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2019年敲击金属大起底(第四季度)

00:00
01:45:0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暗火

暗火

广角看世界,长焦看人生
关注
暗火重金属音乐电台
27
喜马拉雅主战场! 这里没有无病呻吟的主流音乐;这里没有披着大牌儿外衣的铜臭音乐人;这里没有那些2B的伪金属乐队;这里只有那些无法在这个国家蹬上所谓大雅之堂的真实的音乐;只有那些99.9%的人都闻所未闻的真实声音。暗火必将汹涌!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伯姆》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伯姆》
这张专辑是奥地利指挥家卡尔·伯姆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乐团。 卡尔·伯姆(Karl Bohm,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奥地利指挥家,二十世纪著名的指挥大师。卡尔·伯姆指挥音乐作品,给人以纯正、端庄、沉稳、深厚的感受,而不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和浮躁的情绪。伯姆的音乐手法是简洁、清爽、有力,排斥了浪漫主义的过度伤感,也不沉溺于放纵的技巧表现,实现了平衡巧妙、音响柔和、节奏稳固的音乐效果。 在音乐内在意义的表现方面,伯姆的方法是不过份地注入感情,不牵强地借助理念和逻辑来表达作品,而是从作品固有的形式中去把握其内在的美;例如在指挥瓦格纳歌剧时,伯姆也不是突出、夸张瓦格纳的激情和虚华的浪漫情感,而是化泛滥为收敛,将纯粹的内在音乐精神凝聚起来,表现出紧张、庄重的美。 卡尔·伯姆是一位对艺术极其认真严肃的指挥家,亦是一位典型的继承维也纳传统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严谨、端庄、自然、质朴和深邃。伯姆诠释作品时,总是抱着一种客观笃实的态度来研究作品的内容,并力争用一种明确朴素的手法来引导乐队表现出作曲家的意图,从这一点看来,他是一位富于理性的指挥家,而正是这种有着极强控制力的理性,才使他将古朴的维也纳风格保持得那样正统、完好和自然;伯姆的指挥有着异常高雅的意境和气质,人们可以从他指挥演奏的乐曲中感受到一种丰富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性,总是力求作到朴实、稳重和深厚。 伯姆在20世纪指挥艺术史上,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德奥歌剧和交响乐指挥权威;在歌剧方面,他对莫扎特、贝多芬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有着权威的演释,而这其中又尤以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最为突出——对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来说,他的演释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这位大作曲家兼大指挥家,不但是伯姆在艺术上的一位恩师,同时也是他的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 伯姆作为交响乐指挥家也有着极为光彩的业绩,他对于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大量交响音乐作品,都有着很有特色的演释。伯姆虽然一生中指挥了大量的作品,然而他却不是一个指挥曲目丰富的指挥家,这种情况是与他本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素质有着很大关系的;他一生基本只指挥德奥作品,对于其它国家的作曲家他几乎是从不过问的,在富于理性的德奥作品中,伯姆却真正找到了适合他个性发展的途径。
165
11
瓦尔哈《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
瓦尔哈《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
