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Radio JIEVICH 08.11.2019

00:00
04:27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JIEVICH

JIEVICH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JIEVICH
关注
JIEVICH电台СССР特辑
--
JIEVICH广播电台播音内容,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2周年,纪念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传奇阅兵式,纪念伟大的СССР。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斯威特兰诺夫《卡林尼科夫·管弦乐作品》
斯威特兰诺夫《卡林尼科夫·管弦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叶甫根尼·斯威特兰诺夫指挥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瓦西里·卡林尼科夫的管弦乐作品。俄罗斯作曲家瓦西里·卡林尼科夫(Vasily Kalinnikov,1866年6月13日-1901年1月11日)出生于奥尔洛夫省姆岑斯克县沃因镇一个小官员家庭里。1892年,卡林尼科夫毕业于音乐爱好者协会的一所音乐学校,不久后同柴科夫斯基的一次会见使他受到很大的鼓舞,柴科夫斯基赞许他的一首管弦乐组曲,对此他在事隔多年之后还满怀感激之情写道:“我至死不会忘记这个时刻,因为它给我无穷的力量。” 在卡林尼科夫为数不多的创作遗产中,交响音乐作品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交响音乐的风格,是在创造性地吸收和消化十九世纪俄罗斯古典民族交响乐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可以看到直接继续柴科夫斯基、鲍罗丁的交响乐创作的某些方面的传统。他的交响音乐,无论是主题素材的特点或者是音乐发展的原则,都以抒情的歌曲性为基础,他的交响曲的音乐主题,旋律美丽、气息宽广、感情真挚,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叶甫根尼·斯威特兰诺夫(Evgeny Svetlanov,1928—2002),前苏联著名指挥大师,一位始终坚持在前苏联从事指挥事业的著名音乐家,因此实际上他是最能代表前苏联指挥艺术水平和特色的指挥家,而且在以上所提到的新一代指挥家中,他又可以说是民族性最强的一位。曾任前苏联国家交响乐团(现为俄联邦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一职长达35年之久。 斯威特兰诺夫在众多前苏联指挥家中,是一个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指挥家,这种风格在他所指挥演奏的俄罗斯作品中有着极其突出的体现。一般来说,每个指挥家都应该对自己本民族的音乐作品的风格掌握得娴熟和巧妙,这一点在逻辑上是很容易理解的,然而斯威特兰诺夫却是这类指挥家中更为突出的人物,他指挥演奏的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全都充满着来自民族血液中的韵味和特点,多年来,他指挥前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演奏过无数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而他本人则早已被人们看作是一位出色的俄罗斯音乐指挥权威了。
--
14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
这张专辑是著名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法国国家广播乐团、音乐协会学校乐团、爱乐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国家歌剧院乐团、索非亚国家歌剧院合唱团。录音地点:(比才:C大调交响曲)1953年10月8-9日录制,巴黎Champs & Eacute lysees录音室;(德彪西:意象)1963年9月11-14日录制,巴黎Salle Wagram;(拉威尔:圆舞曲)1958年11月4-5日录制,伦敦金斯威音乐厅;(舒曼:曼弗雷德序曲)1957年2月2日录制,柏林Grunewaldkirche;(柏辽兹:幻想交响曲)1964年5月10日录制,东京大都会节日音乐厅;(瓦格纳:《罗恩格林》第3幕前奏曲)1959年6月20日录制,巴黎Salle Wagram;(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东诺夫》加冕场景)1962年9月21日录制,巴黎Salle Wagram。 安德烈·克路易坦(Andre Cluytens,1905-1967)著名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人们将他称为“统领法国乐坛的比利时大师”。克路易坦是一位艺术修养颇深的指挥大师,他的气质和性格极为高雅和质朴,外貌也总结人一种详和温厚的感觉。他的为人高尚而和蔼,谦逊而稳重,并且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在感情。有趣的是,他的指挥风格与他的气质、修养和为人极为相似,也许这正是他的内心与音乐息息相通的一种绝好的体现。
--
20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尼科莱·格洛凡诺夫》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尼科莱·格洛凡诺夫》
