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22

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知名乐评泰瑞·蒂侨特(Terry Teachout)在Time时代杂志中赞扬道:“希拉里·哈恩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新生代古典音乐演奏家!她的曲调轻盈甜美,她的演出创新时尚。即使是烂醉如泥,甚或是愤世忌俗的乐评家们,都要融化在她动人的音乐中。这位小提琴天才演奏家,在她如日中天的音乐生涯里,依然循著自己的步伐前进,丝毫不受压力阻扰而有所窒碍。” 经历前几张专辑演奏巴赫、贝多芬与伯恩斯坦等人的作品而声名大噪之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希拉里·哈恩听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不凡的旋律,让她立即决定要在自己的专辑中演奏此曲。再加上她十岁时第一次听到便无法忘怀的勃拉姆斯协奏曲,一张深具挑战,且完美无双的录音作品就此诞生。这两首协奏曲是勃拉姆斯与斯特拉文斯基于颠峰时期完成的代表作品,希拉里·哈恩说“我一直梦寐以求,希望能有机会得以演出这么美的不可思议的大师杰作,它融合愉悦却又忧郁的曲调,深深令我着迷。”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作于1877至1878年,是他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斯特拉文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31年。此曲浓缩并实践了这一时期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上的理念和音乐审美倾向,作为古典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各种音乐现象和特征的窗口。这一作品的诞生,是继勃拉姆斯和巴托克等作曲家之后又一例作曲家与演奏家成功合作的典范。毫无疑问,《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所提供的创作经验,不论是对于斯特拉文斯基本人,还是对于同代及后代的其他作曲家来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小提琴创作精品。
节目(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马兰士《High-End音响测试CD》
--
这张专辑是特别为马兰士公司成立50周年量身订制的纪念专辑。这张试音碟极有说服力,能成功在许多条件同样出众的试音发烧碟中突围,除了多元化的超卓Hi-Fi“演野”效果之外,更因选曲和演奏都动听之极。以及能够借不同乐曲和录音场地,发烧出音响器材的各种潜质,实在令人心悦诚服。 这张专辑开宗明义是试音碟,也的确具备所有试音唱片应备的元素,但大多数这类精选试音碟都会让人很有兴趣,因为往往流于表面化,且东拼西凑、欠缺连贯性,但这张专辑就不同,不同乐曲种类的编排很流畅,加上音响效果实在太突出,令人有想一听再听的冲动。重播出来的音效,以音色甜润温暖、音场深广、动态对比强烈、空气感十足等作卖点。录音成就可以说市面上同类发烧测试片中最优秀之一。无论钢琴、小提琴、牛筋或吉他。质感丰厚之余、结像力极强,而人声部分的立体感更是惊人,空间感有明显距离,高低音抑扬顿挫,总之是非买不可之选。
拉罗查《莫扎特钢琴独奏作品》
32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拉罗查1989-1991年间在纽约录制的莫扎特钢琴独奏作品辑。演奏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是拉罗查的看家本领,她指下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不愠不火,简朴中蕴含着浓厚的诗意。正因为如此,她被乐迷尊称为“莫扎特夫人”。聆听这5张唱片,你能感受到她的含蓄内敛、充满诗情画意的内心世界,同时在技巧上的自信与朴素,脍炙人口的《土耳其进行曲》演奏得更是饶富趣味。K310、K330、K331、K545这四部钢琴奏鸣曲中,能感受到乐曲那如日光之七彩融于一体的,出奇的妩媚、温存和飘逸。
詹姆斯·高威《黄金般的长笛》
61
