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兴阑珊】留心身边事珍惜眼前人

00:00
13:50
主播信息
DJ祁璐

DJ祁璐

None
关注
X-Radio
75
X-Radio网络电台是建立在印象传媒工作室旗下的网络音乐广播电台。口号:服务全球华人的网络电台!直播收听网址:http://x-radio.fm20.cn/。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为了庆贺皮蕾丝70岁生日,DG公司发行了这套20CD合辑,收录了皮蕾丝的全部独奏录音,包括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以及她最擅长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肖邦的夜曲。湖水般的清澈、诗人般的敏感,从皮蕾丝演奏的音乐里就能听出她的性格,不为名利所动,也并不积极扩充曲目。作为一个不常录音,现场演出也越来越少的艺术家,这套合辑对乐迷们而言非常珍贵。 皮蕾丝(Maria Joao Pires,1944-)葡萄牙女钢琴家。她的演奏,音色极美,又善于在节奏与分句处理上表现出细微的变化,其演奏的莫扎特、肖邦,都极具魅力。她和杜梅、王建一起,已形成室内乐的最佳搭档,其演绎的室内乐作品有一种清新的美感。 皮蕾丝在乐坛一开始就是凭着她音色优美、乐思纯净无瑕的莫扎特演奏受到瞩目。她和莫扎特的关连,或许只能以天赋来解释。因为她7岁的音乐会上就是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不过这还不是她最早举行的独奏会,因为身为神童的她,5岁就开了第一场独奏会。因为她有着这样惊人的禀赋,葡萄牙政府在她9岁时就颁发青年音乐家奖章给她。而因为她杰出的天份,家人也非常注意她的音乐修养,让她在里斯本音乐院毕业后,立刻前往德国慕尼黑音乐院,投入钢琴家恩格尔的门下。恩格尔的影响对皮蕾丝肯定是很大的,因为恩格尔本人就是专精维也纳古典乐派演奏风格的莫扎特名家,他也为华纳灌录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全集的录音,是禀承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名家(恩格尔本人则是法国钢琴家科托的学生)。 皮蕾丝后来在1970年赢得布鲁赛尔为贝多芬诞生200周年纪念举行的贝多芬大赛首奖,也因此早期是以弹奏贝多芬闻名,同时在肖邦、巴赫和舒伯特(她为华纳录了许多舒伯特奏鸣曲)演奏上也相当受到好评,但后来她却因为灌录了一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在欧洲也由法国华纳发行),成绩斐然而忽然被公认为莫扎特专家,这其实是她始料所未及的。但究其原因则不难了解,身为神童的皮蕾丝,早年在作曲上的训练给了她对音乐深入的认识,使她在演奏时不追求单纯的技巧为满足,而以探索音乐性灵层面为目标。她往往能从乐曲的结构去寻找乐曲的真义与美感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成为伟大莫扎特诠释者的原因,因为她所演奏的莫扎特,不仅仅有官能的美,还有一种结构上的平衡美。
83
224
卡萨尔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卡萨尔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贝多芬是第一个赏识大提琴音色美的。他的大提琴奏鸣曲,岂止是音色美,它的琴声,在贝多芬笔下更具有诗意与哲理。曲中的大提琴质感迷人,纯净得宛如春水般柔美,闲适如羽、思绪如潮。正如贝多芬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Op. 69)完成于1808年,是五部《大提琴奏鸣曲》中最优美,最感人,也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首乐章两件乐器互相唱和,心有灵犀;次乐章又似乎在激烈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第三乐章时而深情款款,时而相互竞赛,你追我赶,深情和激情交织为一体。这部作品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整个作品充满力度、速度的对比和思想感情的强烈变化。 