前奏曲视为同一部作品。如果以大型作品的角度来看,要注意的就是如何让这些短曲有足够的份量。阿劳的风格与音色相当了不得,几乎只演奏一页的长度就能感受到与更长一点乐曲同样丰富的内容。或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B小调第六号前奏曲》。双手几乎是同等突出,如悲伤钟声的右手部份为左手的旋律增添了能够引起怜悯的感伤力。真是非常特别的经验。阿劳在诠释肖邦“激动地”与“活泼地”这两种标记的作品也非常成功。第一首前奏曲“激动地”中,阿劳在二十秒内表现出两种不同对比,“活泼地”第三、十一与十九号的速度虽然不是依照原有的速度指示演奏,然而曲中依然洋溢着爽朗活泼的气氛。
42
41
罗比·拉卡托斯《时光流逝》
罗比·拉卡托斯《时光流逝》
这是罗比·拉卡托斯与他的合奏组发行的第三张专辑。名为《As Time Goes By》,实际上是专辑中第三曲的曲名,来自电影《卡萨布兰卡》,他下垂的啤酒肚与肥胖的脸并不是那么吸引人。如非识宝,一般人绝对不会从CD货架上将它抽出。听其它乐曲,也是出自著名影片或音乐剧等。如《教父》、《屋顶上的小提琴手》、《美国往事》、《第三个男人》、《两人同路》等。演绎手法自然是潇洒自如,甚至放诞不羁。 他们演奏人们最熟悉的《教父》中的“爱情主题”,完全不按牌理出牌,可仍有无法抗拒的魅力。最有意思的是,初听我还以为,碟中最不“出格”的乐曲可能是那首出自《库班的哥萨克人》中的《红莓花儿开》。开始的钢琴、小提琴那样柔情密意,旋律与和声搓揉出的俄罗斯味十分浓烈。但后来,小号和弹拨乐立即将乐曲爵士化,可见积习难改。值得一提的是,专辑的最后一首《Spirited Away - The Name of Life》,取材自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千与千寻》。这支乐队表演时的“神态”也是别具一格,异常投入。 灵活与即兴性是拉卡托斯演奏最大的特点。比如他在此碟中演奏的根据电影《卡萨布兰卡》和《教父》等电影主题曲的改编曲,听起来就和以前听到的许多常规版本完全不同,轻盈时带着质朴和自由的乡土气息,忧伤时则将吉普赛人颠沛流离的感伤表现无疑,一派小酒馆中的苦艾味道。在技巧方面,拉卡托斯的演奏更是令人瞠目,在俄罗斯民谣改编曲《黑眼睛》中,他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以独奏小提琴来摹拟吉他的弹奏与乐队中的吉他相呼应。为了制造出吉他拨、轮、弹、挑的发声效果,拉卡托斯左右开弓。更有甚者,当他左手在进行着快速的、难度极高的拨弦时,右手又在用食指和中指摹拟吉他做出轻巧的轮指弹奏。很难令人相信这奇妙的声响竟然是从小提琴这一件乐器上奏出的。
54
18
约书亚·贝尔《柴科夫斯基作品》
约书亚·贝尔《柴科夫斯基作品》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与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奏鸣曲》、《冥想曲》、《俄罗斯舞曲》。 当多数小提琴家用传统、守旧、庞大、雄浑、充满浪漫的风格,来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时,约书亚·贝尔却认为:“这是一部最亲昵、最优雅、最富歌唱性的作品。”力主呈现作品细致绵延的另一面。历经二十年演奏此曲的经验,约书亚·贝尔对每个音符、每个片段都十分熟悉,却难能可贵地保留了音乐的高度新鲜感。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8年3月,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中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风格,也加进了作曲家本人多愁善感、浪漫多情的性格。作品完成于作曲家创作的晚期,是作曲家成熟时期的颠峰之作,被视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作。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回忆留恋的地方》作品42,作于1878年,此曲是小提琴与钢琴的协奏曲,由《冥想曲》、《恢谐曲》和《旋律》三部分组成。据称,1877年,柴科夫斯基因婚事的挫折到欧洲去旅行,他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库勒兰,一面疗养神经衰弱症,一面写他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出于对库勒兰美好景色的怀恋,他写下了这三首乐曲作为纪念。
13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