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Brahms Violin Concerto Op.77 - 2. Adagio

00:00
09:32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安塞美《1953-1967年演奏录音辑》
--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欧内斯特·安塞美与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合作,1953-1967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海顿《第22交响曲》、贝多芬《第四交响曲》、鲍罗丁《鞑靼人舞曲》、斯特拉文斯基《普尔钦奈拉组曲》、《俄罗斯风格诙谐曲》、西贝柳斯《第四交响曲》、舒曼《狂欢节》、福雷《假面人和贝加莫舞曲》、拉威尔《库普兰之墓》、德彪西《小组曲》、《6首古代墓志铭》、雷斯庇基《罗马的喷泉》、《罗西尼亚那》、奥涅格《大卫王》、《太平洋 231》、杜卡《仙女》、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杜比努什卡》、《俄罗斯风格诙谐曲》、弗兰克·马丁《七件管乐、定音鼓、打击乐器和弦乐协奏曲》等现已绝版多年的珍贵录音。总的来说,这套合辑虽然选曲有些诡异,但仍非常值得乐迷们收藏。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舒里希特《1949-1956年演奏录音》
--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1949-1956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一、二、五交响曲》、门德尔松四部序曲、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舒曼《第二、三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门德尔松的序曲中有一种清新的活力和细腻。舒里希特对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了十一次后,约翰·库尔肖才终于完成了录音。这里舒里希特没有表现出怪异的速度,相反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表达出了一种优雅的抒情风格。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响非常饱满,没有损害音乐和谐的构架,的确值得珍藏。 卡尔·舒里希特(Carl Schuricht,1880.7.3-1967.1.7)德国指挥家。舒里希特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挥大师,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是最有说服力的筹码。在众多德奥指挥家中,他是个性突出的代表人物,其指挥风格尊重和继承传统,但却不死板地拘泥于传统。人们欣赏他的指挥,既能感觉到风格质朴,格调高雅的意境,又能体会到温暖亲切,自由流畅的特点。他能够赋予管弦乐团以庄重、神圣般的魄力,同时又能够带给它活泼、诙谐的情调。 舒里希特是一位沉稳、雅致的指挥大师,他在舞台上从不以大动作取胜,更没有音乐之外的嘘头。然而他指挥的音乐的内在张力却十分饱满,把握音乐层次变化的分寸感更是无懈可击。他本人富有贵族式的绅士气质,故在演释作品时,常常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给音乐带来富有韵味的情调。 舒里希特为人低调,总是避开那些以他的才华应得的声誉。这些都反映在他的音乐中。他是那种以服务于指挥台前的音乐为宗旨,强调忠实于原作的完整性。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夸张,没有追求表面的光辉,最重要的是不会在音乐中加入任何个人的色彩。这种做法远远不是毫无趣味的音乐表达方式 舒里希特是德国指挥学派中真正的元老指挥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指挥艺术中的光荣前辈。他一生功名卓著、德高望重,是指挥艺术中伟大人物的杰出代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阿格丽奇与迪图瓦指挥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一、第三钢琴协奏曲》、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阿格丽奇这位当世最特立独行的杰出钢琴家,不常灌录唱片,许多录音都是她的现场演出。这是少数特地进录音室灌录的专辑之一。录音中她弹奏自崛起乐坛以来就引人称道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并加录了《第一钢琴协奏曲》。阿格丽奇性格中叛逆和独特的部份,有许多地方和普罗科菲耶夫这些协奏曲相当接近,而她也从马加洛夫和罗斯特洛波维奇那里听到许多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轶事,加深了她在诠释这些乐曲时独特的风格。阿格丽奇在还是学生时,就是听着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起床的,她的室友总在她睡觉时就练习这首协奏曲,让她在潜意识里吸收这首协奏曲的各种风貌。日后更因为与马加洛夫这类俄国钢琴家相熟,学得了俄国人的诠释手法。 阿格丽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熟稔程度,己到了随时要她从睡梦中起来弹奏,她都可以如履平地般的轻易,这首协奏曲已经深入她的潜意识和脑海中,如今她在事隔30年后再度灌录此曲,意义自是非比寻常,显示她已有自信走出她年轻狂傲的阴影,树立成熟钢琴名家的风范。她与前夫迪图瓦合作,另外灌录了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是巴托克晚年后采取中庸、抒情路线后的作品,音乐题献给他的爱妻,经常流露出温暖的一面。阿格丽奇在探索了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协奏曲后,再探索这首近代最伟大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自有她不凡的诠释典范。
