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 海豚训练员、蓝带甜品师、杂技和风琴,总之是位好演员

00:00
43:48
主播信息
Cecilia_11

Cecilia_11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Cecilia_11
关注
剧圈在握
19
20多岁的我们,做的事越多,好像反而越焦虑;走的路越长,反倒越空虚。开心变成稀有的东西。 碎片的信息,超负的速率,被裹挟的自己。但,生命应该向内生长。 所以我们想用一个温和的夜晚,一点安静的时间,从戏剧出发,和这个行业的工作者们来一场深刻而漫长的对谈。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嘉宾|刘霓霓 屈爽

主播|Cecilia 江黎

赵卉园和具干静合体啦!最近刘霓霓、屈爽两位老师在综艺《女子推理社》中表演备受好评,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两位来聊聊台前幕后,聊聊作为戏剧演员的生命体验。

《女推》是为干饭星人准备的最强干饭组?见发小腮帮子会掉,拍摄时下颌脱臼?北电中戏不对付?戏内演闺蜜,戏外陌生人?不会做烘焙的表演艺术家不是好的海豚训练员?学过杂技和风琴还爱吃饭和表演?

来听听她们的故事,听听综艺之外,作为在戏剧行业深耕多年的演员,如何理解戏剧和表演。

/时间轴/

01:34 赵卉园公开合体具干静,异父异母孪生戏剧姐妹

03:50 参与《女子推理社》的契机和录制趣事分享

08:01 《女子推理社》幕后,拍摄时下颌脱臼

11:20 15年前相识于话剧《李小红》,从戏内闺蜜到戏外闺蜜

13:56 刘霓霓入行原因,相信会被星探发现,但先做了海豚训练员

21:11 屈爽入行原因,手风琴舞蹈和杂技,但原来热爱表演

23:50 演员不是青春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24:44 戏剧演员必须活在当下

