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Prokofiev - Piano Concerto No.3 in C major Op.26 - 3. Allegro ma non troppo - meno mosso - Allegro

00:00
09:4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阿妮雅·多尔夫曼《钢琴演奏辑》
--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阿妮雅·多尔夫曼1939年至1959年间发行的全部专辑。2017年采用24位、192kHz技术,将原始模拟母带进行数码转制,声音效果非常理想,而且使用原版LP封面制作CD封面,历史感十足。合辑收录了阿妮雅·多尔夫曼与托斯卡尼尼的合作,包括1939年录制的罕见的贝多芬《合唱幻想曲》和1945年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 在曲目方面,涵盖了不多的几位作曲家:贝多芬、肖邦、格里格、梅诺蒂(只有一个中型作品)、门德尔松、舒曼、柴科夫斯基。可以看出,多尔夫曼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舒曼,她演奏的舒曼作品,拥有所有的技巧、诠释、音乐性、权威性。她演奏的门德尔松《无词歌》、柴科夫斯基《为年轻人而作》和《季节》都非常好,但缺乏一点点创新与新鲜感。 阿妮雅·多尔夫曼(Ania Dorfmann,1899年7月9日-1984年4月21日),俄罗斯裔美国钢琴家和教师,曾在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任教多年,是托斯卡尼尼时代为数不多的女钢琴家中的第一位。阿妮雅·多尔夫曼是茱莉亚音乐学院最受尊敬的钢琴老师之一。这套合辑的发行,使她作为一名唱片演奏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多尔夫曼是第一位与托斯卡尼尼合作的女性钢琴独奏者,他们1945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具有历史意义,这标志着这位钢琴家录音的开始。
俄罗斯音乐历史档案《亚历山大·高克》
27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亚历山大·高克1944-1961年的现场演奏录音,大部分曲目都是俄罗斯作曲家的交响乐、管弦乐作品。 亚历山大·高克(Alexander Gauk,1893-1963)苏联一代指挥宗师,他是一位对管弦乐合奏及音乐风格有着独特感受的指挥家,在他作为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时,一如既往地对于苏联作曲家的新作品,抱有极其浓厚的兴趣,甚至视演奏及推广这些作品为己任。肖斯塔科维奇许多经典作品的首演就是由高克指挥的。 高克也是一位著名的音乐教授,他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任教时,教出两位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一位是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指挥穆拉文斯基,另一位是斯维特兰诺夫。
巴伦博伊姆《德彪西·钢琴作品》
--
这张专辑是2018年3月,钢琴大师巴伦博伊姆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德彪西百年诞辰,而演奏的这位多产的法国作曲家的个人作品集。正是在1975年至1989年担任巴黎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期间,巴伦博伊姆开始对德彪西的音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考虑到德彪西的音乐语言是通过这两个不同世界的相互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巴伦博伊姆通过他的管弦乐来接触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是合乎逻辑的。在这张专辑中,可以听到一个想象中的管弦乐队,这是由真正钢琴的演奏技巧创造的声音,而形成微妙的色调,来展示色彩斑斓的德彪西音乐。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霍洛维兹《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霍洛维兹《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霍洛维兹与指挥大师奥曼迪率领的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现场录音。这是一个传奇性的录音版本。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作品之一。在霍洛维兹指下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流淌出的既有千里冰川,漫漫林莽的壮丽;又有溪流蜿蜒,百花初绽的秀美。琴声中饱含着他对故乡的挚爱,也弥漫着去国难返的悲伤。第一乐章开始不久,钢琴沉稳引入的那几个小节,分明是大师低低的呢喃:“啊,这是我的祖国。” 