第四号大提琴奏鸣曲;G大调,OP.102.1,作于1815年。OP.102的两首,为舒庞吉四重奏团的大提琴手林格所作,呈献给艾德蒂伯爵夫人。这一首的结构极其自由,全曲由5部分构成,是从头到尾一贯演奏的单一乐章形式的幻想曲风格奏鸣曲。演奏时前两部分和后3部分之间有一小节休止符。此曲有时表达抑郁,有时表达苦笑,有时表达幽默,被认为是晚期作品的开端。 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D大调,OP.102.2,作于1815年,在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终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方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是5首中的顶点。共分为3乐章:1.灿烂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多少有些威严,大提琴奏出雄大的A大调第二主题,两者以交替的变奏进行反复。发展部移调非常频繁。2.充满感情的很慢的慢板,D小调,3段体,这是一个充满愁伤的乐章,开始的主题令人感觉像是宗教的圣咏。第二段一扫前面哀愁的气氛,以明朗的D大调开始,两件乐器以流畅优美的对位法向前进行。对话过后,又柔和地交织在一起。第三段回到哀诉,是第一段的变奏,哀诉中有平静的自省。3.快板—快板赋格,D大调,先展开四声部赋格,在赋格中,主题的回转经过扩大,力度也巧妙地加以变化。大提琴呈示新的第二主题后,又展开壮大的二重赋格。
30
12
顶级发烧精选2009
顶级发烧精选2009
这张专辑以精湛的演出、发烧的录音以及美好的音乐,魅惑音响迷们的敏锐听觉。打头阵的是Vonda Shepard的《Another January》,这位以往常出现在美国影集《爱莉的异想世界》中演唱而走红的歌手2008年专辑由名制作人Mitchell Froom(曾制作苏珊·薇格等人专辑)操刀,富有穿透力的唱腔一如往常,而慢板摇滚曲调让人低迴不已。《Black is The Colour》这首著名美国民谣则是由爱尔兰男中音Nyle Wolfe温柔的歌声演唱,配上较为激昂的节奏,别有一番风味。老牌爱尔兰歌手职业Mary Black演唱生涯已经超过二十五年,这里选录的两首歌曲分别来自她1996年的专辑《Circus》与2005年的《Full Tide》,可以听到十年前后这位女星唱腔的差异。同样有歌后地位的则有挪威的Kari Bremne,个人第十三张专辑《LY》的《Passelig Dose》照样有著强烈的节奏与温暖的歌声,背景和声的男声更增添了歌曲的和谐感。 专辑还有不少挪威音乐人的贡献:挪威口琴名家Sigmund Groven则在唱片名厂KKV推出的现场演奏会唱片中吹奏了他在1979年时的著名作品《Motlys》,伴奏的不是别人,正是另外一位挪威著名钢琴诗人Ketil Bjornstad。这段演奏让空气中充满了美丽的残响,听完久久不能忘怀。挪威女歌手Siri Gjaere的《Loveless Cafe》是一首清新的摇滚作品,让乐迷们体会北欧摇滚的不同热情。丹麦男歌手Ulrik Elholm以充满年轻气息的爵士乐演唱《When I Hold You》,温暖饱满的歌声配合清新的录音气氛,非常符合这首歌曲的浪漫情境。心灵音乐知名二人组Deva Premal & Miten的《Silent Garden》以清新脱俗的空灵气氛配合温暖的歌声与和声,让乐迷们体会心灵音乐的神秘疗癒力量。奥地利的年轻女歌手Simone推出的第四张专辑《Let's Fall In Love》一样在纽约录制,这首《Everybody's Talkin'》维持Venus一贯的高品质录音与用心制作,让人感受到爵士歌曲单纯的美好。
116
14
叶佩斯《吉他协奏曲录音全集》