27:10 戏剧和表演可以为面对心理问题的年轻人带来什么

31:50 做热爱且擅长的事,会让自己少受伤害

36:25 近期准备的话剧作品,改编自老舍长篇小说《离婚》

37:05 变成人格更独立的成人很多时候是困难的

40:56 通过戏剧给女性带来真正源自心底的力量

在戏剧里,我们寻找答案。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见~

/song list/

片头: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中国爱乐乐团

片尾: 我是一个粉刷匠-贝乐虎

/嘉宾社交媒体/

刘霓霓 微博 @霓姐戏剧表演游乐场

小红书 @霓姐戏剧表演游乐场

屈 爽 微博 @QS屈爽

–感谢中国演艺的支持–

【我们的团队】

出品人 温馨

制作人 Cecilia

执行制作 江黎

剪辑 Cecilia 文玉寒

文案 江黎

设计 欧阳蓉蓉

【关注我们】

微博 @剧圈在握

微信公众号 剧圈在握

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jqzwpodcast@gmail.com

如果你也是戏剧行业从业者,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故事,欢迎通过邮箱联系我们。

请多关注中国戏剧 来和我们互动吧~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古尔德《斯德哥尔摩演奏会》
古尔德《斯德哥尔摩演奏会》
这张专辑是古尔德1958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演奏会的现场录音,CD1收录了两部协奏曲,CD2收录了三部奏鸣曲。担任协奏的是约胡姆指挥的瑞典广播交响乐团。 这是古尔德第二次海外旅行演出。在布鲁塞尔、斯德哥尔摩、柏林、萨尔兹堡和佛罗伦萨举行音乐会,在以色列停留十八天,举行了十一场音乐会。 古尔德有一些异于其他钢琴家的特点:一是不喜欢现场音乐会;二是演奏时哼唱的习惯;三是靠背椅和驼背的坐姿;四是不喜欢钢琴的声音。了解了这些特点,你就不会觉得他特别古怪,也更能接受、欣赏他的音乐。 古尔德曾说:“开演奏会只是目前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我对出席现场音乐会没有兴趣……当然,除了我自己的。在别人的演奏会上我经常会觉得不安。一想到他们所承受的负担正是我平时所承受的负担时,我就会感到困苦。我从没有安心的聆听过别人的演奏会,但我却可以安心的聆听别人的录音。录音是我聆听音乐的主要方式。对我个人而言,录音是能给我带来最多享受的媒介,但对于不了解其中奥妙的人,我想录音永远取代不了音乐会吧。” 他还说:“我就是这么看待演奏会的,但我不会因此而在责任感上有丝毫松懈。也许三十五岁有点早,不过我还是希望在那时能够退隐。如果不能的话,我会对自己很失望,可能从此放弃演奏,去卖保险。我希望能在正式的场合宣布自己将结束钢琴演奏事业。当然,这并不表示我将放弃录音事业,毕竟这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最让我感到充满创造力的事,况且我还想为自己弹钢琴呢。” 古尔德喜欢什么样的声音呢?他说:“弹钢琴时,我很清楚我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声音;对于演奏不同的作品,我理想中的声音也是不同的。像某些人说的,我所喜欢的声音并不完全适合在钢琴上。我记得学生时代,我很反感一些人过度的使用踏板,对我来说这是很粗陋野蛮的。没有人跟我讲过不能过多的使用踏板,但我却不喜欢这种习惯。除非作品本身注明要用踏板,否则我是绝对不会用的。如果我能弹出类似拨弦古钢琴的声音,那是最好不过的。”
--
14
布伦德尔《Vox、Vanguard录音》
布伦德尔《Vox、Vanguard录音》
这套35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年-1975年间在Vox、Turnabout和Vanguard唱片公司的全部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Brilliant Classics汇编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在加盟Philips唱片公司,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在Philips公司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17
407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