与作曲家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流亡经历,使得霍洛维兹对这部作品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领悟;他凭借高超的演奏能力,游刃有余地演奏这部令多数演奏者望而却步的作品,特别是大师对节奏的把握,让整部作品从容展开,分外动人。同样身为伟大钢琴演奏家的作者拉赫玛尼诺夫,在听过他的演奏后,也由衷地称赞霍洛维兹演奏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最完美的。 每次聆听霍洛维兹演奏的这部作品,都会不由得感叹:只有在这样一个幅员广阔、风光多姿的国度,才有可能诞生这种时而厚重、时而轻灵;时而雄壮、时而隽永;时而激越、时而舒缓的动人乐章来。尤其是乐曲中波澜壮阔的宏伟气魄,是其他出生于欧洲的音乐家无法具备的。即便是最具力量的贝多芬,他的气势也只是个人同命运的抗争。霍洛维兹演奏《第三钢琴协奏曲》时所展现出来雄浑的气魄,正是俄国这样一个庞大国家底蕴的真实体现。
147
3
尼尔森、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尼尔森、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薇尔德·弗朗与爱文德·加尔伯格·詹森指挥的丹麦国立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尼尔森、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这是薇尔德·弗朗的第三张个人专辑,延续前两张专辑侧重北欧曲目探索的脚步,这张专辑她将目光移往更重量级的另一位北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并以更具现代感的丹麦作曲家尼尔森的《小提琴协奏曲》搭配。虽然两人的曲风常让人觉得一个是在十九世纪、另一个是二十世纪,但其实,柴科夫斯基也只比尼尔森早二十五年诞生,较年轻的尼尔森出生于1865年,前半生其实都是属于十九世纪作曲家。 身为德国小提琴天后慕特钦点的继承人,动用她的慕特基金会让弗朗留在德国求学,并经常私下指点她,弗朗可以说尽得当代名家的真传。她在汉堡高等音乐院的老师是Kolja Blacher,布拉赫本人虽是德国人,但在十五岁后就赴茱莉亚音乐院拜在狄蕾门下,返欧后又到萨尔兹堡拜在Sandor Vegh门下,这让他的小提琴结合了美国-奥地利两派之长,而再加上慕特的指导,弗朗的提琴中可以听到兼容并蓄的特色。而这点尤其在她的柴可夫斯基中能听出来,她弓法的灵动性和落弓的那种豪放力道,以及带着一丝任性的鼻音,特别适合这部协奏曲的惯用语法。而且她在这版柴科夫斯基演奏中,末乐章最后的尾奏前,更是拉起如火般的快速热情,尽扫任何先前对她以二十六岁挑战这部名作是否能够胜任的疑虑。 一直自认音乐基因里对北欧音乐有强烈认同的弗朗,想必在与慕特等德国提琴家接触时,也一再被肯定她这个直觉的正确性,更因此加强了她对自己诠释北欧曲目的自信,弗朗拉奏的尼尔森同样得利于她琴弓运用的那种灵动性和多层次掌握,再加上她非常柔美抒情的琴音,以及对于此曲中很难掌握的旋律歌唱性和断句处理,她的这份尼尔森,来得比前人的录音更为隽永而且深刻。
317
7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霍洛维兹(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霍洛维兹(2)》
这张专辑收录了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的演奏录音,包括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斯克里亚宾、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 李斯特的作品从1930年到1989年一直在霍洛维兹的曲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维也纳之夜-舒伯特的维也纳随想曲》(1989年录音版本)狡黠的表现就像位音乐魔术师。霍洛维兹在李斯特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中录制了第二、六、十五(拉科西进行曲)与十九号,其中二、六号收录在本套专辑里;1950年代录了三册《巡礼之年》中的与。这两首《匈牙利狂想曲》是霍洛维兹诠释李斯特的另一种面貌。在著名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中,霍洛维兹表现的是乐曲的和声与华丽的气氛。《在泉水边》是一首戏剧性强烈的作品,霍洛维兹以高雅的琴音及几乎所有钢琴唱片中都听不到的能量动态让听众为之心醉。 这张专辑,重点放在与他年青时期最贴近,同时也是最靠近他灵魂深处的斯拉夫音乐。接下来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与斯克里亚宾《第五钢琴奏鸣曲》是乐谱才刚出版的时候,霍洛维兹就非常喜欢弹奏作品。霍洛维兹时常一次又一次的演奏肖邦《波兰舞曲-幻想曲》,这是一首既柔软又高雅细致的作品,霍洛维兹在处理舞蹈节奏的时候也能顾及乐曲的力度与无畏的精神。《波兰舞曲》是1982年5月的录音,生命力旺盛的《f小调幻想曲》录音时间则比《波兰舞曲》早了三十四年(1948年)。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1945年录音版本)中精巧的诠释以及令人震慑的狂热尾声几乎可以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斯克里亚宾极度火爆但是又过于零碎的《第五钢琴奏鸣曲》则是霍洛维兹在1976年2月音乐会的现场实况录音。
126
2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