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増田俊郎 - “海境(うなさか)より”

00:00
01:52
大家都在听
赫克、海尔姆申《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赫克、海尔姆申《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玛丽-伊丽莎白·赫克与钢琴家马丁·海尔姆申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两部《大提琴奏鸣曲》。 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五部《大提琴奏鸣曲》堪称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受其影响和启发,勃拉姆斯也创作了两部《大提琴奏鸣曲》,但是创作年代却相隔了二十多年。《第一奏鸣曲》多有室内乐风格,以较低的音区表现沉郁凄苦之情;《第二奏鸣曲》则具有戏剧性和交响乐写作手法,有较多的高音区明亮音色,具备明朗热情的性格。两首作品均美不胜收,以直入人心的旋律和细腻的感情表达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室内乐精品。 《e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作品38,完成于1865年。其时勃拉姆斯正经历丧母之痛。太多的哀恸与忧郁,难言的心思愁绪,以及回忆中的欢笑与相聚等等,均以一把大提琴和一架钢琴之间绵绵不尽的对话展开,成就了这首三个乐章均为小调的、气息宽广朴实动人的佳作。 《F大调第二大提琴奏鸣曲》作品99,与《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同时完成于1886年,瑞士托恩湖畔。此时五十岁开外的勃拉姆斯已经完成了四首交响曲,具备更完善的创作技巧和更成熟的思想境界,正处于创作顶峰期。这首奏鸣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乐句宽广,乐思充满欢乐与伤感等多重意味,成为勃拉姆斯的力作之一。
21
7
盖利安诺《跨越爵士与古典的手风琴大师》
盖利安诺《跨越爵士与古典的手风琴大师》
理查·盖利安诺(Richard Galliano)出生于1950年12月12日,是皮亚佐拉最后一个关门弟子。这位有着意大利血统的法国人,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手风琴家,其手风琴技巧令人炫目,尤其是演奏皮亚佐拉的名曲《自由探戈》,在后世的无数版本中,这是最耀眼令人赞叹的。除了《自由探戈》,如果从未听过理查·盖利安诺演奏的音乐,推荐两首《Vuelvo al sur》和《New York Tango》,前者也是皮亚佐拉的名曲,连电子组合Gotan Project的演绎都令人印象深刻,自是不用说。后者则是盖利安诺的作品,他融入了即兴爵士的手法,豪华的乐队伴奏,是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的新探戈的尝试。 理查·盖利安诺四岁起就跟随其父练习手风琴,少年时代迷恋上了爵士,尤其从小号手Clifford Brown的音乐中得到启示,并很快驱使他投入到爵士音乐这片新天地中,1970年代他移居法国后,就开始为一些著名的爵士乐手伴奏,诸如Chet Baker、Ron Carter、Michel Petrucciani、Jan Garbarek等。直到他遇见给他带来巨大影响的人:阿斯托尔·皮亚佐拉。 理查·盖利安诺曾经说过,皮亚佐拉就是他的导师,引导他掌握自己的风格,并一直鼓励他,让他充满信心,直到皮亚佐拉逝世,他们一直是伙伴关系。在与皮亚佐拉合作这段时期内,盖利安诺重拾欧洲民谣的传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他内心的探戈。虽然手风琴bandoneon琴作为一样非常本土化特殊的民间乐器,在爵士乐中绝少有成功者,且难登高雅之堂,但是盖利安诺却成功地将探戈这种小酒馆式的小调舞曲以手风琴与管弦乐队合作的手法来演绎,有时候甚至气势恢弘,带有强烈的英雄诗歌体般的气韵。
138
62
卡尔·戴维斯《德利布》
卡尔·戴维斯《德利布》
这张专辑是卡尔·戴维斯指挥皇家爱乐乐团,演奏德利布的音乐作品。包括《希尔薇娅》芭蕾组曲、歌剧《拉克美》选段、歌剧《国王寻乐》、《葛蓓莉娅》选段。 德利布(Delibes,1836-1891年)法国作曲家。德利布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和舞台剧有关,他先后共完成了超过20出的歌剧和轻歌剧和三出芭蕾舞剧,他也有创作艺术歌曲等作品,但室乐、管弦乐作品则近乎欠奉。当中以芭蕾舞剧《葛蓓莉娅》、《希尔薇娅》、歌剧《拉克美》为他的代表作。 1870年德利布最著名的舞剧《葛蓓莉亚》首次演出。该剧结构完整,世态风俗的描绘色彩丰富、抒情喜剧形象突出,充分表现了德利布优美典雅的风格。1876年他的第二部舞剧《希尔薇亚》首次演出,这是一部神话题材的作品。音乐主题贯穿发展,舞蹈造型鲜明。德利布一共创作了20余部歌剧,其中以《拉克美》与《国王如是说》最为著名。1883年他的歌剧《拉克美》首次上演,这部东方色彩浓郁、心理刻画细腻、充满戏剧性的歌剧至今仍在欧美歌剧院经常演出。 德利布的作品与法国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旋律流畅优美、管弦乐配器清澈秀丽,是雅俗共赏的精品,在各国颇为著名。他的舞剧音乐对欧洲芭蕾舞音乐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柴科夫斯基等的舞剧音乐都深受其影响。此外,他还写有三十多首浪漫曲、歌曲以及一些合唱曲。 德利布于1881年起担任巴黎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1884年被选为法兰西研究院院士。德利布的创作以戏剧音乐为主,而其中又以芭蕾音乐成就最高。他大胆创新,丰富了人民风俗描绘的色彩,扩充了心理刻画的传统手法,并发展了戏剧性的因素,使芭蕾音乐进一步交响化,被称为“芭蕾音乐之父”。
