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克《浪漫的大提琴作品》
17

斯塔克《浪漫的大提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斯塔克与日本钢琴家练木繁夫合作,演奏20首大卫·波帕尔的大提琴作品。斯塔克的演奏浪漫、迷人,优美而不滥情,炫技之外还有点沙龙气息,波帕尔简直就是大提琴上的萨拉萨蒂。录音非常出色,大提琴的音色深沉而柔润,泛着浓郁的松香味。
节目(2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古尔达《1966-79年斯图加特音乐会》
--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古尔达1966-1979年在斯图加特的独奏音乐会录音。这些录音的时间横跨14年,包括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几部钢琴奏鸣曲、亨德尔的组曲、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德彪西的前奏曲等等,最后还有爵士钢琴三重奏的即兴演奏,内容非常丰富、演奏极为精彩,古尔达在舞台上做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 古尔达早年以诠释贝多芬钢琴音乐闻名于世,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贝多芬诠释者之一”。在这套合辑中,他演奏的贝多芬“悲怆”、“暴风雨”、“锤子键琴”等几部奏鸣曲,有超乎古典精神的新生命力,行云流水、洒脱自然。古尔达对钢琴音色和音乐空间感的营造有着相当精准的把握,对莫扎特、巴赫、舒伯特、德彪西等名家作品同样深有见解。 古尔达尝试将古典乐与爵士乐融合在一起,1968年在奥地利成立“即兴创作音乐学校”。他对音乐教育的观点是:“孩子们必须先会在钢琴(或其他乐器)上面敲敲打打,弹出自己喜欢的声音,让他们发生兴趣,情不自禁爱上它,然后再学认谱”。但有时候,这种特立独行并不能被传统所接待,维也纳乐评家将他贴上“古典乐的叛离者”标签,归纳为爵士乐派,对此,古尔达非常不能苟同,在他看来,音乐就是音乐,没有什么古典、现代的界限分别。
内维尔·马里纳《伦敦录音辑》
25
这套专辑是马里纳爵士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1990-1995年期间在伦敦的演奏录音。收录了普赛尔、博伊斯、门德尔松、亚当、马斯奈、埃尔加、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内维尔·马里纳(Neville Marriner,1924年4月15日-2016年10月2日)英国指挥家和小提琴家。1956年,32岁的马里纳应伦敦圣马丁教堂之邀筹办晚祷音乐会,次年即创建了著名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全称“田园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并一直担任团长至1978年。圣马丁室内乐团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室内乐团,它的合奏效果极其纯静和细腻,乐队的音色甜美而富有润泽感,其织体和层次亦显得非常清晰和有条理。人们在听了这个乐队的演奏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乐队具有着丰富的魁力和极有修养的艺术情趣,以上这一切特点的形成,其主要的功绩都应该归功于马里纳对这个乐团的长期培养和训练。
加洛斯《泰勒曼·无伴奏长笛幻想曲》
27
这张专辑是长笛演奏家加洛斯演奏泰勒曼的12首《无伴奏长笛幻想曲》。这12首作品小巧精致、表演技法高深、旋律宁静自然。 帕特里克·加洛斯(Patrick Gallois,1956-)法国长笛演奏家。十七岁进入巴黎音乐院师从朗帕尔与拉卢,毕业后在里尔爱乐管弦乐团担任长笛首席,二十一岁应聘担任法国国家管弦乐团长笛首席与独奏家。加洛斯被认为是当今长笛演奏家中最杰出之一,也被认为是世界为数不多能超越音乐形式的伟大灵魂演奏家。他的长笛不仅醇厚而且飘逸,不仅圆润而且结实,不仅亮丽而且温暖。 泰勒曼的作品中总有源源不断的乐思、酣畅而活泼的旋律、强烈的节奏对比,以及漂亮的对位法技巧。泰勒曼的许多作品都是为世俗大众而作的,故而通俗易懂,不似巴赫的深刻和内省。 泰勒曼的作品有较多的内心流露,却不失巴洛克优雅清新的风度。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都不会过度,用一种练达的幽默去化解,也没有高姿态艺术家的严肃,流畅丰富的乐音让空气里充满愉快气氛,不必竖起耳朵,很舒服的音符就递送给你。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安东尼奥·罗塞蒂《双圆号协奏曲》
安东尼奥·罗塞蒂《双圆号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约翰内斯·莫苏斯指挥巴伐利亚室内爱乐乐团,与圆号演奏家克劳斯·瓦伦多夫、萨拉·维尔斯合作,演奏安东尼奥·罗塞蒂的四部《双圆号协奏曲》。 安东尼奥·罗塞蒂是古典主义时期一位不可忽略的伟大作曲家,他在圆号创作方面有了极大的成就,影响了整个古典主义时期,尤其是对莫扎特圆号作品的创作影响颇深。 圆号,唇振动气鸣乐器。又称法国号。广泛用于交响乐队、军乐队中的铜管乐器。铜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古典的圆号音高为F或降B调,有4个阀键(有直立式和旋转式两种),用增加管子长度的办法降低圆号自然泛音的音高。阀键使得演奏者能够吹奏从低音B到高音F之间的所有半音。圆号是移调乐器,记谱用高音谱表,比实际音响高五度。现代最常用的是F调圆号,有许多演奏家使用双调圆号,这种圆号有一个由左手拇指控制的F附管的阀键,用以增加长度,使圆号从降B调转入较低音域的F调。圆号演奏者可将手插入喇叭口,这样既可减弱音量又可改变音色,形成阻塞音,也可使用梨形的弱音器,但不改变音高。用阻塞音和弱音器后音量减小,弱奏时音色温柔、暗淡,有远距离的效果,强奏时发出粗犷破裂般的音质。现代圆号是由1650年前后法国的猎人号角发展而来,为了能在一个号上吹出各种调来,演奏家曾在号嘴下装有可插接的管,德国的A.J.汉佩尔改进了这种装置。17世纪进入管弦乐队,19世纪初直升式阀键由F.布吕默尔和H.施特尔策尔发明,被众多制作家采用。大约在1900年新近发明的双调圆号替代了人们所喜欢的F调阀键圆号。圆号声音柔和、丰满,和木管、弦乐器的声音能很好地融合。在交响乐队中 ,通常使用4支圆号。
39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