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Romero Fantasia Cubana

00:00
03:50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伯姆《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
18
伯姆是和卡拉扬齐名的德奥派指挥大师。伯姆的演奏更为接近舒伯特的精神气质,和莫扎特相同,舒伯特也是一位早逝的音乐天才,他的音乐创作自发性很强,在感情的深度、强度上与贝多芬有相像之处,但他缺乏贝多芬的英雄气质和思想上的深刻,创作技术上也不像贝多芬那样具有一无反顾的调性感觉,与贝多芬比较、他的诗人气质更为浓厚,维也纳的“烙印”更加清晰。而伯姆与卡拉扬的指挥理念与风格几乎相反,相对于卡拉扬的强大、浑厚与宏观,伯姆身上则流露出更为迷人的维也纳的细腻、明净与典雅,他棒下的舒伯特在精神气质、层次、微观的刻画上胜过卡拉扬。 《C大调第九交响曲》D944,又名“伟大”,一八二八年三月,舒伯特完成了这部历时三年多时间创作的作品,按照他原先的计划,他将把这部作品寄给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但协会在排练这部作品的时候发现此曲难度过高,无法演奏!不得已,舒伯特只好将其收回,谁想这一收回,这首《C大调“伟大”交响曲》从此以后便不见踪影。直到舒伯特逝世十余年之后,一八三九年,著名作曲家舒曼在拜访舒伯特的兄长费迪南时,从其珍藏的大量手稿中发现了这一伟大作品。在惊喜之余,他迅速将其送给远在德国莱比锡的门德尔松,门德尔松亲自指挥格万特豪斯(即布商大厦)交响乐团演奏了该曲的节录,而“乐团的每个成员都为此卓尔不凡的音乐作品感动不已!”演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乔伊斯《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12
这套专辑是澳大利亚钢琴家乔伊斯1933年至1945年期间录制的独奏全集。专辑收录了三十几位作曲家的钢琴独奏作品和改编作品,涵盖巴洛克、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等风格,超过六个小时的录音。 乔伊斯是英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托拜厄斯·马太(Tobias Matthay,1858-1945)的学生,她在1930-1933年跟随马太学习。马太1900年创办了自己的钢琴学校,实践和推广他的钢琴演奏技术理论和教学法。他在《触键的动作》一书中全面探讨了钢琴演奏与生理的关系,强调肌肉放松、前臂转动等理论。虽然引起各方面的争论,但他终究培养了不少著名钢琴家。他的教学法不仅在英国闻名,并传到欧洲和北美洲。
阿格丽奇与她的朋友们《双钢琴作品辑》
1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与她的多位音乐家朋友一起,演奏著名的双钢琴作品。阿格丽奇1977年5月与科瓦谢维奇合作,演奏巴托克《双钢琴与敲击乐奏鸣曲》、莫扎特《行板与五个变奏》、德彪西《黑与白》,三首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两位钢琴家应付自如、配合默契,演奏效果非常和谐,可谓刚柔相济、阴阳调和。 阿格丽奇1982年8月在瑞士与弗莱雷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组曲》、拉威尔《大圆舞曲》、鲁托斯拉夫基《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弹得很火热,但过份勇猛,有点失控。不过从音响角度来说,这个1982年的录音非常靓声,是靓爆灯的杰作,两台大三角钢琴弹到气势如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都灵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 卡罗·马里亚·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年5月9日-2005年6月14日)意大利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朱里尼的指挥风格优美而华贵,注重细部的体现,又不失完整性。强劲处有如排山倒海,细婉时又好似潺溪回环,幽韵谐婉,让人感到情真意蕴,贴切自然;由此,得到了“一位有着贵族气质的杰出指挥家”的美誉——他以追求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旋律线条刻划和严谨的结构勾勒为特色;他指挥的管弦乐大都呈现出很高贵的表情,而对歌剧的处理可能更优于管弦乐。 唱片中最早的录音是1956年录制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比才的作品。爱乐乐团的情绪显得非常高昂,节奏富于变化,音色温暖而充满活力。两首曲子都是在金斯威音乐厅里录制的。另一首由爱乐乐团录制的曲目是马勒改编的舒曼《第3交响曲》,录音时间是1958年。同样,那种清澈、温暖的音色,也正是那时乐团录音的典型音色。在Abbey路录音室的那些录音,还要优于在金斯威音乐厅的录音。 《坦克雷迪序曲》录制于1964年。这些录音在很长时间都是作为EMI录音室里罗西尼序曲集的一部分。如果你聆听了这个录音,你就会感觉这就是所需要的那种诠释,并且富于朱里尼歌剧风格的特质。从过去从未发行过的录音角度来看,这是这个系列录音中最优秀的之一。因此,我们能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指挥家的艺术思想,而不是重复听一些过去已经发行的录音。 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7交响曲》是典型的大西洋彼岸的风格:宏大有力的铜管加上朱里尼在慢板乐章中一些自然活泼的诠释,但确实把舞曲中的精髓带给了听众。