126
9
切尔卡斯基《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
切尔卡斯基《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切尔卡斯基,演奏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普罗科菲耶夫、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 亨德尔《快乐的铁匠》是一首古钢琴曲,是亨德尔所作《古钢琴组曲》第一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乐章,后人改名为《快乐的铁匠》。乐曲由主题及五个变奏组成,被称为“咏叹调”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旋律和丁丁当当的节奏,使人联想起铁匠作坊中那种特有的愉悦气氛。 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作品24,作于1861年。此曲在他所创作的变奏曲中最为著名,也是最出色的一首,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的《狄里贝亚变奏曲》并称为三大变奏曲。这部作品共有20段变奏曲与赋格,其主题采自亨德尔的古钢琴用的《3首组曲》(作于1733年)中第一首的第二乐章,亨德尔将此记为“歌调”而加上5段变奏。这部变奏曲的20段变奏曲中,第六变奏使用了赋格,第八变奏使用二声部,第十一变奏突出8分音符和16分音符的对立,第十三变奏有葬礼进行曲味道,第十六变奏使用赋格,第十九变奏为西西里舞曲牧歌的感觉,第二十二变奏为弥塞特(MUSETTO)型,第二十五变奏后是结尾赋格曲。前12段变奏都有较强的快板性格,第十三至二十变奏属慢板性质,第二十一变奏以后加强张力,有谐谑性质。另一方面看,第五、第六是小调,艾尔曼认为有森林气息,第七是舞曲性格,第九是间奏曲性格,第十七至第十九为牧歌性质。 贝尔格《钢琴奏鸣曲》作品1,作于1908年。此曲为单乐章,虽然黯淡色调和浪漫主义晚期的忧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瓦格纳和马勒的影响,但作品的丰富素材和无比自信无疑是大师手笔。 斯卡尔科塔斯《15首小变奏曲》作于1927年。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托卡塔》作品11,作于1912年。此曲以其尖锐的和声、钢铁般的节奏、狂野的音响效果以及标志性的敲击性弹奏成为作曲家早期风格的一首重要代表作品。 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8,作于1844年夏天,此曲仍是肖邦与乔治·桑一起在诺安时创作的,献给波尔德伯爵。
--
16
20世纪伟大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
这张专辑是奥地利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罗马RAI(意大利广播公司)交响乐团、爱乐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华人圈被尊称为“指挥皇帝”。卡拉扬力图将托斯卡尼尼的忠于原谱和富特文格勒的即兴发挥融为一体。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又细腻精致。在指挥台上他经常闭目深思,使得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演奏室内乐般的默契。在他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展现出了一种有如金属般的亮色,被誉为卡拉扬“音响”。 卡拉扬最擅长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奥地利作曲家的作品,如: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另外,对于近现代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尔、西贝柳斯、尼尔森、肖斯塔科维奇,他都有着非常精彩的演绎。卡拉扬对意大利那种直率而又有生气的艺术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意大利歌剧中那种一往无阻的演唱风格,优美的旋律,使得卡拉扬终身不断地制作和录制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名作。 卡拉扬是西贝柳斯音乐的积极推广者,他曾指挥过西贝柳斯除了第三号以外的6首交响曲和音诗。卡拉扬也很喜欢录制民族乐派中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和两位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以及斯美塔纳的作品。在俄罗斯音乐里面,卡拉扬花了很多心思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上面,将这位作曲家的全部交响曲(《曼弗雷德交响曲》除外)、三大芭蕾舞组曲、《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还有《斯拉夫进行曲》都录制过一遍以上。强力集团里面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也很得他的青睐。
462
30
顶级发烧精选2009
顶级发烧精选2009
