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尔斯《贝多芬·第二、四钢琴协奏曲》

吉列尔斯《贝多芬·第二、四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原苏联钢琴大师吉列尔斯演奏贝多芬第二、四钢琴协奏曲。吉列尔斯的演奏技巧超人、雄健有力,有“钢铁般触键”之称,因此,性格刚直的他所演奏的贝多芬作品就具有了贝多芬的性格。他与乔治·赛尔指挥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合作的这个录音,非常有特色,整个演奏都是在一种非常紧凑的氛围中进行,乐队和钢琴一直在抗争交火,乔治·赛尔那种独有的控制力,仿佛给乐队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乐曲也感觉更有筋骨。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9,大约在1794 —1795 年间写成并演奏。当时的听众尽管对这部作品加以赞赏,却又多少对乐曲中某些偏离传统的特点感到困惑,而作品所表现出的有节制的情感爆发以及强烈的对比会给听众以震撼。 《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作品58号,作于1805年至1806年间。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贝多芬亲自担任独奏,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钢琴协奏曲形式,开篇即由钢琴独奏出第一主题,并且这是一部异常柔美的协奏曲。
节目(6)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安达《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
--
这套合辑是匈牙利伟大的钢琴家盖扎·安达担任独奏并指挥萨尔兹堡音乐院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全集录音。这套唱片是安达晚年的录音,边演奏边指挥,已然炉火纯青。作为莫扎特的诠释者代表人物,安达已经把莫扎特的音乐融入其生命之中。安达是比较早录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的钢琴家,他认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一套完美的艺术系统。他演奏莫扎特的风格明净朴素,就像每天面对的书房里的玻璃窗一样。安达的演奏结合了精湛的技巧与歌唱般的旋律,分句有如人声,富特文格勒称他是“钢琴的吟唱诗人”。
布列兹《勋伯格作品》
--
这张专辑收录了布列兹指挥勋伯格的三部作品:1、与男低音歌唱家Siegmund Nimsgern、BBC合唱团、BBC交响乐团合作,演唱配乐戏剧《幸运之手》,1981年3月12日在伦敦录音;2、与BBC交响乐团合作,演奏《管弦乐变奏曲》,1976年9月23日在伦敦录音;3、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升华之夜》,1973年9月24日在纽约录音。 勋伯格创作了4部音乐戏剧作品:1909年的独幕独角音乐戏剧《期待》,1913年的独幕配乐戏剧《幸运之手》,均运用自由无调性写成。1930年的独幕歌剧《日复一日》则是严格的十二音体系的作品。未完成的三幕歌剧《摩西与亚伦》创作于1931—1932年间,也是一部无调性的十二音音乐作品。 《升华之夜》是勋伯格早年根据德默尔抒情诗《净化之夜》所作的,原为弦乐六重奏室内乐作品,后于1917年改编为弦乐合奏曲。虽在当时颇有争议,认为带有强烈的瓦格纳风格,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音乐革命者,将瓦格纳的半音和弦与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中精致结构及淋漓尽致的动机合二为一,使这两位生前水火不相容的作曲家,于死后将智慧深深凝集在了《升华之夜》。 在20世纪音乐的发展道路上,勋伯格早期创作的《升华之夜》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求得调性的解放,勋柏格的中期创作勇于实践,作品转向“无调性”,令人难以接受。但在20年代,他终于完成了“十二音体系” 阿诺尔德·勋伯格相关书籍的探索,音乐便又重新获得了秩序。而他用这种新秩序作成的第一件完整编制的乐队作品,便是1928年9月定稿的《管弦乐变奏曲》。
格里莫《水》
20
这张专辑中包括九位作曲家的作品:贝里欧《水钢琴》、武满彻《雨树素描II》、福雷《船歌》第五号、拉威尔《水之嬉戏》、阿尔贝尼兹《阿尔梅里亚》、李斯特《艾斯特庄园水的嬉戏》和杨纳切克《在雾中 - 行板》、最后是德彪西《沉没的教堂》。这些以水为题的音乐,通过尼汀·索尼创作和制作的七个“过渡”连接和编织进专辑中。格里莫很高兴能与这位获奖作曲家、DJ和多乐器演奏家合作,称赞他的能力,强调“人类普遍依赖于我们星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并将“诗歌和哲学的不同观点编织成一个单一的、令人信服的音乐生态系统”。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第28奏鸣曲》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第28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海伦·葛莉茉与弗拉基米尔·尤洛夫斯基指挥的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并独奏《第二十八奏鸣曲》。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73,完成于1809年,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此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此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此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A大调第28钢琴奏鸣曲》作品101,作于1815—1816年间。这首奏鸣曲是属于贝多芬晚年“五大奏鸣曲”的第一首作品,它极其明显地表达了贝多芬晚期创作的根本性倾向——自由式、即兴式、心理式、深刻的哲理性、对复调与对位的爱好、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在这一时期中,贝多芬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奏鸣曲式,使其完善地形成有生命的机体,在表现形式上,他那刚毅坚强的本性和强烈的激情依然存在,他那所固有的浑厚幽默、俏皮滑稽的因素依稀可见。