410
28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享誉全球的正统德国学派小提琴大师沃尔夫冈·施奈德汉与钢琴家卡尔·西曼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4、25、28、29小提琴奏鸣曲》。施奈德汉和西曼各自都以对莫扎特的演绎见长,二人也合作了大量的室内乐作品,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专辑的演奏是纯正的德奥风格,内敛、平和,不事炫耀,严谨优美。两名艺术家录制这张专辑正值壮年时期,无论技巧与艺术性都处于最高峰,具有五、六十年代注意音乐诗情的典型风格,以尽量客观的手法来诠释莫扎特,但是至今听来依旧有迷人的魅力。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296,作于1778年,正值莫扎特随母亲开始第二次旅行演出之际,是成熟时期的开篇之作。当时莫扎特正热恋着宫中一位歌手的女儿阿蕾西亚,这首作品即成为风格最为柔美的一首,于美妙中透出高雅。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1,是莫扎特在曼海姆时期创作的7首奏鸣曲中的一首,莫扎特一改传统奏鸣曲中三乐章的布局,采用了一慢一快两个乐章的形式。 《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04,作于1778年。是莫扎特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年。在宫廷中谋取职位的梦想一次次破灭,曾经人见人爱的“神童”现在处处碰壁,即使一向乐观的莫扎特也为此感到苦恼。此时母亲的逝世好比是晴天中的一道霹雳,让莫扎特感到无尽的孤独和哀伤,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他写出了《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这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作品。
148
9
最受欢迎的小夜曲
最受欢迎的小夜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八首最受乐迷喜爱的小夜曲,包括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莫扎特、海顿、布鲁赫、沃尔夫、理查·施特劳斯、罗德里戈的著名管弦乐作品。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48,作于1880年冬天,1881年完成。题献给莫斯科音乐学院总管兼大提琴演奏家康斯坦丁·阿尔布列希特。此曲最初起草时,柴科夫斯基想作成介乎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间的形式。最终才定稿成为弦乐的组曲形式。但在作曲形式上仍保持着交响曲的结构,每个乐章在调性上也保持在一致的连贯性。这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旋律最优美,只用弦乐合奏,产生出清澈、柔美的效果。 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22,作于1875年。这部作品是德沃夏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将捷克民间音乐元素与古典音乐传统相结合的独特风格。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德沃夏克对捷克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独特风格,成为经典之作。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1787年8月24日作于维也纳。此曲最能表现明快、优雅及富有魅力的莫扎特作品特点,不仅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心中的经典。 布鲁赫《小提琴与乐队“小夜曲”》作品75,作于1899年夏天,位于贝吉斯-格拉德巴赫附近的伊格尔农庄——一个作曲家终生依恋的地方,他经常逃到那里休息和放松。 沃尔夫《G大调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小夜曲”》完成于1887年,是胡他最具代表性的室内乐作品之一。最初这首作品只是简单地被命名为“G大调小夜曲”,但到了1890年4月,沃尔夫又在他的信中提到将作品名改为“意大利小夜曲”。 理查·施特劳斯《降E大调小夜曲》作品7,是为13件管乐器而作,作于1882年,同年11月27日首演。乐曲为行板的单乐章作品,采用奏鸣曲式写成。 罗德里戈的《竖琴协奏曲“小夜曲”》作于1954年。此曲是根据西班牙竖琴大师Nicanor Zabaleta的要求而改编的作品。这部协奏曲以其深情和雅致著称,被广泛认为是罗德里戈最迷人的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部充满情感和艺术性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罗德里戈作为作曲家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竖琴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387
2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