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伯的柔板

巴伯的柔板

这张专辑收录了8种以不同方式演奏的《巴伯的柔板》,有管弦乐队的、长笛的、铜管乐的、弦乐四重奏的版本,各具特色。 尽管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也许写过许多更为伟大和重要的作品,但就声誉或广受欢迎的程度而言,没有一首可以和他创作的弦乐柔板相提并论。这首柔板原先是巴伯的《B小调弦乐四重奏》的一个部分,创作于1936年,同一年马格丽特·米切尔写完了她的史诗般的小说《飘》,《生活》杂志也开始出版。1937年,巴伯把它从弦乐四重奏里剥离出来,扩写成可以为管弦乐团独立演奏的小型室内乐作品。1938年11月5日,这首作品由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指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首演。
节目(8)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古尔达《1966-79年斯图加特音乐会》
--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古尔达1966-1979年在斯图加特的独奏音乐会录音。这些录音的时间横跨14年,包括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几部钢琴奏鸣曲、亨德尔的组曲、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德彪西的前奏曲等等,最后还有爵士钢琴三重奏的即兴演奏,内容非常丰富、演奏极为精彩,古尔达在舞台上做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 古尔达早年以诠释贝多芬钢琴音乐闻名于世,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贝多芬诠释者之一”。在这套合辑中,他演奏的贝多芬“悲怆”、“暴风雨”、“锤子键琴”等几部奏鸣曲,有超乎古典精神的新生命力,行云流水、洒脱自然。古尔达对钢琴音色和音乐空间感的营造有着相当精准的把握,对莫扎特、巴赫、舒伯特、德彪西等名家作品同样深有见解。 古尔达尝试将古典乐与爵士乐融合在一起,1968年在奥地利成立“即兴创作音乐学校”。他对音乐教育的观点是:“孩子们必须先会在钢琴(或其他乐器)上面敲敲打打,弹出自己喜欢的声音,让他们发生兴趣,情不自禁爱上它,然后再学认谱”。但有时候,这种特立独行并不能被传统所接待,维也纳乐评家将他贴上“古典乐的叛离者”标签,归纳为爵士乐派,对此,古尔达非常不能苟同,在他看来,音乐就是音乐,没有什么古典、现代的界限分别。
内维尔·马里纳《伦敦录音辑》
25
这套专辑是马里纳爵士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1990-1995年期间在伦敦的演奏录音。收录了普赛尔、博伊斯、门德尔松、亚当、马斯奈、埃尔加、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内维尔·马里纳(Neville Marriner,1924年4月15日-2016年10月2日)英国指挥家和小提琴家。1956年,32岁的马里纳应伦敦圣马丁教堂之邀筹办晚祷音乐会,次年即创建了著名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全称“田园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并一直担任团长至1978年。圣马丁室内乐团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室内乐团,它的合奏效果极其纯静和细腻,乐队的音色甜美而富有润泽感,其织体和层次亦显得非常清晰和有条理。人们在听了这个乐队的演奏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乐队具有着丰富的魁力和极有修养的艺术情趣,以上这一切特点的形成,其主要的功绩都应该归功于马里纳对这个乐团的长期培养和训练。
加洛斯《泰勒曼·无伴奏长笛幻想曲》
27
这张专辑是长笛演奏家加洛斯演奏泰勒曼的12首《无伴奏长笛幻想曲》。这12首作品小巧精致、表演技法高深、旋律宁静自然。 帕特里克·加洛斯(Patrick Gallois,1956-)法国长笛演奏家。十七岁进入巴黎音乐院师从朗帕尔与拉卢,毕业后在里尔爱乐管弦乐团担任长笛首席,二十一岁应聘担任法国国家管弦乐团长笛首席与独奏家。加洛斯被认为是当今长笛演奏家中最杰出之一,也被认为是世界为数不多能超越音乐形式的伟大灵魂演奏家。他的长笛不仅醇厚而且飘逸,不仅圆润而且结实,不仅亮丽而且温暖。 泰勒曼的作品中总有源源不断的乐思、酣畅而活泼的旋律、强烈的节奏对比,以及漂亮的对位法技巧。泰勒曼的许多作品都是为世俗大众而作的,故而通俗易懂,不似巴赫的深刻和内省。 泰勒曼的作品有较多的内心流露,却不失巴洛克优雅清新的风度。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都不会过度,用一种练达的幽默去化解,也没有高姿态艺术家的严肃,流畅丰富的乐音让空气里充满愉快气氛,不必竖起耳朵,很舒服的音符就递送给你。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