这张专辑以精湛的演出、发烧的录音以及美好的音乐,魅惑音响迷们的敏锐听觉。打头阵的是Vonda Shepard的《Another January》,这位以往常出现在美国影集《爱莉的异想世界》中演唱而走红的歌手2008年专辑由名制作人Mitchell Froom(曾制作苏珊·薇格等人专辑)操刀,富有穿透力的唱腔一如往常,而慢板摇滚曲调让人低迴不已。《Black is The Colour》这首著名美国民谣则是由爱尔兰男中音Nyle Wolfe温柔的歌声演唱,配上较为激昂的节奏,别有一番风味。老牌爱尔兰歌手职业Mary Black演唱生涯已经超过二十五年,这里选录的两首歌曲分别来自她1996年的专辑《Circus》与2005年的《Full Tide》,可以听到十年前后这位女星唱腔的差异。同样有歌后地位的则有挪威的Kari Bremne,个人第十三张专辑《LY》的《Passelig Dose》照样有著强烈的节奏与温暖的歌声,背景和声的男声更增添了歌曲的和谐感。 专辑还有不少挪威音乐人的贡献:挪威口琴名家Sigmund Groven则在唱片名厂KKV推出的现场演奏会唱片中吹奏了他在1979年时的著名作品《Motlys》,伴奏的不是别人,正是另外一位挪威著名钢琴诗人Ketil Bjornstad。这段演奏让空气中充满了美丽的残响,听完久久不能忘怀。挪威女歌手Siri Gjaere的《Loveless Cafe》是一首清新的摇滚作品,让乐迷们体会北欧摇滚的不同热情。丹麦男歌手Ulrik Elholm以充满年轻气息的爵士乐演唱《When I Hold You》,温暖饱满的歌声配合清新的录音气氛,非常符合这首歌曲的浪漫情境。心灵音乐知名二人组Deva Premal & Miten的《Silent Garden》以清新脱俗的空灵气氛配合温暖的歌声与和声,让乐迷们体会心灵音乐的神秘疗癒力量。奥地利的年轻女歌手Simone推出的第四张专辑《Let's Fall In Love》一样在纽约录制,这首《Everybody's Talkin'》维持Venus一贯的高品质录音与用心制作,让人感受到爵士歌曲单纯的美好。
429
14
朱利尼《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朱利尼《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这套专辑是朱利尼指挥爱乐管弦乐团、新爱乐管弦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悲剧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 《c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68,作于1855年-1876年。此曲充满了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人间七情六欲的交织,是遍历人世沧桑者最伟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精神至宝。有趣的是,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中某个主题与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曲调极为相似,不负其“第十号交响曲”之美名。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73,1877年夏天。此曲不再以表现悲剧性和英雄性为主,而是着力谱写一首纯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有点像“日落时分的荷兰”风景画,或者说保持着古风的维也纳的诗意画页,整个作品沐浴在宁静、柔美、明朗的光辉之中,是一种欢乐的生活感受。 《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作于1883年。此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98,完成于1885年,同年十月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首演。此曲和其他三部交响曲在性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此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它的第二特征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当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本交响曲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但此曲的深刻隽永,终于逐渐被听众所接受。
277
18
拉罗查《阿尔贝尼兹·伊贝利亚、西班牙之歌
拉罗查《阿尔贝尼兹·伊贝利亚、西班牙之歌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阿尔贝尼兹的著名钢琴作品。附带她演奏的《著名西班牙安可曲》。 钢琴组曲《伊贝利亚》,此曲是阿尔贝尼兹晚年心血的结晶,体现着他的艺术颠峰。整部作品共由十二首曲子组成,分成四卷,每卷各含三首曲子。前三卷的九首完成于1906年,第十、十一首完成于1907年,而最后一曲则完成于他生命最后1909年的1月,该年5月他就病逝了。这部作品运用了西班牙的舞曲节奏并与钢琴技巧相结合。德彪西在评价阿尔贝尼兹时说:“他并没有实在引用民间音乐的主题,但是民间音乐却毫无痕迹地潜入了他的音乐。”当年德彪西最喜欢的是第七曲,他说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能与它比美。这套钢琴曲作于德彪西的《意象》与《版画》之后,与德彪西有相似味道,但感觉这套组曲的东方色彩比德彪西还要浓郁。 钢琴组曲《西班牙之歌》作品232,约作于1896-1897年,当时阿尔贝尼斯曾去安达卢西亚西部的古都科多巴与塞维利亚等地旅行,这部组曲的第四、第五曲就是对当时的回忆。 《纳瓦拉》作于1909年。此曲是阿尔贝尼兹的绝笔之作,在作品完成之前,作曲家就与世长辞了。这首被看作是《伊贝利亚》补曲的作品最终由塞维拉克续成。降A大调,3/8拍,不过分的快板。
--
3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