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第一节 希腊罗马神话极简史·上(主讲人:黄悦)

00:00
14:2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黄悦

黄悦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黄悦
关注
神话:破解西方文化的密码
161
破解西方文化的通关密码 主播简介: 黄悦 神话学博士 央视《神话》系列主讲人 创意之光: 星巴克LOGO的原型居然是一位摄魂海妖? 艺术之源: 卢浮宫内的名画《劫掠欧罗巴》背后有怎样的风流韵事? 人生之镜: 西西弗书店的名称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悲剧人物西西弗斯? 节目框架: 发刊词 西方神话——一部了不起的密码本 一、希腊罗马神话极简史(上) 二、希腊罗马神话极简史(下) 三、从诸神之战到人神之战 四、神话与婚姻:一切爱情已被神话写尽 五、神话与文学:故事总比英雄活得更长 六、神话与艺术:理性的梦想,感性的现实 七、神话与历史:唯有荣耀可以成就传奇 八、神话与哲学:创造和毁灭相伴而行 九、神话与心理学:疲惫现实里的英雄梦想 十、神话与现实:从天空之镜透视人间光明的契机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希腊罗马神话的极简史,也就是众神的创业史。


混沌初开:宇宙的起源是混沌,Chaos,C-H-A-O-S


表示创世之前的那一团模糊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都有,但唯独没有规矩。宇宙最初诞生于一系列单性生殖事件,也就是不需要配偶,一个人就能有后代。



第一代人格神的故事从这里开始。自从乌兰诺斯成了盖亚的配偶,创世神话才开始有了点人味。这时候的神话有一种原始的平静与和谐,也有一种风雨欲来的压抑。


第二代人格神按照诞生的顺序包括了六男六女。

六位男神是:俄刻阿诺斯,克里瑞斯、许波里翁,伊阿佩托斯,最后是小儿子克洛诺斯。

六位女神是:忒亚、瑞亚、忒弥斯、莫涅摩绪涅、福柏以及泰西斯。


乌兰诺斯的这一批孩子们被称为提坦(Titans),T-i-t-a-n-s,这个词根成了“巨大”、“不可摧毁”的意义。


▋泰坦尼克号取的就是这个词根。表示自己庞大、坚固,不可倾覆。

▋元素钛(金字旁表属性,太阳的太表读音),它的英文(Titanium)也是源自这个词根。

但提坦众神在后来神界的权力斗争中没有占上一点便宜。这说明古希腊人对于蛮力并不推崇。

▋乌兰诺斯+盖亚=三个独眼巨人:布戎忒斯(雷霆)、斯特洛佩斯(闪电)、阿格斯(霹雳)。



天空+大地=三个巨人:克托司、布里阿瑞俄斯、古革斯。

这个时候的神,都是自然元素本体,带有创世神的基本特征。


神王弑父:三代神主易位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弑父

克洛诺斯阉割了乌兰诺斯,宙斯手刃克洛诺斯。



 ▋复仇女神:乌兰诺斯的血滴在大地上,变成了复仇女神。

▋阿芙洛狄忒:乌兰诺斯的生殖器被扔进海里,海水的泡沫中升起了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



天地初定,山川井然,爱恨皆备,这个世界才算是完整了!

克罗诺斯的孩子,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包括:

赫斯提亚(罗马名 维斯塔)炉火女神,保护家族和家庭

德墨忒尔(罗马名 刻瑞斯)季节和谷物女神,也可以认为是农业神

赫拉(罗马名 朱诺)她是宙斯的妻子

海神波塞冬(罗马名 尼普顿)

冥王哈迪斯(罗马名 普鲁托)

他们出生没多久,就都到了父亲的肚子里。



▋为什么希腊神都有个罗马名字?


简单来说,古罗马人全盘端过来了古希腊的神话,只是改了改名字。古罗马人为什么这么懒?其实不是懒,和古希腊比起来,古罗马是后起的文明,在文化上根基尚浅,只能借用。


宙斯推翻了克罗诺斯,救出了父亲肚子里的哥哥姐姐们。兄弟们出于感激送给宙斯闪电、霹雳和雷霆,这成了宙斯的全部装备,成为神王。

展开
大家都在听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71
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