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 从近代越剧到德国古典乐,看文化生产的“既要又要”

00:00
42:15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透镜LENSWAVE

透镜LENSWAVE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透镜LENSWAVE
关注
透镜LENSWAVE
171
7年来,南都观察以文章的形式,向读者提供各种视角的社会观察与观点,尝试与读者一起探讨公共问题,寻找思考的路径与可能性。同时,编辑部自己也在探索,这个内容是否读者的关注焦点?这样的表达是否读者友好?还有什么其他的传播方式,能帮我们到达更多的读者,传递更多的内容? 这是我们推出这个播客栏目的初衷,在信息传播方式和不同场景下读者需求越来越多元的今天,尝试通过听觉来传递一些不同的东西。 这个播客会是与“南都观察家”并行的栏目,在后者继续坚持理性思考,通过结构严谨的论述来研究问题时,新生的播客栏目会采取相对轻松的、与嘉宾聊天的方式,然而,我们的话题依然会是一贯以来的风格:去观察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去思考和想象各种可能性。 因此我们把这个新生的栏目命名为“透镜LENSWAVE”,一方面,希望它可以成为一面透镜,帮助我们去看到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不那么明显的一些事物,另一方面,也希望它是一个浪潮,推动着我们向前。
透镜LENSWAVE
17
7年来,南都观察以文章的形式,向读者提供各种视角的社会观察与观点,尝试与读者一起探讨公共问题,寻找思考的路径与可能性。同时,编辑部自己也在探索,这个内容是否读者的关注焦点?这样的表达是否读者友好?还有什么其他的传播方式,能帮我们到达更多的读者,传递更多的内容? 这是我们推出这个播客栏目的初衷,在信息传播方式和不同场景下读者需求越来越多元的今天,尝试通过听觉来传递一些不同的东西。 这个播客会是与“南都观察家”并行的栏目,在后者继续坚持理性思考,通过结构严谨的论述来研究问题时,新生的播客栏目会采取相对轻松的、与嘉宾聊天的方式,然而,我们的话题依然会是一贯以来的风格:去观察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去思考和想象各种可能性。 因此我们把这个新生的栏目命名为“透镜LENSWAVE”,一方面,希望它可以成为一面透镜,帮助我们去看到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不那么明显的一些事物,另一方面,也希望它是一个浪潮,推动着我们向前。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2023年5月,何赛飞在一档戏曲比赛节目中痛批一些院团忽视本剧种培育、青年演员培养的现象,发出“戏呢?钱呢?”的诘问,在网上引发对传统戏曲发展困境的广泛讨论。传统戏曲在当下的式微和生产动力不足,是众多文化遗产面临的共同问题。从更大的视野来看,文化遗产属于文化生产机制中的一环。当我们试图讨论传统剧种等文化遗产的保育问题时,不妨回到文化生产机制规律的主线上,来看看古今中外的文化生产是如何运作的。

传统戏剧与其他文化遗产有何不同?近代以来的越剧如何一跃而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文化生产如何能“既要又要”,在坚守艺术性的同时,又能赚到钱?从德国古典乐、日本睡魔祭到台湾霹雳布袋戏,我们能从这些成功的文化遗产活化案例中看到什么?请听本期嘉宾维舟带来的精彩分享。

-本期对谈-

主播:何能

嘉宾:维舟(书评人,专栏作家)

-收听指南-

01:23 文化生产机制的三个阶段

05:37 由市场需求生发而来的传统戏曲

09:41 从越剧到百老汇,作为戏剧生产机制核心的观众

19:15 文化生产如何能在坚守艺术性的同时,又能赚到钱?

30:00 德国古典乐、日本睡魔祭和台湾霹雳布袋戏,文化遗产怎么活化?

35:58 文化消费的细分市场与城乡差异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