这张双CD专辑是苏联著名指挥家尼科莱·格洛凡诺夫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 尼科莱·格洛凡诺夫(Nikolai Golovanov,1891-1953)苏联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格洛凡诺夫除了是著名的指挥家之外,也是著名钢琴家、教师和非常多产的作曲家。比起其它的指挥家,格洛凡诺夫的录音作品相当广,因而有“录音先锋”的封号,日本的季刊《Classic Press》以“俄罗斯怪物指挥者”来称呼他。 格洛凡诺夫在指挥的系谱学里,比较偏荷兰指挥家孟格堡的风格,其音乐是极致的浪漫,不负“怪物”之名。最后对这位非凡的指挥家下了这样的批注:“在格洛凡诺夫的音乐中,人们听到一个受复仇女神祝福,而被天使追逐的音乐人”。 第一张CD里头一首曲子是格拉祖诺夫的《第六交响曲》。整部曲子的强度呈渐弱的走势,琴弦拨动时闪耀的微微光芒,就如同粼粼日光。格洛凡诺夫在此又运用了他惯常的悬念表现手法和堪称一流的劈、砍式的令人兴奋的诠释方式,听觉上给人带来的那种震撼力就好比燃烧的油井。第二乐章是主旋律和变奏曲,尽管曲子的强度还是有所减弱,但依旧能感觉得到严格的控制。格洛凡诺夫极为自信,把主旋律与每一个变奏曲之间都划分得很清楚(共有7个变奏曲)。它们并不是单个地被联系在一起。第三首变奏曲是一首典型的欢快的谐谑曲,全曲精确无误与他指挥演奏的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中的谐谑曲别无二致。充溢着渴望的小间奏曲是一首芭蕾舞音乐(只有3分44秒)。历时9分37秒的终曲的开头有点像鲍罗丁《第二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之后便发展进入到一种深沉、华丽、兴高采烈的氛围之中,使我想起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曲》的终曲。就像李斯特的交响诗一样,格洛凡诺夫使它听起来比实际上的更加动听。
--
12
俄罗斯三角琴合奏《最受欢迎的巴拉莱卡》
俄罗斯三角琴合奏《最受欢迎的巴拉莱卡》
这张专辑是多姆拉演奏家Rudolf Belov与Vitaly Gnutov率领的俄罗斯奥西波夫民族乐团合作,演奏俄罗斯民族音乐。 假如你是一位资深的发烧友,一定会知道这张专辑,这是前苏联第一次准许美国唱片公司派人到莫斯科进行录音工作的珍贵成果,被发烧界评为天碟级录音。这首《In The Moonlight》不但有你非常熟悉的俄国民谣旋律,同时其复杂的三角琴合奏乐段更是考验器材分析力的上佳材料。 俄罗斯民间乐器很多,Balalaika(巴拉莱卡)和Domra(多姆拉)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乐器。巴拉莱卡也叫“三角琴”,形状为长颈三角形;三弦拨弦乐器,出现于18世纪初,由大至小分6种,声音短促、活泼、强劲,音色很像蒙古的马头琴。巴拉莱卡的俄文字面意思是“玩具”;据说,是由入侵的蒙古人带入俄罗斯的,所以曾一度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甚至被禁。多姆拉琴是一种三或四弦拨弦乐器,用拨子弹奏,下半部为半个瓜形,长颈,很像曼陀林;形状由大到小共4种。在演奏中,通常由多姆拉琴弹奏主旋律,巴拉莱卡弹奏低音和弦,有时也互换。巴拉莱卡琴演奏家安德烈耶夫(1868-1918)对这些原本粗糙的乐器进行了很多改良,并且于1887年建立了俄国第一个民间乐队,这个乐队现在是圣彼得堡广播电视俄罗斯民间管弦乐队。安德烈耶夫也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 这张专辑是Living Presence系列中一个比较轰动的录音,早期发行的LP是TAS榜上的发烧盘,转换成CD后的音质依然很棒。唱片封面上的文字:“美国录音技术人员首次在莫斯科录音;担任演出的是俄罗斯奥西波夫民族乐团”。
--
14
佩特伦科《苏克·阿兹拉伊尔交响曲》
佩特伦科《苏克·阿兹拉伊尔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基里尔·佩特伦科指挥柏林喜歌剧院管弦乐团,演奏约瑟夫·苏克《“死神阿兹拉伊尔”交响曲》。这是2004年现场演出的录音。 约瑟夫·苏克(Josef Suk,1874-1935)捷克作曲家、小提琴、中提琴演奏家。(捷克两个著名音乐家都叫这个名字,他们是祖孙,为了区分,一般把爷爷叫老苏克,孙子叫小苏克。)老苏克是安东·德沃夏克的学生和女婿。 1874年1月4日生于捷克的克来科维斯。早年从其父学习音乐。1885年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作曲。1892年夏毕业后又在学院停留多年,随德沃夏克学习室内乐和作曲,并成为其最得意的门生。同年他到德沃夏克在布拉格南部乡村维索加的别墅作客期间,与老师的女儿奥蒂丽娅深深相爱,并在1898年与她共结连理。 1891年苏克离开维索加后,即在无限思念和怀恋的心情下,创作了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爱之歌》,以寄托自己美好的回忆。因乐曲柔美而明朗,与他早前的一些情绪低沉、色彩黯淡的作品迥然不同。1894年12月25日他在布拉格音乐学院首次演奏这首曲子后,使他一举成名,奠定了他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在捷克音乐史上的地位。 苏克的音乐生涯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作为小提琴家,他是“捷克弦乐四重奏团”(初名为“波希米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1892-1933年间一直担任该乐队的第2小提琴手,演出了超过4,000场音乐会,曾到过许多国进行旅行访问和演出。他的演奏音色华美,表达含蓄、变化多端,演奏技巧极其丰富,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将小提琴高贵典雅的气质发挥到了极致。1922年起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后任院长。作为作曲家,他自《爱之歌》后就受到世人的注目。尽管他喜欢室内乐,但最受欢迎的还是他的管弦乐队作品。 苏克的第二交响曲《死神阿兹拉伊尔》是为悼念亡妻而作。1905年德沃夏克去世后不久,奥蒂丽娅也相继离去,这给他很大的打击。全曲情绪哀婉,富悲剧性。该部作品的创作几乎经过了30年,反映了他深刻的内心痛苦和斗争。而作为教育家,他曾培养了包括博胡斯拉夫·马蒂努在内的30多位著名作曲家。1935年5月29日,他在布拉格附近的贝内绍夫去世,享年61岁。
--
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