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伟大钢琴家《舒拉·切尔卡斯基》
35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舒拉·切尔卡斯基》

这张专辑收录了舒拉·切尔卡斯基的演奏录音,包括肖邦的全套《练习曲》、《前奏曲》、《第三钢琴奏鸣曲》等钢琴独奏作品。舒拉·切尔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1911.10.7-1995.12.27)俄裔美国钢琴家,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俄国革命时全家移居美国,曾师从约瑟夫·霍夫曼,还差点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学生。据说他在练习钢琴时经常用 “半速”去演奏,力求精准的控制键盘和弹出绝妙的音色。这也是他的演奏一直很慢的缘故。切尔卡斯基的肖邦是十分有特色的,这已经被很多人表示认可。尤其是夜曲、玛祖卡和奏鸣曲,触键很透彻,层次非常明晰,有一种冰清玉洁的诗意在里面。他演奏的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很好的体现了这点。这是一个极端浪漫的乐章,需要在钢琴的分句和推进上非常注意,其次就是对音色的处理,需要仔细推敲,才能把肖邦那种羞涩的恋情般的感觉完美地展现出来。夜曲他演的好慢,甚至比阿劳的还要慢些。同样,速度一慢,那些诗意的东西就很容易地展示出来了,这在所有的作品都有类似的机理。切尔卡斯基有自己的特殊形象,他在钢琴上的表演手法变化万千,近似一个淘气的小精灵。这位个子矮小的钢琴家出场时总是快步走上舞台,面带神秘的微笑向听众致意,好像手中自有诀窍。由于他这种神态,有时往往使人不太习惯,但当他手触琴键,响起美妙的音乐,马上会使你感受到其新鲜的效应。他的演奏确实给听众带来了愉快。切尔卡斯基以演奏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为主,被认为是拉赫曼尼诺夫、戈多夫斯基、列文涅、霍夫曼、霍罗威茨所代表的浪漫钢琴演奏传统的最后一人。他的演奏既有高超的技巧和多变的音色层次,又有丰富的想象力。
节目(59)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芭托莉《莫扎特·歌剧咏叹调》
--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芭托莉演唱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由捷尔吉·菲舍尔指挥的维也纳室内乐团担任伴奏。芭托莉的低音区发挥十分出色,这也是大多数女中音薄弱的环节,她的声音爆发力很强,音色丰满、音量大。芭托莉的音色、表演能够与伟大的歌剧女神卡拉丝媲美,她演唱的莫扎特角色得到广泛认同。专辑中明亮深厚的女高音之声,芭托莉依然扮演的无与伦比。同样的咏叹调,在节奏的把握上、运腔的处理上、音色的发挥上……年轻时代的青春光彩在歌唱家身上得到了完满的体现,水润十足、弹性丰厚、花腔玲珑浮凸。 整个录音室内乐氛围浓郁、洛可可味道十足。芭托莉技巧娴熟、花腔与高音自然、气息顺畅,演唱富有戏剧性,深情时还能控制音量轻柔舒缓。其中《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两首咏叹调可圈可点。维也纳音乐厅回声略长,增加气势但略渲染过度。末尾两首冷门音乐会咏叹调很有趣,甚至用上管风琴伴奏。
布伦德尔《传奇的早期录音》
15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62-1963年录制的贝多芬钢琴作品,包括三部钢琴协奏曲、21部钢琴奏鸣曲和多首变奏曲。布伦德尔是20世纪德奥钢琴学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的演奏风格继承德奥体系的传统,注重乐曲结构和内在张力,以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而见长。善于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音色变化细腻、情感丰富深邃,对所品的诠释深刻完美,充分表现出“学者型”钢琴家的艺术特色。
詹姆斯·高威《黄金般的长笛》
85