414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这张专辑收录了玛塔·阿格丽奇演奏的代表曲目,包括: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巴赫《第二组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玛塔·阿格丽奇(Martha Argerich)1941年6月5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具有女性钢琴演奏者少见的力道、速度与外放的性情,这让她的演奏风格无法被归为女性钢琴演奏者的派系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阿格丽奇具有像男性钢琴演奏者一样粗壮的手臂、结实的手指,所以可以和注重力量与炫技的男性钢琴演奏者相比较。例如,在弹奏轻柔的乐曲时,她的手指只要平贴于键盘,就可以发出按压到底的音色。而在演奏大型作品时,也可以运用双手敲击出足够的音量。同时,阿格丽奇的演奏也并非一味生猛,特别是在演奏乐思比较丰富的多乐章作品时,她更注重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 从具体的演奏上看,阿格丽奇的突出特点是快,即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以及手指的速度快。例如,弹奏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到一秒钟即可弹奏完。在此基础上,她的琴音可以为了求速度、求表情而不用顾及声音是否细腻。 很少有音乐家像钢琴演奏者玛塔·阿格丽奇那样被耀眼光环和神秘面纱同时笼罩。她的光环来自于年轻时的倾城倾国之美,在键盘前无懈可击的技巧。“圣手”一词也许并不能完全恰当地形容玛塔·阿格丽奇,她的特点是狂飙式的奔放激情,像雷鸣闪电般地攫住听众的心。她不但掌握了无懈可击、炉火纯青的惊人技巧,而且气势磅礴,高难度的乐段在她指下宛如等闲,令人难以相信这些力量发自一个身材不过五尺四寸的长发女子。她是一位领导钢琴技巧与美感风格的大师。
40
25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2)》
这张专辑收录了玛塔·阿格丽奇演奏的代表曲目,包括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 第一首乐曲是肖邦的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阿格丽奇如何让大部份认定这是古典作品的浪漫派人士,听到如此煽动人心、心境变化分明的诠释。飞利浦相当大胆地选出肖邦前奏曲作品45。这是一首阴郁且诗意的佳作,阿格丽奇的诠释相当性格,苦甜交杂的气氛像是预示勃拉姆斯最后一首间奏曲也会交杂着悲伤或曲折的变化,千变万化的装饰奏与结尾部份有类似歌剧的戏倒性及夸张。早些年录制的前奏曲作品28最大的魅力,在于阿格丽奇的演奏掌握到罕有的优美即兴演出及火花。欢欣与颓丧、光彩与阴暗、痛苦与宁静不断交替出现,阿格丽奇捕捉到音乐最原始的本色并创造出炽热的气氛。作品28-1的速度为急板,速度虽快,阿格丽奇的节奏性仍然新鲜而且有条理。如果作品28-2的速度比较偏向小行板而非缓板,阿格丽奇在结尾的几小节中,把它凄凉的风格充份而且清晰地表露无疑。接下来的作品28-4犹如突如其来奔流的血液。作品28-5的开始乐段再一次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平淡的速度,阿格丽奇依旧能清晰地弹出抑扬变化;至于作品28-8的早期拉赫玛尼诺夫式华丽风格、作品28-13中段带有内省风格的“更慢”乐段,很难会有比这更具说服力的诠释。正确来说,作品28-14的速度应该是快板而非急板,只是乐曲中多出一小段如风暴般的乐句(近年有人认为这段乐句并不适合以行板演奏,效果也不具说服力)。在阿格丽奇手中,作品28-16具有相当凶猛的爆发力,手指在第五小节的速度迅如点水,音乐有如所谓“燃烧的太阳”。作品28-23比谱上速度标记“中板”更为狂热,因此速度记号对阿格丽奇来说或许只供参者而已(受到前一首前奏曲影几而产生的夸张?),强烈影响到拉赫玛尼诺夫降E小调《图画练习曲》作品39的前奏曲作品28-24真正展现出令人惊愕的磅礡气势,砰然作响的最后三个音符有如晴天霹雳。
--
43
查理·帕克《大鸟:1941-1953》
查理·帕克《大鸟:1941-1953》
这张专辑是中音萨克斯演奏家查理·帕克1941年-1953年的录音精选,收录了24首作品。 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绰号“Bird(大鸟)”,1920年8月29日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堪萨斯。他是爵士史上最伟大的中音萨克斯手,更是爵士史上最才气纵横的萨克斯手,帕克是一位极具个性的音乐家,14岁时中途辍学,一心钻研音乐。1937年帕克加盟杰·麦克夏的乐队。1940年,与这支乐队合作录制了首张唱片,其中乐曲《好女士》和《杜鹃玫瑰》里有他精彩的萨克斯管独奏;同年,帕克与迪兹·吉莱斯皮在一次即兴演奏会上相遇,他们一拍即合并成了爵士乐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对搭档。 1945年,帕克与吉莱斯皮合作录制的《高水平的演奏》、《迪兹的情绪》、《肖,不用多说了》、《咸花生》和《暖房》等专辑,震惊了爵士乐坛。1947年,帕克率先组织了包括迈尔斯·戴维斯、杜克、乔丹、汤米·鲍特和马克斯·罗奇在内的五重奏,他们合作的非常成功并将波普爵士乐带入了佳境。 1947-1951年,帕克的音乐事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949年,帕克转投诺曼·格兰兹的神韵唱片公司,并开始与弦乐队合作录音,以了结自己多年来的夙愿。此后,帕克在作曲上的成就也非常显著,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人类学》、《鸟类学》、《苹果饼》、《柯柯》以及布鲁斯作品《是时候了》、《帕克的心情》等。Charlie Parker也是对整个爵士乐发展造成决定性影响的乐手。在他担任领班期间,旗下更包括了年轻的Miles Davis等众多后来的大师乐手,在咆勃爵士乐史上他与钢琴手Bud Powell、小号手Dizzy Gillespie三人被公认为咆勃爵士的领导先驱。Charlie Parker的吹奏技巧无与伦比,无论在小编制当中的引领乐句转折,或是在堪萨斯市Big Band俱乐部里光芒四射的独奏桥段,不管Parker再怎么吸毒、饮酒狂欢、放纵声色,只要他含起萨克斯风吹口,吹奏出的每一段旋律都是空前绝后般地惊才绝豔。与小号手Dizzy Gillespie并肩齐步飙奏时,节奏速度彷佛达到非人的“魔鬼”境界。将精力与天赋同时放在毒品的火焰中两头燃烧的Parker死时才三十五岁,医生检验他的身体时却觉得像是六十五岁的苍老躯体。他的影响无远弗届,Miles Davis晚年曾说:“如果没有Parker,今天的爵士乐听起来将完全不同”,诚如其言。