26
15
最受欢迎的竖琴协奏曲
最受欢迎的竖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精选了七位作曲家最受大众喜爱的竖琴协奏曲作品。 竖琴,被人誉为从天上下凡的美声乐器,奏出无比洁净的声音,闻者烦恼尽消、心情舒畅。竖琴这一古老的乐器始终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典雅之美,其音色平和、舒缓却又极富底蕴。数百年来,竖琴虽然在交响乐团中一直扮演着配角,但是以它为主角的古典音乐却往往令听众如痴如醉。 莫扎特《C大调长笛竖琴协奏曲》K299,作于1778年4月。那年莫扎特22岁,在法国巴黎结识了当时有名的长笛演奏家——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公爵的女儿是一位竖琴演奏家,也是莫扎特的学生。此曲是1778年莫扎特应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长笛和竖琴,也许是天下音色最美的两种乐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作为协奏曲的主奏声部,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是匪夷所思。然而莫扎特却是无所不能,他不仅如此做了,而且还做得非常漂亮。简直没有什么能难倒这位旷世天才的。这是一部清新流畅,抒情性非常强的作品。乐曲的主题均由独奏的长笛与竖琴奏出。长笛与竖琴以对话的形式,在清新优美的旋律基础上,还包含有丰富的华彩与演奏技巧。莫扎特极其精妙的乐思与作曲技法,使得整部协奏曲达到了一种简时不陋、繁时不乱的至高境界。曲中竖琴紧随长笛而作即兴嬉戏之状,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样子。莫扎特在此为长笛所写的乐思实在要令人想起碧蓝天空之下,具有英武气质的牧人一笛在手,便可将白云吸引得卷舒而来。不知大师当时有无想到过人类与自然的永恒关系问题,不过,慢乐章那悠扬的笛音响起,竟使人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孤独,寞寞长天之下只有长笛优美的声音及竖琴的追随在旷野上回荡,这里岂非有一种亘古难解的愁结?
95
23
布拉格四重奏团《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
布拉格四重奏团《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
这套9CD合辑收录了布拉格弦乐四重奏团演奏的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作品。该团的演奏非常精彩,流淌的弦乐音流,音色优美,音场丰富饱满。《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室内乐在德沃夏克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演录的频率大大低于他的交响曲、其他管弦乐曲甚至钢琴曲等。德沃夏克那充满灵感音符的大脑中不乏动人的旋律,而在室内乐作品中似乎更注重几种弦乐音色搭配与细腻的情绪交流。 布拉格弦乐四重奏团是当今乐坛最重要的室内乐组之一,在弦乐四重奏组合人才辈出的捷克,布拉格四重奏团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室内乐团,该团创建于1972年,成员来自布拉格音乐学院学生。自成立后,该团传承了捷克独特的四重奏传统,秉持着老派组合的和谐、完美、优雅,以精湛的音乐技艺为业界的瞩目。 德沃夏克(1841-1904)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也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大师,其幼年时期就表现出了惊人的作曲天赋。从其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历程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按照不同的地点进行划分,分为:捷克国内的探索阶段、德国的发展阶段和美国的成熟阶段。在捷克,年仅二十岁的德沃夏克在乐队中担任中提琴手,创作了一首弦乐五重奏作品,这也是其弦乐创造的开始,《A大调弦乐四重奏》、《降B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D大调第三弦乐四重奏》等作品的创作,让他在乐坛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地位,也掌握了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规律,为之后弦乐四重奏创作打下了基础;在德国定居以后,德沃夏克扩宽了视野,创作水平进一步提升,《E大调第八弦乐四重奏》、《d小调第九弦乐四重奏》等作品和之前的作品相比,形式和内容更加成熟;在美国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了《G大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等作品,尤其是其《F大调第十二弦乐四重奏》作品中融入了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音乐元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德沃夏克的一生中,弦乐四重奏创作从来没有停止过,作品数量多、质量高,达到了同时期音乐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81
7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