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1939年12月8日-)北爱尔兰长笛演奏家。素有“魔笛”之称的詹姆斯·高威对古典音乐的表现拥有无人可及的高超技巧,他魅力超凡的演奏几乎超越了所有音乐上的界线。他吹奏出的独特的音色、高深的音乐修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使他成为最受尊敬和最出色的艺术家。 詹姆斯·高威是一名古典音乐家,但是他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古典音乐圈,从爵士乐到世界音乐,从电影音乐到流行,高威在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一般说来大多数乐手都坚守自己的领域,因为一旦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可能因为失败的尝试而危及声誉。但是高威在古典音乐之外的尝试,不仅没有影响他的大师声望,而且吸引了各种不一样的听众群,让高威在世界各地享有超级明星般地号召力。 就像音乐家杂志所说的“毫无疑问,詹姆斯·高威,已成为长笛的传奇。”另外,CDReview的“一听就令人难忘的音乐”、FonoForum称为“黄金般的长笛”及TaleZurich说“詹姆斯·高威是少数古典乐手中真正懂得流行演奏乐的人”等称誉都再再说明,詹姆斯·高威的长笛演奏,早已摆脱乐团中配角的局面,他使长笛成为主角,并给了它多变化的角色,说他赋与了长笛新生命绝对不为过,他也将使他自己和长笛,在音乐史下留下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安德烈·普列文》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安德烈·普列文》
这张专辑收录了安德烈·普列文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普朗克、肖斯塔科维奇、格什温的钢琴作品。其中普列文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莫扎特《第十七钢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是莫扎特1784年作品,和《第十四钢琴协奏曲》都是为维也维钢琴家芭芭拉·普洛伊尔而写。本套专辑收录的另一部协奏曲风格与莫扎特完全不同。这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1933年完成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肖斯塔科维奇这部协奏曲的终乐章里,小号与钢琴几乎扮演同等重要的地位,就像肖斯塔科维奇向俄罗斯传统协奏曲创作模式的挑战。在伯恩斯坦与纽约爱乐乐团的协奏下,普列文把这部协奏曲弹得极其光彩耀眼。另外两部协奏曲分别是格什温《F大调协奏曲》以及《蓝色狂想曲》,由普列文独奏并指挥匹兹堡交响乐团。《F大调协奏曲》是在《蓝色狂想曲》大获成功后,由指挥家达姆罗希指挥首演。多年来,以演奏传统严肃乐曲为主的钢琴家虽然个个技巧高超,但是都无法掌握到这两部协奏曲的精髓,因为他们不了解爵士乐。这对普列文来说当然不是问题,因为他能够完全的掌握《F大调协奏曲》与《蓝色狂想曲》里的爵士成分。 普列文也经常演奏普朗克的作品。普朗克和格什温都是非常优秀的钢琴家,但是普朗克不只写作器乐曲,他也创作管弦乐曲。虽然钢琴老师维纳一直鼓励他朝作曲发展,普朗克的作曲技巧几乎可以说是无师自通。《田园曲》、《触技曲》与《赞美诗》这三首小品看来简单,事实上却非常不容易演奏。其中如烈火般《触技曲》是最常演出的一首。即使音符如同地震般的涌出,音乐中仍不乏诗意的《急板》是霍洛维兹最喜欢的安可曲,也是普朗克在1934年题献给霍洛维兹的作品。
30
29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3)》
这张专辑收录了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的演奏录音,包括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舒曼的钢琴作品。 李赫特演奏《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概念,尤其第一乐章采取的速度常造成争议话题。在初始的序奏和弦后,他按着采取让人侧目的慢速度。无疑地,这是李赫特突显本曲结构的方法。他早年的同曲目录音(1957年,桑德林指挥)也采取相同的速度。本唱片收录的是与威兹罗基合作的后期版本,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还有终乐章的火热结束。李赫特认为该段落需要一点临场式的即兴处理,所以他故意让钢琴超前乐团一点。李赫特与威兹罗基合作录制这版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背景颇不寻常,1956年DG唱片公司派员到布拉格,想录制李赫特演奏的舒曼作品。那次录音相当成功,所以DG马上决定要与李赫特多录一些唱片。但当时李赫特还不能自由出入西方,1959年DG便再派一组录音人员到波兰华沙录音。录音前,他们找来的钢琴频出状况,演奏相当不稳定,使录音不得不暂停。当技术人员调整钢琴时,李赫特不但没有怨声连连,反而在一旁认真聆听每个音,并提供调整的必要建议。 李赫特的敬业态度和完美主义,充份表现在这里六首前奏曲(从作品23到作品32)。根据录音师威德哈根(Heinz Wildhaqen)的回忆,李赫特花了极长的时间录制c小调(作品23-7)和g小调(作品23-5)前奏曲,直至完全满意为止。录音之中并没有任何技巧疏失问题,只是因为李赫特希望达到足够的清晰、力与美的完全融合。李赫特演奏的降B大调前奏曲(作品23-2)无疑是经典之作,即便他十二年后重新录音都无法超越先前的成就。在旧版本中,李赫特的左手有着巨大而强悍的力度。
