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001 绿毛水怪(1)

00:00
19:45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王小波

王小波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他的的文字涉猎了小说、诗歌、和散文,但以小说居多,也以小说见长。他关注这个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并不是那种为写文字而造文字的人,他文字里透露出的感情是真挚的,感人的。
关注
【王小波】黑铁时代
151
在王小波最后的日子里,深重的悲观意识主导了他的创作,“自由之敌”成为他*的主题。这主题窒息想象,干涸情感,因此,他人生的绝笔,是未竟的《黑铁时代》。从中我们能看到这位伟大的反讽者在孤独无援的苦痛里,抗争与不变的意志,看到他写给未来的遗嘱:即便无处可逃,也要永不屈服。作者:王小波 演播:九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余华论人生与自我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余华论人生与自我
听余华讲述他和他的“文学白日梦” 主播推荐: 《活着》之后,余华再论人生与自我 回顾与思考三十余年创作历程 从文学到社会,从过去到未来 身处荒诞的世界 我们都该读读余华 走进他的“文学白日梦”! 余华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在孤独中照见自我,与丰盈的灵魂相遇;超越荒诞,抵达真实。 这位中国作家获得了应有的国际声誉。 ——美国《时代》周刊 余华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 ——法国《世界报》 内容简介: 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本书是余华的散文作品集。分为“一个记忆回来了” “文学•音乐•旅行” “活着,为了讲述”三大章节,包含对往事的追忆与深思,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反省。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 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 作品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37个国家和地区出版。 曾获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等荣誉。
145
31
人间四月天丨林徽因的经典文集
人间四月天丨林徽因的经典文集
内容简介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文集。新增3000字生平传记,17幅珍贵照片,呈现真实而生动的林徽因。完整收录林徽因58首诗,包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别丢掉》等,9篇散文,包括《悼志摩》《惟其是脆嫩》等;6篇小说,包括《窘》《九十九度中》等;7封书信,包括《致胡适》《致沈从文》等。每篇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清风拂面。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建筑师、作家、诗人。1904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书香世家,祖籍福建闽侯,原名林徽音。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先后入读上海爱国小学、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6岁时随父游历欧洲,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后入读英国伦敦圣玛丽学院。因建筑系不招收女生,1924年入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后入读耶鲁大学戏剧学院。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赴欧洲度蜜月期间参观考察了多处古建筑。 林徽因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建筑事业,考察足迹遍及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测绘了2000多处古建筑。与梁思成共同创立了东北大学及清华大学建筑系,设计了东北大学校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八宝山公墓等;合著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等及《天坛》《故宫》等向公众科普古建筑的文章。晚年还对景泰蓝工艺进行了革新。 同时,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造诣深厚,留下了诗歌《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散文《窗子以外》、小说《九十九度中》、戏剧《梅真同他们》、书信等。 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享年51岁,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墓体由梁思成设计。
770
125
评论(6条)
136xxxx8877
2020-4-6
原谅我想要骂你两句,请把普通话练好再来当主播好吗,这么好的作品让你毁了我真的心疼
Chester
2023-3-5
兄弟蒙就别挑刺了,这全是网文,能找到几本好书听就已经很难得了,我听完了,除了有点错别字发音有点不标准,还挺绘声绘色的,不差
えいえんの れい
2021-1-4
孙主任喊得张辉和程素瑶是那个?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