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054-魂魄精神一担装

00:00
09:1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张恒宽

张恒宽

张恒宽,70后,商河县融媒体中心主任播音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者、力行者、传播者。《经典有声》栏目创办者、主理人。
关注
经典有声|南怀瑾《老子他说》(商河话版)
67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千年智慧,此刻入耳,明日入心。国学名著《老子他说》碰上原汁原味的商河方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张恒宽的商河话版《老子他说》为你揭晓!用亲切的乡音,赋予古老经典全新活力,打破文化与生活的隔阂,让你在轻松的氛围里,领略《老子》的博大精深 !
经典有声丨《重读经典》
149
重读经典,感悟人生。
经典有声|周德香《马莲花开》(商河话版)
1016
《马莲花开》是周德香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关如琦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发生在鲁西北平原的一段故事,时间跨度约六七十年。故事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悲欢离合、恩恩怨怨,还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播讲者张恒宽是商河县融媒体中心主任播音员。许多老听众对他早些年播报《商河新闻》时庄重大方的荧屏形象和标准的普通话还记忆犹新、津津乐道。近年来,他改用地道的商河方言对周德香先生的小说进行有声再创作的大胆尝试,再次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听众尤其是商河当地人的浓厚兴趣,小说中的人和事又活生生出现在人们的耳边和脑海,建议您也听听。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魂魄调和修炼方法

# 阴魄与阳气调和

# 阳气内修关键作用

# 内修超越现实之道

# 精神魂魄调和之道

# 玄德无为自然境界

# 天门开阖内修要点

南怀瑾在讲解《老子道德经》第十章时,围绕“魂魄精神一担装”展开,重点剖析道家内修与生命调和的核心思想。本章内容分为三个修习要点,层层递进,揭示道家修炼的实践路径。
首先,第十章首句“在阴魄宝一,能无离乎”强调阴魄与阳气的调和。道家认为,魂魄是人生命的两大关键,阴魄象征肉体活力,阳气代表元气功能。南怀瑾指出,需通过修炼使魂魄合一,避免“魂散魄涣”,方能实现长生之道。后世丹道家以“神气凝结”替代魂魄概念,但其本质仍源于老子对阴魄与阳气平衡的阐述。
其次,“转气致柔,能婴儿乎”对应第二步内修成就,即回归婴儿般的纯真状态。道家主张通过调和精神与魂魄,摆脱世俗纷扰,使神气合一。南怀瑾提到,宋代理学家虽将魂魄理论转化为“形神”之说,但其根基仍来自道家魂魄调和修炼方法。
最后,“玄德”作为第十章的核心境界,体现无为自然的终极目标。南怀瑾结合“天门开阖”等内修要点,强调修习需超越现实束缚,通过“生而不忧,为而不恃”的实践,达到精神魂魄调和之道。此过程需摒弃刻意作为,顺应自然,方能契合老子“玄德”的无为智慧。
整章内容贯穿道家内修超越现实之道的逻辑,从调和阴魄与阳气,到回归精神纯净,最终实现玄德境界,层层揭示道家性命双修的思想精髓。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走进《孟子》| “走进经典”系列
走进《孟子》| “走进经典”系列
一、【作者简介】 陈达隆,旅美学者,融会中西,深研中华传统文化数十年。其学以古圣贤为师,出入各家学术,贯通儒释道精髓。 长期讲学于国内外。在北京发起创立燕京同道书院和燕京读书会,十几年来致力于深耕社会有志青年,定期指导精读经典,组织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蜚声于京城国学界。 在长期教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学习方法路径:对面亲聆,体贴古人。由此突破古今学术的局限,亲见中华古圣贤的境界传承,揭示中华传统的生命智慧之道。 二、【专辑简介】 《走进孟子》,是《走进经典》的系列课程之一。 27节精炼讲解,引领听众走进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视角,还原经典的内在脉络,亲见古人作经典的用心和境界。 每天10分钟,带给你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 孟子生活在先秦的战国时期,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后世被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一百多年来,随着西方文明输入“启蒙”,“圣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孟子作为教条退出去,出现越来越多批评孟子的声音。 这是出现在历史大转折时代的历史现象。 孟子对我们当代人,这个意义在哪里?这是我们今天要讲孟子的原因。 孟子的特点,一是“敢说话”,诠释尧舜、孔子等古圣人的思想,譬喻生动淋漓尽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二是他“善辩”,说理透彻,言辞犀利,因此也是历史上和学术争论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人物。 围绕孟子之所以存在这么多的争议,这些解读或“诠释都出于某种时代的原因而陷于先入为主的框架之中,从来没有人老老实实地去听孟子讲话、去读懂孟子。一百年来的混乱现象,源于两千年来没有人真正了解孟子的原意。自然也就没有可能向后代传递孟子的真精神。 我们先要弄清楚,孟子在他那个时代是个什么人,他本来在讲什么。这个道理,是不是不难理解啊?好比一个说向南,一个说向北。你总得先找到北、先认得北。 我们介绍这个课程,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1)从源头上讲清楚,孟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孟子思想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人格境界,孟子到底在说什么。 (2)聚焦于孟子说“性善”的原理。 这是孟子全部思想主张的核心与基础。抓住这个核心,孟子究竟讲什么、主张什么就一目了然。 (3)孟子说“性善”,原本不是今人所谓“性善论”、不是“人性的哲学”。所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诠释的,无论是反对还是维护孟子的,都读错了。 (4)我们要从经典文本入手,看看孟子究竟讲什么。
119
28
《道论》祝国斌
《道论》祝国斌
曾经豪迈闯天涯,处处红尘处处家。 无奈染缸多墨色,可怜人境少菁华。 十年稽首拜书圣,一夜豁然明镜花。 乐水乐山随性去,春心春眼醉云霞。 南山采菊乐无涯,尘网恢恢亦是家。 白雪阳春双耳悦,小桥流水众心华。 无风依旧观飞絮,不雨犹能赏落花。 天若有情天助我,人间携手沐新霞。 十年磨一剑,本篇道论,实际上是笔者自2007年潜心读书以来,所阅读的大量的中国儒释道以及西方哲学书籍的感悟的综合,该综合力图从人类最基本的道出发,融汇中西,阐明大道相通,大道至简,大道唯一的思想,提出个人或人类修身养性中问道、求道、明道、悟道、修道、化道,天人合一之法,形成笔者以道为中心的融汇中西哲学的道学体系,以期最终在人道、天道的指引下实现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万物的和谐。于此,套用佛学的说法,于己而言,以道度己;于人而言,以道度人。 正所谓我读六经,六经读我,我悟六经,六经悟我,本篇道论中的各条感悟,源于中西哲学经典的启发,表面上继续归类于各类门派中,实际上并不受一家一派的制约,笔者希望通过批判地继承与发展,尽为我用,在继续感悟并保留中西各家侧重点的前提下,持正纠偏,抒发己见,融各家于一体,形成笔者所感悟的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天人合一之道。 简言之,于我而言,求道、悟道之学,既是兴趣使然,更是天命所归。其实,大道至简,道不远人,一针一线尽在道中。若能融汇中西哲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便只得万一,也已不虚此生。 再言之,本篇道论,全都是笔者个人的感悟与观点的总结,不强求读者全部或部分接受,如果读者读后觉得能有所启发而能有一些自悟自得,就是对笔者最大的安慰。佛不度人人自度,道不悟人人自悟,佛道之得,人所自度自悟。本篇道论的帮助,最多只是随缘开示而已。
44
29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