133
40
勃拉姆斯、法朗克《小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法朗克《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勃拉姆斯和法朗克的小提琴奏鸣曲。奥伊斯特拉赫有着非凡的音乐才能和高深的艺术修养,以充满诗意般的抒情性演奏见长,有着惊人的表现力和精深的技巧,演奏风格纯朴庄重,富于热情,能使音乐达到十分高超的艺术境界,他那甜美、纯净的音色和激动人心的感情,强烈地打动着听众的心灵,被誉为是“莫斯科的帕格尼尼”,并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和斯大林、列宁奖金。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 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具有深不可测的情感内涵,那种热情、博爱的精神,使他的琴音具有声无限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位法国小提琴家曾说:“奥伊斯特拉赫是我一生听过的最完美的小提琴家,这种完美不仅由于他的技术足以和海菲茨匹敌的缘故,尤其难得可贵的是这种技术已经完全溶化在音乐之中。他的演奏是多么地诚挚而高尚啊!他的演奏经常表现出宏伟壮观的气魄,那雄浑的力度会打开每一个听者心灵的大门,他的音色时常流露出柔和和温暖,如同深情的阳光一般。” 他的演奏气质中具有一种悲剧的力量,将蕴含在俄罗斯民族心中无数世代的独特的心灵感受传达了出来。他的演奏中那种“悲天悯人”的巨大同情心使他的琴音挖掘音乐本身最深处的深刻的人性善的信念,这是非具备最博大的人性的人所有能及的。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完成于1888年,是他三首奏鸣曲中最为饱满、光辉的一首。作品充满戏剧性色彩,情绪转换幅度较大,钢琴声部和小提琴声部有机地融为一体,结构也扩充为四个乐章。晚年的勃拉姆斯因好友的去世感到悲观与宿命,愁绪与伤感隐含在作品中,但最终还是以积极肯定的态度赞美生活,体现出信念与希望。 法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完成于1886年,是作曲家献给小提琴名家依萨伊的结婚礼物。作品曲式结构丰富,旋律甜美阴柔;音调色彩多端,半音穿梭密集;情绪亢奋缠绵,内心喜悦冷静,带很强的内省挚诚与神秘气氛。
179
8
塔卡契四重奏《海顿六首弦乐四重奏》
塔卡契四重奏《海顿六首弦乐四重奏》
这张双CD专辑收录了海顿的6部“艾尔道迪”弦乐四重奏(作品76),由塔卡契弦乐四重奏团演奏。 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 在弦乐四重奏中,海顿采用“说话的原则”,即各声部彼此像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感。莫扎特说:“从海顿那里我才第一次学会了写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在交响曲中,他“确立了以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性发展原则,废除了数字低音的传统,以及开始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这些,都给予莫扎特和贝多芬很大的启迪。 1797年前后,六十五岁的海顿完成了其一生最为优秀的一套弦乐四重奏:《“艾尔道迪”四重奏》作品76(第75号至第80号),题献给艾尔道迪伯爵。整套作品首先是四件乐器更加地位均等、互有特性,很好地体现出相互对话的原则。其次是主题带有浪漫主义性格和浓郁的民间特色,被赋予更生动的节奏活力,更丰富的和声色彩,创作手法更为精致大胆。尤其是其中的《五度》、《皇帝》、《日出》三首带标题的四重奏更是传世佳作,知名度极高。
34
24
绝对的声音2018
绝对的声音2018
