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伤寒论13

00:00
31:1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致中文化

致中文化

[寻找太美中国文化]〈微信公众号 致中文化〉
关注
【 徐文兵 】中医课堂
1758
【致中文化】尋根文化太美。本專輯收錄了徐文兵老師不同講課合集 ,歡迎大家下載收聽。
【 太美诗词 】唐之韵 | 宋之韵[ 全集 ]
120
——寻根文化太美 本专辑收录了[ 唐之韵 | 宋之韵 ]全集,欢迎诸位下载收听 ——微信公众号 致中文化
【黄帝内经】徐文兵中医太美
5044
【by致中文化】【有禮】【微信公眾號 致中文化】關注微信公眾號,回復“中醫”“國學”,即可獲取中醫、國學書籍各一套,感恩。 本專輯收錄了徐文兵老师講課的所有音頻,大家可以學習下載。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中医脉诊教学
中医脉诊教学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又叫仓公,约前205—?)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205
15
评论(4条)
133xxxx0468
2019-12-9
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倪海夏,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白天听晚上听,无法用语音来表达对他的敬佩,突然有天得知他神奇离逝,茶饭不思难过了几天,现在我买了他全套的书,和视频在学习,能开一些感冒的方子,真的很灵,一付药汤就好。灬真想他能够再回到阳间来,造福子孙万代。
1718
2021-3-19
天之灵,地之杰,认识中医始于倪老师的课程,耳濡目染,这个课程一听就是3年,实用来解决本人的健康问题,一解对伪中医疑惑🤔!陆续治愈我30年累积病痛,且对掌控自己人生信心满满,感谢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感谢倪老师作为圣斗士星矢圣人,对中医的捍卫发扬。
A妞妞的今生来世
2021-11-1
人生之师,曾仕强,倪海厦!得此二人点化,功得无量!🌹🌹🌹🙏🙏🙏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