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1939年12月8日-)北爱尔兰长笛演奏家。素有“魔笛”之称的詹姆斯·高威对古典音乐的表现拥有无人可及的高超技巧,他魅力超凡的演奏几乎超越了所有音乐上的界线。他吹奏出的独特的音色、高深的音乐修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使他成为最受尊敬和最出色的艺术家。 詹姆斯·高威是一名古典音乐家,但是他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古典音乐圈,从爵士乐到世界音乐,从电影音乐到流行,高威在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一般说来大多数乐手都坚守自己的领域,因为一旦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可能因为失败的尝试而危及声誉。但是高威在古典音乐之外的尝试,不仅没有影响他的大师声望,而且吸引了各种不一样的听众群,让高威在世界各地享有超级明星般地号召力。 就像音乐家杂志所说的“毫无疑问,詹姆斯·高威,已成为长笛的传奇。”另外,CDReview的“一听就令人难忘的音乐”、FonoForum称为“黄金般的长笛”及TaleZurich说“詹姆斯·高威是少数古典乐手中真正懂得流行演奏乐的人”等称誉都再再说明,詹姆斯·高威的长笛演奏,早已摆脱乐团中配角的局面,他使长笛成为主角,并给了它多变化的角色,说他赋与了长笛新生命绝对不为过,他也将使他自己和长笛,在音乐史下留下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约书亚·贝尔《小提琴之声》
约书亚·贝尔《小提琴之声》
这张专辑收录了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演奏的十五首咏叹调改编名曲,包括: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舒伯特《圣母颂》、德沃夏克《月之颂》、唐尼采蒂《情泪徒劳》等。约书亚·贝尔亲自精心挑选歌剧咏叹调以及艺术歌曲,将他们重新编写成适合由小提琴演奏的乐曲,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小提琴的另外一种风貌。小提琴的音色很温暖,有时厚实得像中提琴,柔顺、自然地抚摸着听者疲惫的心。约书亚·贝尔在用琴声表达一个心灵歌者的倾吐状态,这无疑已经奏效了。那些柔曼的法国作品和少数的俄国、德国作品,加上德沃夏克那令人难忘的《月之颂》,真让人感到一切都那么恰如其分、自然而然。 约书亚·贝尔的选曲非常大胆,选择了许多以往从未被人想过、改编过的知名旋律。并且请来韩籍钢琴名家裘元朴、知名女高音安娜·涅崔科相助,由他在第十五首中理查·施特劳斯《明天》一曲中担任伴奏的小提琴,这样的名家级演奏,相当珍贵。而他的选曲也反映了我们时代的音乐品味,像是改编近年来又重新被喜爱的女高音咏叹调《月之颂》,就是他个人坚持的。在他那把1713年斯特拉迪瓦里名琴(Gibson)的辅助下,这张充满了名曲和柔情拉奏的专辑,可以陪伴你度过恬静浪漫的夜晚。
31
15
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这张专辑是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团演奏德彪西、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 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Budapest String Quartet)于1917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成立,原本由匈牙利音乐家组成,但是1930年成员都变成了犹太裔俄国人。1950年代,在首席小提琴演奏家Joseph Roisman的带领下,乐团达到了巅峰。1938年乐团迁往美国,在1938年至1962年期间,乐团以美国国会图书馆作为驻地,这让他们可以随意使用馆内珍藏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无论是平日的演出,还是在录音当中,他们都使用这些名琴进行表演,很多录音在图书馆中进行。乐团于1967年成立50周年之际解散。 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于1904年,题献给他的老师福雷。这是拉威尔唯一的一部弦乐四重奏,从作品的流畅与对形式的掌握,使其成为拉威尔早期成熟的代表作,绝不是一个学生的涂鸦之作。此曲四个乐章基本保持了传统奏鸣交响套曲的组合原则,如注重各乐章速度、调性的对比,首尾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中间乐章采用歌谣曲式等传统模式。但在套曲组合关系中也有很多特点,首先打破维也纳古典乐派常用的体裁与速度对比,即改变一般快板、慢板、小步舞曲。这里面有许多慵懒的惬意,而且旋律被和声装扮得光彩绰约,繁花似锦。仿佛是一个在树林里午睡的刚醒的女子,一脸天真无辜的模样,衣裙上还沾着细碎的草叶和花瓣,坐在地上,竭力要弄懂睁开眼后看到的这个世界。 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0,作于1892年。这部作品的旋律是复杂而非歌唱性的,第二乐章拨奏的铿锵和第三乐章的缠绵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曲选用法国近代乐派采用的循环主题法,共四个乐章。
