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博士说】深秋时节话山楂

00:00
12:06
主播信息
嘉榕姐姐

嘉榕姐姐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嘉榕姐姐
关注
【罗博士说】--罗大伦
287
嘉榕姐姐在订阅号、网页等搜集来罗博士及各位健康养生专家的养生文章,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中医知识,让我们祖国医学的光辉惠及更多的人!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中医脉诊教学
中医脉诊教学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又叫仓公,约前205—?)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224
15
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
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不长个儿?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爱挑食?为什么有的孩子动不动就生病感冒?孩子绝大部分常见病的内在根源都在于脾虚。很多家长都没有发现脾虚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它不仅会让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甚至还会让孩子患上鼻炎、抽动症、抑郁症、肥胖症……罗大伦老师革命性地提出了孩子脾虚的另一重大,但从来都被家长忽视的原因:除了饮食不当,孩子发育迟缓、爱生病,很多时候不仅是因为家长的溺爱,更多还是其坏情绪和压力传染给孩子导致的。 也由此给家长们敲响警钟,如果不先改变自己,孩子疾病的根源可能永远不能清除,治好了可能还会复发,甚至还会危害孩子的一生。 调好孩子的脾和肺,是做一个合格父母的当务之急! 罗大伦,CCTV《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任主编,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更是一位怀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善心的医者和中医育儿智慧的传播者,他一直倡导:只有家长自己主动去学习了相关的医学知识,尤其是掌握了一些中医代代相传下来的的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地作孩子的健康保护神。已出版《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图解舌诊》等畅销著作。出品
169
6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