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几条大脉络 1-3

00:00
03:36
主播信息
蓝夜如水

蓝夜如水

我来人间一趟,只来人间一趟……
关注
蓝夜出品 | 萨沙·《民国往事》
43
【作品简介】 从非著名胡子到东北大帅,张作霖的人生路是怎样的华丽逆袭,皇姑屯的爆炸声又是一个何等卑劣的阴谋毒计? 从私塾秀才到直系大将,牧野鹰扬、洛阳虎踞的吴佩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又为何在直奉大战中众叛亲离? 一代护国军神蔡锷是何等的风流倜傥,他和小凤仙的故事是确有其事还是民间的多情演义? 本书精挑细选了一批代表人物和代表事件,真实再现了较为完整的民国人物活动事迹。该书文字简洁流畅,解读通俗易懂,图片精美,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历史通俗读物。
蓝夜出品|张宏杰·《简读中国史》
517
中国文明从不是孤立发展的,自它产生那一刻起,就受到世界其他文明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外来因素并未改变中华文明的本质,反而更彰显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本书将中国史放入世界史的大背景之下,理清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以期读者短时间内建立起对中国史的整体概念。同时,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的解读方式,全方位呈现中国历史治乱循环背后的内在逻辑与游戏规则。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153
【内容简介】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分析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制度之得失。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414
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