--
8
凯文·科恩《云淡风轻》
凯文·科恩《云淡风轻》
这张专辑是凯文·科恩2001年发行的,从音乐欣赏角度,可以说对于Kevin Kern的一贯浓重情感音乐更加的完善和成熟,可以说,是Kevin Kern5张作品中最好的一张。在音乐背景的衬托和调节下,有了些“轻”的感觉。很巧妙的配合了小提琴的音律,在清脆亮丽的琴声中添加了一份柔情,值得一听。 非常喜欢深夜喝咖啡,那是孤独者的调味伴侣,喜欢煮咖啡的啵啵声音,也难以抗拒这种神奇的褐色液体所带来的浓浓的香味。在灯光下,默默的凝视着浓稠的化不开的液体的飞速旋转,没有一丝的犹豫,不停的旋转,带着白色的泡沫,带着白色的热雾,搅拌着咖啡,搅拌着一样化不开的情感和思念。 不是孤独,欢笑和快乐的声息、甜言蜜语的喃呢,仿佛还凝固在脑海的思绪里。刹那间,只是有些寥落,留下的是思绪中的凝固,和空气中的寒冷温度和静静的氛围。或许此时只有咖啡陪伴着,一起旋转、一起搅拌。 无聊间,音乐已然响起,凝结静默的空间里传出清脆的钢琴敲击声,没有复杂的起止休符,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键,一键又一键,音符犹如一颗颗的星星,闪烁着,炫目着,而背景衬托的电子键盘音乐如墨黑的天空的铺垫,宽广而无边,星星一颗颗地镶嵌着,黑色的天空衬托出星星的闪亮和美丽。忽然,小提琴打破了此时的宁固,音乐悠长却又长贯不息,附呵着钢琴的旋律的一并回转,小提琴的音乐犹如一条绵绵延延的细不可见的长丝,把每颗音符珍珠串了起来,排列着,然而由于丝线太长了,延伸中,细细薄薄的丝弦挡不住钢琴丰富而沉重的情感,不由得颤动起来,更随着风的吹动而旋转,缓缓小小的起伏着。齐头并进中,小提琴,钢琴始终配合得天衣无缝,小提琴串起的钢琴音符最终成为天空中最美丽的一道银河,或者说是一贯深夜的长虹! 默默的聆听着,无言、无语,思绪也伴随着一并去串联了,最终,音乐、星星、沉默、宁静,浑然了起来。搅拌啊!搅拌啊!旋转哦!旋转哦!冲进了浓浓郁郁的感情咖啡。液体已经顺从的滑入咽喉,随着液体在体内的扩散,甜甜的、腻腻的,凯文·科恩那浓得化不开的钢琴感情再次的涌入心间。
119
10
拉罗查《拉威尔、福雷的钢琴作品》
拉罗查《拉威尔、福雷的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收录了钢琴家拉罗查演奏的三部作品,包括:1、与福斯特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拉威尔的两部钢琴协奏曲,1973年6月的录音;2、与布果斯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福雷的《幻想曲》,1972年5月的录音。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作于1931年。此曲是拉威尔晚期作品中的珠玉。擅长凝造管弦乐华丽色彩的拉威尔,将管弦乐的色彩想像转移至钢琴的作品中,因而钢琴于此不仅是主奏乐器的独白,也有缤纷亮丽的光泽、以及闪烁动人的乐想。然而,包括作曲家本身也不讳言,乐曲中也确实如同美丽的鸡尾酒,夹杂了诸多前辈的音乐典型。 拉威尔《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完成于1931年。此曲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一部单乐章的协奏曲,晚年的拉威尔不但是营造美丽音乐色彩的高手、谱写精确曲式结构的名家,更是把时代气息注入李斯特的史诗式音乐的先驱;与此同时,他更在乐曲的一开始就强调了一股悲剧气氛,令人感到命运对人生的播弄。不惟宁此,在钢琴技术上拉威尔更尽量发挥了左手的特点,除了利用琶音和踏瓣之外,许多重音和旋律都由大拇指担任,使这首只用左手弹奏的乐曲,听起来比双手演奏的更为丰满和技术难度更高。 福雷《G大调幻想曲》作品111,作于1918-1919年,为钢琴与乐队而作。此曲是福雷的晚期作品,在浪漫主义风格的基础上,略带些现代元素。采用G大调,4/4拍,中庸的快板。单乐章,但可分成三个部分,中段转入e小调甚快板,最后回到第一部分上,在整体上看更像一部室内乐重奏曲。
7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