这套10CD合辑是德国管风琴家赫尔姆特·瓦尔哈为了纪念巴赫离世200周年而录制的。在那个年代,要完成这样一个令人惊讶、雄心勃勃的计划需要很大的魄力。这一计划由于日新月异的录音技术发展而多次中断和延期(从早期的胶盘到寿命更长的单声道录音,以及立体声录音)。瓦尔哈对于传统乐器演奏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完全胜任这个录音计划。 其实,第一批录音早在1947年8月份就已完成。那是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之后以及货币政策改革之前那段非常艰难的时期进行的,所用的乐器是吕贝克城一架小小的圣-雅克比教堂的管风琴。别看雅克比那里的管风琴教堂建筑虽小,但却是早期德国最为著名的场所之一。这一批录音的成功使大家产生了录制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的决定。当然,这并不是试图在吕贝克完成全部的录音,虽然吕贝克管风琴的原始音色非常优美,但年久月深的管风琴踏板会产生很不合谐的声音、短八度音节的表现大打折扣,况且越来越嘈杂的交通噪音干扰使在那里的录音变得更加困难。 后来,在德国北部寻找另外的早期乐器,期间瓦尔哈发现要演奏巴赫键盘练习曲第三部分“较小”的圣咏前奏曲,需要借助跨八度音阶与升C大调所有的半音,而这个任务似乎只有不来梅附近,卡佩尔市的Arp Schnitger管风琴可以胜任。这架管风琴本来是为汉堡的圣-约翰尼斯教堂所造,拿破仑时代(大约1816年)从汉堡调配到这里。经过保罗歌剧院的戈廷根工匠修复,管风琴终于调配到可以演奏的状态。后来,瓦尔哈的录音面世后,这架饱经风霜的管风琴又成为世界闻名的乐器,因此,在1950年6月和1952年9月陆续用卡佩尔的这架管风琴录制和完成了一系列巴赫管风琴作品,而且,原先用鲁贝克管风琴所录制的作品又重新在此录制。 瓦尔哈对巴赫作品的诠释始终如一。无容置疑,瓦尔哈拥有着非常人所能把握的超常音乐感知力,在炫技乐章,年轻的瓦尔哈时而演绎得无拘无束,时而又突出器乐过渡间的人声演绎。这些录音融合了巴赫作品所终生贯穿的艺术与精神精华。与此同时,它们也翻开了录音历史上新的一页,这些始终会与瓦尔哈的名字相连,即使是模拟录音,也无法掩盖瓦尔哈对巴赫的完美演绎。
12
140
拉罗查《阿尔贝尼兹·伊贝利亚、西班牙之歌
拉罗查《阿尔贝尼兹·伊贝利亚、西班牙之歌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阿尔贝尼兹的著名钢琴作品。附带她演奏的《著名西班牙安可曲》。 钢琴组曲《伊贝利亚》,此曲是阿尔贝尼兹晚年心血的结晶,体现着他的艺术颠峰。整部作品共由十二首曲子组成,分成四卷,每卷各含三首曲子。前三卷的九首完成于1906年,第十、十一首完成于1907年,而最后一曲则完成于他生命最后1909年的1月,该年5月他就病逝了。这部作品运用了西班牙的舞曲节奏并与钢琴技巧相结合。德彪西在评价阿尔贝尼兹时说:“他并没有实在引用民间音乐的主题,但是民间音乐却毫无痕迹地潜入了他的音乐。”当年德彪西最喜欢的是第七曲,他说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能与它比美。这套钢琴曲作于德彪西的《意象》与《版画》之后,与德彪西有相似味道,但感觉这套组曲的东方色彩比德彪西还要浓郁。 钢琴组曲《西班牙之歌》作品232,约作于1896-1897年,当时阿尔贝尼斯曾去安达卢西亚西部的古都科多巴与塞维利亚等地旅行,这部组曲的第四、第五曲就是对当时的回忆。 《纳瓦拉》作于1909年。此曲是阿尔贝尼兹的绝笔之作,在作品完成之前,作曲家就与世长辞了。这首被看作是《伊贝利亚》补曲的作品最终由塞维拉克续成。降A大调,3/8拍,不过分的快板。
23
31
(第72期) 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
(第72期) 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
这张唱片,是钢琴家孙颖迪,与张艺指挥的上海爱乐乐团合作,演奏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也是这部作品的首演现场录音。小喵祝朋友们国庆节快乐!也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它的旋律优美抒情、激情豪迈,无论何时唱起,总能唤起炎黄子孙的赤子情怀。如今,这部作品由作曲家储望华,改编成钢琴协奏曲。要将如此脍炙人口的作品改编成一部单乐章的钢琴协奏曲,并不容易。 储望华对《我的祖国》的改编有着独到见解。这部向祖国献礼的作品,延续了他的“储式”风格,以钢琴独奏和乐队协奏的形式,通过钢琴各个音区的不同音色,将曲中饱含的情感交融交织,深情地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华夏人文情怀的讴歌。 这部协奏曲基本保持着原来歌曲的旋律和基本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中国特色。原歌曲的主题在新作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有所不同,有速度舒缓、抒情的,也有慷慨激昂、奔放豪迈的,力求多侧面、全方位地去表现宏伟的主题。 相较于郭兰英演唱的版本,储望华按照原作曲家刘炽的意愿,将歌唱家加入的一些装饰音去除,并在乐曲中加入符合时代的音乐元素。除了钢琴和乐队的对话,还有钢琴与其他乐器,如大提琴的对话。作曲家谭盾感慨说,这真是储望华老师呕心沥血之作。
--
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