--
7
切利比达凯《贝多芬、舒伯特·交响曲》
切利比达凯《贝多芬、舒伯特·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切利比达凯指挥法国国家广播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第一号》等作品,并与女高音歌唱家柯莱特·赫尔佐格合作,演唱勋伯格的管弦乐伴奏艺术歌曲。这是1974年9月17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的现场演出录音,是一个演录俱佳的版本。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完成于1812年6月。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D.759,作于1822年。此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
14
14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这套3CD合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拉特尔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五部《钢琴协奏曲》。这是布伦德尔录制的第四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与以前的三套录音有着同样的品质、感性、理智的严密性以及在大钢琴上铸就的辉煌,这也使得早期的唱片愈发妙趣横生。 一直以来,布伦德尔弹奏的所有五个慢乐章都极为优异,如同圣餐桌上的神父,吸引着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组环绕在自己的身旁,这次录音甚至比之前更好了。在两部早期的协奏曲中,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甜美而魅惑;在宏大的后期作品中,指挥西蒙·拉特尔彰显出了自身的能量。布伦德尔在早期协奏曲中的演奏,使人回想起他那些早期奏鸣曲以及早、晚期钢琴小品的优秀唱片,但布伦德尔是一位非常私密的人,对传统习俗以及作为“公共”作品拘泥于形式的协奏曲缺乏容忍性。 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人们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主音c小调暗示着充满黑暗和恐吓的聆听体验,低音乐器在前部奏出、作为打击乐器的鼓则准备就绪可随时投入使用。尤其是慢乐章之后的终曲部分,是不祥的预兆(只有一根发出光泽的单簧管在独奏),全景色调然却有如此宁静,这样的演绎还很少听到。《c小调钢琴协奏曲》以英雄为模型;而降E大调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一乐章的速度比先前的要慢,但效果并不理想。也许现在的诠释者们,和他们那些具有贝多芬式英雄特质的前辈们相比,要少了些许快乐。回到《第四钢琴协奏曲》的私密世界里,独奏家、管弦乐团以及指挥,状态都非常好。布伦德尔那熠熠生辉钢琴独奏部分的背后,是真实的热情和敏感性作为支撑。从各个方面来说,这套合辑都堪称一流。
223
15
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与指挥家莱因斯多夫率领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与指挥家奥曼迪率领的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专辑演奏、录音水平一流。 录制这张专辑时鲁宾斯坦已是暮年,没有了年轻时疾如闪电的速度,但横扫千军的气势有增无减,并不是每一位年迈的钢琴家都可以用宝刀未老来形容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时的鲁宾斯坦才是登峰造极。 指挥家莱因斯多夫率领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具有稳健的特点、端庄的风格。奥曼迪率领的费城管弦乐团细腻和宽广的力度处理,在当今世界一流乐团中绝无仅有,鲁宾斯坦的阳刚之气、王者风范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俄罗斯魂魄,激情中不失理性。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23,创作于1874至18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作品中略含俄国味的主题,以及充满斯拉夫式粗线条和色彩的管弦乐法,正是这首乐曲的魅力所在,这首钢琴协奏曲是第一流的钢琴家们竞相演奏的曲目。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完成于1901年。这部作品明朗、真挚、完整而深刻,音乐中洋溢的热情和力量,显示了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确立了他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4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