63
24
闪亮的古典小品(第一辑)
闪亮的古典小品(第一辑)
这两张专辑《闪亮的古典小品》, 其中收录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录音的手法相当细腻,同时对于各种乐器的音色和音质,拿捏的十分准确,低频潜的很深。尤其是弦乐群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如同身临现场,可谓是十分考究的。这是因为他们都是由世界最著名的录音师威尔金森和他的录音小组录制的。 举世无双的威尔金森之音: 1、所有的威尔金森录音都展现出一个极为宽阔的舞台。威尔金森录音时习惯把法国号摆到左后方,小号、伸缩号放在右后方,某些录音你甚至会觉得舞台太宽了,甚而超出聆听室的范围; 2、深度感十分惊人。在国家音乐厅是绝对不可能听到这么又深又雄伟的场面,有时我会认为这是不是真的﹖很多录音拥有宽阔的音场,不过是平面的,而威尔金森却兼得两者之长; 3、有极佳的定位感与实体感。老一辈的发烧友闲话录音时常说Robert Fine 的细节(Detail),Lewis Layton的堂音(Ambience),威尔金森的实体感(Body); 4、有非常大的空间感。不尽是整个录音地点的空间感与堂音非常清楚,就是乐器间的空气流动也一样历历在目; 5、有富丽堂皇的音色。弦乐听来都很有弹性,而且色彩瑰丽,铜管威力十足却仍保有适当的肉感,与EMI 的清丽、RCA 的浑厚刚好是几种不同的对比; 6、有惊人的动态比和最佳的平衡度。 上世纪90年代初,发烧友开始对数码时代的录音产生疑问,于是一些发烧唱片公司将模拟时代的优秀录音重新制作转录成CD,以满足大家对模拟时代的怀念。这两张《闪亮的古典小品》就是推荐专辑之一,据称可以让人听出黑胶唱片的感觉。
58
15
米凯兰杰利《精选集(第二辑)》
米凯兰杰利《精选集(第二辑)》
这套合辑是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精选集(第二辑),收录了他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格里格、加卢皮、莫扎特、舒曼、雷斯庇基、斯卡拉蒂、德彪西、勃拉姆斯、李斯特、巴赫、舒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录音涵盖的时间很长,从1949年至1988年近40年。 米凯兰杰利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利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丽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利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
92
迪努·李帕蒂的遗产
迪努·李帕蒂的遗产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李帕蒂的精品录音,他的演奏在声部层次、音色和分句处理上都有极迷人的魅力,可惜英年早逝。科尔托对这位钢琴演奏天才的评价是:“不管是莫扎特或巴赫,抑或是贝多芬和肖邦,他都具有能超越单纯的音符,表现出其精神意味的正确理解力。”李帕蒂留下的录音不多,每一张唱片都是珍贵的遗产,不容错过。 李帕蒂的音乐,要偶尔听听,不要怀着一种类似于“悼亡”的心绪去听。假如怀着这样一种心情,那么关于音乐本身的东西你就听不到了。关于音乐本身,李帕蒂的音乐有很多确实是很催泪的,他的节奏非常有引导性。当然他的音色也是出类拔萃的。他的节奏非常自然妥帖,乍一听没什么殊胜之处,但只要听得稍微投入一点,就很容易被带动着呼吸、心跳。好像自己是站在戏台上,不由自主要叹息、要摆手。好比听着BWV639,总是容易仰起头、深呼气,好像在不断上升、上升,那么这种关于信仰的意境就非常容易传达给你。而听着舒曼,禁不住就要摇首叹息,要感慨,那种深情缱绻,正是要人闭上眼,仔细把玩体味的。 但不管巴洛克也好、古典也好、浪漫也好,李帕蒂的音乐还给人一个很大的印象,就是干净。你听着他的演奏,不管弹什么,怎样弹,都有一种感觉,这琴声是这样纯洁亲切的。感情再细微,也像是和风细雨。听着这样干净的琴声,总是让人觉得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心底有那么多阴暗肮脏——这样的东西是不宜经常听的,听得多了,就失去了新鲜感,再也难以有这样的感触了。 这套合辑可以说是曲曲经典的,没有一首不好听、不动人。除去巴赫的组曲和肖邦的圆舞曲,莫扎特的奏鸣曲KV310另有现场版本以外,基本上也收录得比较全了,属于古典音乐爱好者必听。要是以前没有听过,可以完全新鲜地去体验这样完美的音乐,就是很幸福的。
--
5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