这张专辑收录了伊格纳西·扬·帕德雷夫斯基的演奏录音,包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 伊格纳西·扬·帕德雷夫斯基(Ignacy jan Paderewski,1860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9日)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政治家、外交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之一,1919年曾出任波兰总理,并兼任外交部长。帕德雷夫斯基1860年出生于波兰波多利亚,1941年在纽约逝世。帕德雷夫斯基在华沙音乐院跟随斯特罗布尔、雅诺塔与施洛泽学习钢琴,1878年毕业后留在音乐院担任钢琴教员,后来取道柏林前往维也纳师从莱舍帝茨基。帕德雷夫斯基1885年在华沙举办第一场音乐会,曲目全是自己的作品,接下来又到巴黎(1889)、伦敦(1890)、纽约(1891)与澳洲(1904)演出。在美国巡演期间(1891-92),帕德雷夫斯基一共演奏一百一十七场音乐会。波士顿交响乐团在19O9年演出帕德雷夫斯基《b小调交响曲》。帕德雷夫斯基在1915年放弃巡回演出,转而献身投入波兰独立运动,1919年担任波兰总理,1921年辞去该职,1922年再度成为职业钢琴家,最后一次到美国巡回演出是在1940年。波兰、法国与英国政府授予帕德雷夫斯基不少勋章,多所大学也赠予地荣誉博士学位。帕德雷夫斯基的历史地位来自于他如何同时身兼作曲家、钢琴家与政治家三重角色。他的演奏特色在于柔软而且动态对比极广。
84
37
李斯特《死之舞、两部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死之舞、两部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碧翠丝·贝瑞特与马斯蒙代特指挥的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李斯特《死之舞》、《第一、二钢琴协奏曲》。贝森朵夫艺术家、瑞士钢琴家碧翠丝·贝瑞特(Beatrice Berrut),显然是个难得一见的金发美人。她不仅拥有精致的容貌、优雅的气质,同时也有着令人信服的钢琴演奏实力。美貌与才华的兼具,在她身上得以完美体现。这位女神级钢琴家曾被国际媒体多次赞美,他们评价她是“天赋秉异的钢琴家”,评价她的演奏“深刻,感性,生动,细腻”,是“充满美感的卓越演奏”。 为钢琴和乐队所作的《死之舞》作品126,写于1838年,在1849年完成。此曲作于李斯特在意大利旅行期间。据说是他在比萨的寺院墓地“圣洁之野”看到奥卡纳的壁画《死的胜利》所得的灵感。此画描述代表死神的老妇人想把一群狩猎归途的盛装男女踩于脚下,而天使把一部分得救的运到天国,另一部分无法拯救的则由恶魔运到火山上,送入熊熊烈火。此曲是中世纪古老圣歌《末日经》的变奏曲。《末日经》长久一直在罗马教会的弥撒中使用。共5个变奏,第一变奏为中庸的快板;第二变奏钢琴左手进行主题,右手奏六连音符;第三变奏活泼地,谐谑曲风格;第四变奏慢板,钢琴以卡农的方式开始,接着有一段华彩,后速度加快至急板;第五变奏钢琴以赋格方式开始,接着有长大的华彩,然后变成谐谑的稍快板,钢琴在快速表达中形成华丽的结尾。 《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24,作于1839年。 《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25,作于1839年。此曲是抒情而充满诗意的,狂想曲型的。
19
9
波切利《我的圣诞节》
波切利《我的圣诞节》
这张专辑是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圣诞歌曲辑。专辑同时囊括全美圣诞专辑榜与古典跨界专辑榜的双料冠军,超越了莎拉·布莱曼、约翰·威廉斯、伦敦管弦乐团所保持的纪录,成为古典跨界榜创榜以来拥有最多张冠军专辑的艺人。 这张专辑由波切利亲自选曲,架构出一个圣诞音乐地球村。而大卫·佛斯特独特细致的制作编曲功力,则赋予了经典另一种风貌,却又同时忠于原作韵味,质感浑然天成。从让教皇约翰·保禄二世感动落泪的招牌名曲《I Believe》,到13世纪传唱至今的圣歌《Adeste Fideles》,波切利展现了他多变而宽广的音域,在蝉连多年史上最畅销单曲的《White Christmas》中,可以听到波切利软语呢喃般的优雅声线;《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则充满感染力且趣味盎然;由金·凯瑞主演的电影《圣诞夜怪谭》主题曲《God Bless Us Everyone》,波切利魔力般的歌声为狄更斯的小说做了最佳注解;在《The Lord’s Prayer》中,更是超越歌唱极限,带来最具情感张力与流动力的声音演出。 如同拆开圣诞礼物般,波切利也为乐迷们带来惊喜,一次邀集了四大音乐领域的天后为专辑献声。与灵魂歌姬玛丽·布莱姬合唱震撼心弦的《What Child Is This》;和节奏蓝调女伶娜妲莉·高重新诠释父亲纳京高的畅销名曲《The Christmas Song》;还邀请了英国极受欢迎的威尔斯跨界女声凯瑟琳·詹金斯合唱《I Believe》;在DVD中则是和叱吒全美乡村乐坛30年的传奇天后蕾芭·麦肯泰尔携手合作《Blue Christmas》。此外,波切利还流露了童真趣味,与Jim Henson所创造的猪小妹、科密特青蛙等布偶群(The Muppets)一起合唱欢乐的《Jingle Bells》。 岁末时分,全世界都沉浸在节庆的欢愉氛围中,波切利衷心希望这张专辑能够暂时隔阻世间的纷扰,为人们带来喜悦和平静。收到这份美丽的音乐礼物,相信没有人会失望。
37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