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Prokofiev Violin Sonata No.1 - 1. Andante

00:00
07:11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柯尔托《50周年纪念版》
--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柯尔托1919-1959年的主要录音,是为了纪念他离世50周年而发行的鸿篇巨制。 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1877-1962) 法国钢琴家、指挥家,法国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国钢琴学派最能体现古典音乐中的贵族精神:有技不炫,尊重与钻研传统艺术,追求每一个有个性有想法的音符,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并且内在的情感力量也绝不含糊。 世上所有钢琴家都弹肖邦,问谁弹的最好?普通乐迷会说,鲁宾斯坦;资深乐迷则推荐:柯尔托,只有柯尔托。他弹的肖邦不是最完美,却是最迷人的。不可方物、不可捉摸,也不可模仿。 柯尔托的演奏,刚中带柔,又柔中带刚,触键时的声音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再加上他对于肖邦作品独有的想象力,从而使之成为柯尔托独有的风格。柯尔托对肖邦尤其情有独钟,他演奏的肖邦以自由节奏闻名于世,与鲁宾斯坦的肖邦作品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是以性格和智慧取胜,而不是以准确见长。 柯尔托的演奏追求高贵的气质、抒情性与迷人的音色的结合,他演奏的肖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丽和细腻,强调了丰富的表情。曾编注许多钢琴作品,讲述钢琴技巧、表现颇多卓见。他的演奏把作品中优美的抒情和高贵的诗人气质表露无遗。正如柯尔托的弟子所说的那样:“他指间的错误正如上帝所犯的错误。” 钢琴家傅聪说:“最喜欢柯尔托,他弹肖邦,没有谁可以比他更好了,鲁宾斯坦很高贵,但鲁宾斯坦却不是诗人,不够诗意,柯尔托却是个大诗人。”
米尔斯坦《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组曲》
--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米尔斯坦演奏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米尔斯坦技巧高超的演绎让我们第一次真正领会到巴赫这部作品有着何等恢宏的气势。先不提他的音色、音量、张力,他的演绎方式就像是一位伟大演员在独白:除了1716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伊斯古德曼”,手上没有任何其它道具,米尔斯坦在观众面前非常自信,他控制了整个舞台。他以火山爆发般的欢乐释放出巴赫音乐中饱满的精神力量。 米尔斯坦一生着力最多的就是巴赫的这六部《奏鸣曲与组曲》,他先后录过3次,可谓一生艺术的结晶。其演奏的柔美可能不如格鲁米欧等人,但对巴赫的神髓却有更深的领悟。《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每个乐句都十分美丽,随着乐曲的进行情感氛围越来韯浓”、“演奏中的贵族气派和经典风格,非常令人满意”。日本《唱片艺术》极力推荐。 巴赫的六部《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BWVl001-1006,大约于1720年作于德国的克滕,被誉为“小提琴演奏的圣经”,如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为钢琴演奏的圣经。这六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巅峰。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巅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的出版顺序是: 奏鸣曲第一号, 组曲第一号, 奏鸣曲第二号组曲第二号, 奏鸣曲第三号, 组曲第三号如是交错出版. 为何如此呢? 三部组曲的形成为不规则, 但三部奏鸣曲却很明显的为一个统一架构, 是自成一套系统的作品. 是因为调性安排的关系吗? 这六部确实可以找到调性的关联, 但却是组曲, 奏鸣曲自成系统.因此这样的出版顺序可以推论为: 巴赫意欲将这六部统一为一组作品, 避免明显的分为组曲和奏鸣曲两组, 而且如是交错出版也使这六部的安排不致太单调。
奥依斯特拉赫《勃拉姆斯·协奏曲、奏鸣曲》
--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演奏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奏鸣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作于1877至1878年,是作者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d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完成于1888年,是他三首奏鸣曲中最为饱满、光辉的一首。作品充满戏剧性色彩,情绪转换幅度较大,钢琴声部和小提琴声部有机地融为一体,结构也扩充为四个乐章。晚年的勃拉姆斯因好友的去世感到悲观与宿命,愁绪与伤感隐含在作品中,但最终还是以积极肯定的态度赞美生活,体现出信念与希望。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卡米诺拉《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
卡米诺拉《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
这套专辑收录了意大利小提琴家朱利亚诺·卡米诺拉与快乐马卡合奏家乐团演奏的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 提起意大利著名的水都威尼斯,人们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波光粼粼的河道纵横,与上下人声唱不歇的点点游船。不过若将时光回溯至十七、十八世纪,这片水乡留给我们的便不只是一方美景,还有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维瓦尔第。这位生于此地,并在故里度过人生大半时光的作曲家,在世时就是出名的小提琴家,他的作品也以器乐协奏曲见长,除了最有名的《四季》,他还创作过近五百首协奏曲,其中约有一半是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的标题分别为: 《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这个乐章欢快而又活泼;《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雪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
46
54
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莱奥诺拉序曲》、《科里奥兰序曲》。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55,作于1803-1804年,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然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这部交响曲的篇幅大大超越了前两部,是仅次于《第九交响曲》的超长作品,而在艺术成就上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这部作品1805年4月7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开演出,指挥是贝多芬自己。 《第三号莱奥诺拉序曲》作品72a,作于1806年。贝多芬为歌剧《菲德里奥》所作的序曲。根据《第二号莱奥诺拉序曲》脱胎而来。同年3月29日由翟夫利指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首演。这首序曲是三首莱奥诺拉序曲中最生动、最完美的一首,被誉为古今名序曲之一。 《科里奥兰序曲》作品62,作于1807年。贝多芬根据德国作家科林的同名悲剧所作的管弦乐曲。同年3月在罗布科维茨的客厅首演。呈献给科林。
32
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