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投资人集体去成都,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00:00
55:0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投中网

投中网

投中网官方账号。
关注
投中吐槽大会
76
“投中吐槽大会”是由投中网编辑团队策划的一档谈话类播客栏目,每期邀请几名表达欲爆棚、观点犀利的嘉宾,用大白话共同讨论投资、创业、科技行业内那些“前沿到让人犯迷糊的”新概念。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本期「投中吐槽大会」就将沿着社交网络上那些关于网红城市的讨论、那些夹杂着各种标签的都市传说,复盘一座城市的经济学价值,以投资人、创业者的视角来解读城市在商业决策里的角色。

本期嘉宾:投中网编辑 竺晶莹;生物医药投资人兼畅销书作者 小野酱;知名脱口秀演员兼现役创业者 史炎

本期精彩要点:

·从上海是中国最早的“网红城市”。一个证据藏在英文词典里,Shanghai曾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一个动词被收录,用来形容“被误导而产生奇幻漂流”的体验。而今天,“网红城市”的成型仍然没有摆脱这种特殊的路径,这个标签或许意味着这个地区没有到达一个“发展特别均衡”的状态。(02:25)

·网红城市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被动策略”。因为成为“网红”最重要的资源“注意力”,本身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就像资本的热钱一样,它总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配置,这就让“网红城市”的机遇无法主动创造。包括淄博在尝试以“烧烤”出圈之前,也曾经尝试过以“蹴鞠故乡”等方式寻求关注(08:07)。

·除了“被动策略”,“网红”更是是无法被复制的非标品。温铁军教授曾经这样讨论过“社会科学”概念的矛盾之处,即:“社会科学之所以不能称之为科学,是因为社会科学是不能被实验的”“科学一定要在给定的条件下沿着一条技术路线得到一个既定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可以被重复实现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淄博经验”仅供参考,无法复制(12:38)。

·“网红城市”诞生在web3.0时代,是内容载体足够丰富,大众注意力彻底线上化的产物。这会导致一个结果,全产业链里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在被无差别地曝光,不断地被纳入到交易当中,“所有资源全部被资本化”。很多的新的投资点就此出现——当然这更考验投资者的“功底”,因为要追求更高的收益率,本质最主要还是要发现稀缺的东西,发现水面下的项目,而不是去轮盘水面上的项目。(19:37)

·成为“网红”对于一个需要融资的创业者,重要吗?可能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他会获得对大众市场的定义权。也可能不重要,因为投资要追求独特性的。尤其是在文化消费类赛道上,投资者会经常发现项目的独特性和它的规模性是相反的。(26:00)

·你希望你工作生活的地方变得网红吗?对于这个问题,市民、消费者(旅客)、创业者、投资人的答案一定会产生分歧。海明威的一句话,或许是我们面对“大网红时代”最好的态度——“不要去寻求刺激,让刺激找上门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这件事情,然后思考“对策”。(32:03)

·VC集体去某个网红城市的内在动因是什么?首先是一线城市的机会已经饱和,其次是过去以60后年龄阶层为主导的老派VC/PE们已经跟不上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促成了一批新基金与“新一线”一拍即合(39:30)。

·如果没有网红,城市本身的意义是什么?社会学名作说“稀缺虽然短期内带给我们专注,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具体到淄博,我们可能会遗忘了淄博曾经是一座在疫情期间,为全国提供充足“布洛芬”供应的英雄城市;我们可能会忽略了淄博的走红,更强调了“人口净流入”的重要性(49:08)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