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for Jazz
100

Why for Jazz

主播:
Why for Jazz 是 Y4 旗下的一档关于爵士乐的音频播客。我们主张爵士不应该只是一种音乐类型,它更为当代都市生活提供了一种可以参考的可能性。我们的口号是:即兴即合理。
Why for Jazz 是 Y4 旗下的一档关于爵士乐的音频播客。我们主张爵士不应该只是一种音乐类型,它更为当代都市生活提供了一种可以参考的可能性。我们的口号是:即兴即合理。
节目(103)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大家都在听
查理·帕克《大鸟:1941-1953》
查理·帕克《大鸟:1941-1953》
这张专辑是中音萨克斯演奏家查理·帕克1941年-1953年的录音精选,收录了24首作品。 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绰号“Bird(大鸟)”,1920年8月29日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堪萨斯。他是爵士史上最伟大的中音萨克斯手,更是爵士史上最才气纵横的萨克斯手,帕克是一位极具个性的音乐家,14岁时中途辍学,一心钻研音乐。1937年帕克加盟杰·麦克夏的乐队。1940年,与这支乐队合作录制了首张唱片,其中乐曲《好女士》和《杜鹃玫瑰》里有他精彩的萨克斯管独奏;同年,帕克与迪兹·吉莱斯皮在一次即兴演奏会上相遇,他们一拍即合并成了爵士乐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对搭档。 1945年,帕克与吉莱斯皮合作录制的《高水平的演奏》、《迪兹的情绪》、《肖,不用多说了》、《咸花生》和《暖房》等专辑,震惊了爵士乐坛。1947年,帕克率先组织了包括迈尔斯·戴维斯、杜克、乔丹、汤米·鲍特和马克斯·罗奇在内的五重奏,他们合作的非常成功并将波普爵士乐带入了佳境。 1947-1951年,帕克的音乐事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949年,帕克转投诺曼·格兰兹的神韵唱片公司,并开始与弦乐队合作录音,以了结自己多年来的夙愿。此后,帕克在作曲上的成就也非常显著,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人类学》、《鸟类学》、《苹果饼》、《柯柯》以及布鲁斯作品《是时候了》、《帕克的心情》等。Charlie Parker也是对整个爵士乐发展造成决定性影响的乐手。在他担任领班期间,旗下更包括了年轻的Miles Davis等众多后来的大师乐手,在咆勃爵士乐史上他与钢琴手Bud Powell、小号手Dizzy Gillespie三人被公认为咆勃爵士的领导先驱。Charlie Parker的吹奏技巧无与伦比,无论在小编制当中的引领乐句转折,或是在堪萨斯市Big Band俱乐部里光芒四射的独奏桥段,不管Parker再怎么吸毒、饮酒狂欢、放纵声色,只要他含起萨克斯风吹口,吹奏出的每一段旋律都是空前绝后般地惊才绝豔。与小号手Dizzy Gillespie并肩齐步飙奏时,节奏速度彷佛达到非人的“魔鬼”境界。将精力与天赋同时放在毒品的火焰中两头燃烧的Parker死时才三十五岁,医生检验他的身体时却觉得像是六十五岁的苍老躯体。他的影响无远弗届,Miles Davis晚年曾说:“如果没有Parker,今天的爵士乐听起来将完全不同”,诚如其言。
66
24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
这张专辑是乌克兰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合唱团:贝尔格莱德歌剧院合唱团、北德广播合唱团、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拉慕鲁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新爱乐管弦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西班牙广播电视交响乐团。 伊戈尔·马克维奇(Igor Markevitch,1912-1983)乌克兰指挥家、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受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影响较大,有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在指挥方面,他特别擅长诠释斯特拉文斯基和柴科夫斯基、柏辽兹的作品。 这张专辑除了第四交响曲的演绎略有争议外,完全可列居最出色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全集之一,至少能与著名的穆拉文斯基版本相媲美.另一项发现是马凯维奇指挥爱乐管弦乐团的《春之祭》,其粗犷的野性使这一录音成为同一曲目的最优秀版本之一。马凯维奇指挥的柴科夫斯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棒下的伦敦交响乐团完全是像一个俄罗斯乐团在演奏。伦敦交响乐团平时那种温和、醇厚的声音在这里不再出现,有的却是弦乐声部锉磨声般的重音和铜管声部几乎达到极限的音响。《曼弗雷德》交响曲的演奏充满了一种使人着魔的张力,即使在慢乐章中也未中断。