空气中飘扬着漫妙的音乐,穿着丝绸睡衣的少女,脸庞宛如珍珠般的闪亮,蹲坐在一旁的伴读女孩,用甜美的声音朗读着优美诗句。无数人在叶慈的诗句中追逐着美丽青春与浪漫,光阴之神彷彿听见小夜曲的依恋,悄悄走进画中角落安静地微笑着,和叶慈的诗句一起让时间慢慢停驻下来。 这张专辑用最美的音乐,陪你度过这静谧的美好时光。由刚庆祝八十大寿的挪威国宝级小提琴大师亚弗·泰勒弗森演奏悠扬唯美的《小夜曲》拉开序幕。接着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天使女伶”第一代成员的梅雅,演唱凄美的《你让我想起》;瑞典知名歌手班尼·博格怀念爱妻的《早安,我的爱》温暖感人;音响迷最爱的英格·玛丽演唱阿巴合唱团的经典《当尘埃落定》;多才多艺的安珀·璐芭演唱自弹自唱的创作《再见你最后一眼》,望向情人的最后一眼,显得深情无比;以“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为背景的《乐队演奏着“甜心玛丽”》绝望中带着无比的怀念与爱慕。 挪威男歌手伏·福罗塔与女儿共同演唱汤尼·冯·查德充满浓浓的乡村风情的《明天就要来临》;发烧天后芭菠·杨格演唱史汀的歌曲,光是用想的就觉得有趣,你怎么能错过这首《英国人在纽约》?;创作歌手尼可拉斯·伦丁邀请具有绝美声线的女歌手克莉丝汀·安帕洛共同演绎《改变》,控诉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世界级的口琴大师西格蒙·葛洛文吹奏着银色口琴,悠扬的音色与交响乐团交织出一曲《米勒男孩漫步曲》,流畅欢乐,让人也想随之起舞;深受歌迷喜爱的德国女歌手莎比·欧演唱《玻璃海》,再展优异的演唱实力;北欧钢琴诗人凯特尔·毕卓斯坦《如果只有》,用沉静的音符带给你最深的感动。最后则以擅长谱写绝美旋律的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创作的《一位伟大艺术家的回忆》钢琴三重奏为这张专辑画下完美句点。
458
14
拉罗查《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钢琴小品
拉罗查《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钢琴小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与梅塔指挥的洛杉矶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附带她独奏的贝多芬《七首钢琴小品》。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作品73,作于1808-1811年。此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此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此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此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七首钢琴小品》作品33,于1803年在维也纳出版,其中大部分为波恩时代作品。 1、近似稍快的快板的优美的行板,降E大调,小回旋曲式; 2、谐谑曲,C大调,均衡的三段体; 3、稍快的快板,F大调、由二段体的优雅旋律与拥有间奏性节奏的副主题构成; 4、行板,A大调,三段体; 5、不太快的快板,C大调; 6、近似行板的稍快的快板,D大调; 7、急板,主题有谐谑曲性格,降A大调。
57
10
朗帕尔、拉斯金《长笛与竖琴的对话》
朗帕尔、拉斯金《长笛与竖琴的对话》
这张专辑是长笛演奏家朗帕尔(Jean-Pierre Rampal)与竖琴演奏家拉斯金(Lily Laskine)合作的录音。 专辑第一首,长笛与竖琴以对话的方式,展示了《绿袖》这首古老的英格兰民歌那朴素动人的美妙旋律。克鲁姆菲欧兹的《F大调长笛和竖琴奏鸣曲》是一首典型的法国作品,这首动人的长笛曲依旧保留了一些古典乐派的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G大调长笛与竖琴的引子和变奏》中,罗西尼成功地运用了歌剧序曲的创作手法,这个别出心裁的处理让我们想起他的著名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灰姑娘》。 被德彪西喻为“情种”的福雷,其和谐而精妙的《摇篮曲》中两种色彩差异极大的乐器组合表明了当时音乐领域的一个创新,这也许就是现代音乐的雏形。 《为长笛和竖琴而作的间奏曲》充分显示了伊贝尔在节奏与和声方面的非凡才华。乐曲一直用两种乐器的对话渐进发展,其舞曲风音乐万为自然优美。达玛斯的《长笛与竖琴奏鸣曲》是专为本专辑的表演者朗帕尔和拉斯金而创作的。是一个集丰富的器乐技巧与音乐美感于一身的美妙作品。德彪西的《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是他晚期创作的著名作品之一,乐曲中三种乐器的节奏和色彩的高妙把握,魔幻般地勾起了人们对整个法国音乐历史的回忆。德彪西所创造的独特的音乐语言,使他的名字载入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长笛与竖琴的法式浪漫,让聆听者充分地体悟到恬静幽雅的景致与内涵。
10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