叶佩斯《吉他协奏曲录音全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吉他演奏家叶佩斯1969-1979年间录制的吉他协奏曲,包括:罗德里戈、维瓦尔第、朱利亚尼、巴卡里塞、阿尔夫特、欧哈纳、鲁伊斯-皮博、维拉-罗伯斯、卡斯泰尔沃-泰代斯科等作曲家的作品。 那西索·叶佩斯(Narciso Yepes,1927-1997)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四岁学吉他。十二岁入巴伦西亚市音乐学院,二十岁赴马德里,在西班牙国立管弦乐团协奏下演奏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引起很大反响。后以独奏家身份从事演出活动,并在巴黎求教于作曲家、小提琴家艾奈斯库和钢琴家基赛金,1952年为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配乐,其中《爱的罗曼斯》流传很广。擅长演奏西班牙近现代作品。其演奏技巧高超而洗练,乐曲处理富有层次。 1960年,叶佩斯与吉他制作家拉米列斯三世合作完成十弦吉他的开发,从此十弦吉他成为叶佩斯的象征。自古拨拉弦乐器的弦数就一直在改变,十弦吉他并不是新的发明,不过叶佩斯为了适应现代吉他的演奏而发展十弦吉他是有他的道理的:1、加大吉他的音域成为四个完整的八度;2、可以不需改编地弹奏古代为鲁特琴或比维拉琴所写地作品;3、可以完整的弹出四部和声的进行;4、不熟悉吉他的作曲家也容易为吉他谱曲,不要担心音域或指法的问题。 弦数增加,共鸣箱加大,泛音也自然增多,十弦吉他被人认为“大而无当”,甚至“十弦怪物”的原因也在此,对这个缺点,耶佩斯也有他的解决之道,他将增加的四弦分别调为低音Do、#La、#Sol、#Fa,以避免过多的泛音。弹十弦吉他当然会增加许多技巧上的困难,为了驯服这个怪物,耶佩斯也发展出一些独特的技巧 西班牙吉他传奇叶佩斯以其杰出的技术能力和艺术判断力而闻名,只有一个词可以描述叶普斯的技术:非凡。他是20世纪最优秀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录音专辑被视为参考唱片。 欢迎光临Small_cat的美篇:460461739 小喵音乐汇:36395086GRP(城通网盘社区) Love_small_cat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6384770355
--
53
达涅拉·德·尼兹《亨德尔·咏叹调》
达涅拉·德·尼兹《亨德尔·咏叹调》
这张专辑收录了澳大利亚裔抒情女高音达涅拉·德·尼兹演唱的亨德尔咏叹调,是她的首张个人专辑。在这张专辑中,达涅拉·德·尼兹继续探索她对亨德尔声乐作品的热爱,演唱了一系列咏叹调,完美地展示了她的戏剧性、魅力和鲜活的声乐品质。亨德尔作品演奏专家威廉·克里斯蒂指挥法国繁盛艺术古乐团担任伴奏,这是一支屡获殊荣的乐团、也是古乐的积极推动者。专辑中既收录了亨德尔的著名作品,也收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作品。其中包括《朱利奥·塞萨雷》、《里纳尔多》、《塞梅尔》、《特塞奥》和《阿马迪吉》,以及很少表演的清唱剧《阿波罗与达芬》中的咏叹调。 达涅拉·德·尼兹是国际音乐节和歌剧院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之一。她被《纽约时报》誉为“歌剧界最酷的女高音”,《歌剧新闻》则称她“不仅超凡,更是绝伦!”。达涅拉·德·尼兹掌握诸多不同的艺术风格,并对各种风格的作品均有着过人的处理,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巴黎国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舞台上极具号召力的明星。在达涅拉·德·尼兹美丽的外表下,蕴藏着一个强大的的内心小宇宙。作为一位歌剧演员出身的她,不仅唱起各种歌剧花腔咏叹调来不在话下,也要在音乐剧领域内施展一番拳脚,在各种音乐风格和唱法之间切换自如,堪称全能。 亨德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声乐艺术家。他创作了许多非常独特的歌唱风格,包括女高音咏叹调。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性、非常丰富并且细致的情感,同时具有十分鲜明的意大利风格。除此之外,他还可以运用出多种方法来发挥出唱法中的优点。亨德尔的音乐作品不仅要求歌唱家掌握技巧,学会准确控制气氛,还需要考虑歌唱家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范围。亨德尔非常善于使用女高音的中档。女高音在学习亨德利的声乐作品时,必须掌握其独特的旋律风格和艺术风格。在演唱亨德尔的作品时,歌唱家要在演唱时带入本身最真挚的情感,表现的安静、放松式的去体会戏剧式的感受。
94
1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