这一慢乐章的演绎表达得极其强烈、紧凑,没有任何松懈之处;而末乐章更使人体会到一种野性的释放。 第二张CD中所有曲目的演绎都充满了一种狂热的张力,我发现我得不时地休息,听听别的指挥家的演奏来放松一下自己。马尔凯维奇的演绎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似乎不是将管弦乐队中每件乐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而是使它们对立起来互争高低。如他指挥的《大海》,这是一片永无宁静的狂怒之海,录音时麦克风与乐队很近,故音质有时达到失真的边缘。夏布里埃天真无暇的小曲《西班牙》在马凯维奇的棒下充满火热激情和光辉,虽迷人但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与西班牙指挥家阿塔乌尔弗·阿根塔微笑般的演绎大相径庭。很难令人相信马凯维奇的《达芙尼与克洛埃》比博尔特从容不迫的版本只短了30秒钟,但速度代表不了什么。在指挥《达芙尼与克洛埃》中的“日出”时,博尔特似乎是在赞叹这一奇观,并在这一美景中迷途不返,而马凯维奇则给人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太阳仿佛是被他一手托起的!这个录音同样既迷人又累人。在这儿,德彪西、拉威尔同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风格之相近再明显不过了。
--
15
朗帕尔、拉斯金《长笛与竖琴的对话》
朗帕尔、拉斯金《长笛与竖琴的对话》
这张专辑是长笛演奏家朗帕尔(Jean-Pierre Rampal)与竖琴演奏家拉斯金(Lily Laskine)合作的录音。 专辑第一首,长笛与竖琴以对话的方式,展示了《绿袖》这首古老的英格兰民歌那朴素动人的美妙旋律。克鲁姆菲欧兹的《F大调长笛和竖琴奏鸣曲》是一首典型的法国作品,这首动人的长笛曲依旧保留了一些古典乐派的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G大调长笛与竖琴的引子和变奏》中,罗西尼成功地运用了歌剧序曲的创作手法,这个别出心裁的处理让我们想起他的著名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灰姑娘》。 被德彪西喻为“情种”的福雷,其和谐而精妙的《摇篮曲》中两种色彩差异极大的乐器组合表明了当时音乐领域的一个创新,这也许就是现代音乐的雏形。 《为长笛和竖琴而作的间奏曲》充分显示了伊贝尔在节奏与和声方面的非凡才华。乐曲一直用两种乐器的对话渐进发展,其舞曲风音乐万为自然优美。达玛斯的《长笛与竖琴奏鸣曲》是专为本专辑的表演者朗帕尔和拉斯金而创作的。是一个集丰富的器乐技巧与音乐美感于一身的美妙作品。德彪西的《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是他晚期创作的著名作品之一,乐曲中三种乐器的节奏和色彩的高妙把握,魔幻般地勾起了人们对整个法国音乐历史的回忆。德彪西所创造的独特的音乐语言,使他的名字载入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长笛与竖琴的法式浪漫,让聆听者充分地体悟到恬静幽雅的景致与内涵。
56
14
顶级发烧精选2009
顶级发烧精选2009
这张专辑以精湛的演出、发烧的录音以及美好的音乐,魅惑音响迷们的敏锐听觉。打头阵的是Vonda Shepard的《Another January》,这位以往常出现在美国影集《爱莉的异想世界》中演唱而走红的歌手2008年专辑由名制作人Mitchell Froom(曾制作苏珊·薇格等人专辑)操刀,富有穿透力的唱腔一如往常,而慢板摇滚曲调让人低迴不已。《Black is The Colour》这首著名美国民谣则是由爱尔兰男中音Nyle Wolfe温柔的歌声演唱,配上较为激昂的节奏,别有一番风味。老牌爱尔兰歌手职业Mary Black演唱生涯已经超过二十五年,这里选录的两首歌曲分别来自她1996年的专辑《Circus》与2005年的《Full Tide》,可以听到十年前后这位女星唱腔的差异。同样有歌后地位的则有挪威的Kari Bremne,个人第十三张专辑《LY》的《Passelig Dose》照样有著强烈的节奏与温暖的歌声,背景和声的男声更增添了歌曲的和谐感。 专辑还有不少挪威音乐人的贡献:挪威口琴名家Sigmund Groven则在唱片名厂KKV推出的现场演奏会唱片中吹奏了他在1979年时的著名作品《Motlys》,伴奏的不是别人,正是另外一位挪威著名钢琴诗人Ketil Bjornstad。这段演奏让空气中充满了美丽的残响,听完久久不能忘怀。挪威女歌手Siri Gjaere的《Loveless Cafe》是一首清新的摇滚作品,让乐迷们体会北欧摇滚的不同热情。丹麦男歌手Ulrik Elholm以充满年轻气息的爵士乐演唱《When I Hold You》,温暖饱满的歌声配合清新的录音气氛,非常符合这首歌曲的浪漫情境。心灵音乐知名二人组Deva Premal & Miten的《Silent Garden》以清新脱俗的空灵气氛配合温暖的歌声与和声,让乐迷们体会心灵音乐的神秘疗癒力量。奥地利的年轻女歌手Simone推出的第四张专辑《Let's Fall In Love》一样在纽约录制,这首《Everybody's Talkin'》维持Venus一贯的高品质录音与用心制作,让人感受到爵士歌曲单纯的美好。
9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