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睿燃专辑

郭睿燃专辑

我将把我学习的一些音频分享给大家, 见证我实践高效学习的路程。 希望你也能找到高效学习的正确道路, 善用我们宝贵的生命。
节目(5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敬天爱人29

敬天爱人29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敬天爱人29
关注
夏韵洁的专辑
--
我很喜欢阅读, 我愿意与你一起分享!
郭睿燃专辑
--
我将把我学习的一些音频分享给大家, 见证我实践高效学习的路程。 希望你也能找到高效学习的正确道路, 善用我们宝贵的生命。
杜沁颖专辑
48
阅读使人进步, 阅读使人开阔眼界, 阅读使人身心愉快!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54
414
米凯兰杰利《精选集(第二辑)》
米凯兰杰利《精选集(第二辑)》
这套合辑是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精选集(第二辑),收录了他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格里格、加卢皮、莫扎特、舒曼、雷斯庇基、斯卡拉蒂、德彪西、勃拉姆斯、李斯特、巴赫、舒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录音涵盖的时间很长,从1949年至1988年近40年。 米凯兰杰利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利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丽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利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
92
柯尔托的艺术(第一辑)肖邦钢琴作品
柯尔托的艺术(第一辑)肖邦钢琴作品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柯尔托演奏的肖邦钢琴作品。最让人满意的是选择曲目都是最佳版本,很多录音都是首次出现,直到现在很多录音仍然都是其独占录音。不论在选曲上、音效上还是制作上都属世界顶级水平,至今都难以超越,是柯尔托演奏录音收藏的首选。这套录音的转制、制作极为精细,不但选曲尽善尽美、音效也极为完美。 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1877-1962) 法国钢琴家、指挥家。他演奏的肖邦作品享有盛誉,虽是以性格和智慧取胜,而不是以准确见长。他的演奏追求高贵的气质、抒情性与迷人的音色的结合,他演奏的舒曼与肖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丽和细腻,强调了他们丰富的表情。 ​ 许多乐迷喜欢柯尔托的重要原因是他弹琴相当“有趣”。虽然经常有人诟病他的技术,把他当作技术精准的波利尼、布伦德尔的“对立面”来谈论,在柯尔托晚年演奏肖邦《练习曲》的录音中,弹错、碰错的琴键不在少数。而弹错音或者技术退化并不影响他是个“有趣”的人,也不影响他是个有想法的钢琴家。钢琴是乐器、音乐是内心的声音,就像没有遗憾的生命是不通人情并且非常可怕的。 很多钢琴家都录制过肖邦《练习曲》,但柯尔托的演奏还是让人惊叹,虽然他的唱片没有立体声录音给人带来的那种感官满足,但是其中包含的内容简直可以用丰盛来形容,每听一次,几乎都有新的发现,很多小细节就像遗落在草地里的露珠,轻轻拨开草叶,才能看到它闪闪发光,但即使你不去费心思索,它们也默默发光,为一片草地增添青翠。 因为他的音乐太与众不同,很多旋律线的勾勒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柯尔托的演奏严格尊重乐谱,只不过他有一双透视的眼睛,能看到乐谱中隐藏着的音乐;他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能够捕捉众多音符中,有关联的其中几个,将他们穿成一串闪闪发光;他有冷静而充满想象力的大脑,让他不知疲惫地寻找音乐中的各种趣味,并想尽一切办法呈现出来。 柯尔托演奏中所营造的诗意和舒适的氛围,有时也带着一些忧郁的色调。他是有史以来最善于沟通的音乐家之一,从把听众深深地带入他的音乐世界这方面来讲,他从未失败过。他的音乐打动听者,总能给人一种期许中的美好境界。
--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