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知名乐评泰瑞·蒂侨特(Terry Teachout)在Time时代杂志中赞扬道:“希拉里·哈恩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新生代古典音乐演奏家!她的曲调轻盈甜美,她的演出创新时尚。即使是烂醉如泥,甚或是愤世忌俗的乐评家们,都要融化在她动人的音乐中。这位小提琴天才演奏家,在她如日中天的音乐生涯里,依然循著自己的步伐前进,丝毫不受压力阻扰而有所窒碍。” 经历前几张专辑演奏巴赫、贝多芬与伯恩斯坦等人的作品而声名大噪之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希拉里·哈恩听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不凡的旋律,让她立即决定要在自己的专辑中演奏此曲。再加上她十岁时第一次听到便无法忘怀的勃拉姆斯协奏曲,一张深具挑战,且完美无双的录音作品就此诞生。这两首协奏曲是勃拉姆斯与斯特拉文斯基于颠峰时期完成的代表作品,希拉里·哈恩说“我一直梦寐以求,希望能有机会得以演出这么美的不可思议的大师杰作,它融合愉悦却又忧郁的曲调,深深令我着迷。”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作于1877至1878年,是他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斯特拉文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31年。此曲浓缩并实践了这一时期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上的理念和音乐审美倾向,作为古典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各种音乐现象和特征的窗口。这一作品的诞生,是继勃拉姆斯和巴托克等作曲家之后又一例作曲家与演奏家成功合作的典范。毫无疑问,《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所提供的创作经验,不论是对于斯特拉文斯基本人,还是对于同代及后代的其他作曲家来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小提琴创作精品。
节目(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格拉夫曼《钢琴演奏录音辑》
20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加里·格拉夫曼的演奏录音。 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俄裔美国钢琴家、教育家,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1928年,格拉夫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俄罗斯音乐世家,父亲弗拉基米尔·格拉夫曼是著名的犹太裔小提琴演奏家。格雷夫曼从小对钢琴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和热情,7岁入读柯蒂斯音乐学院,50年后成为了该校的校长。毕业后,格雷夫曼多年跟随霍洛维兹,并在万宝路夏季音乐节上与鲁道夫·塞尔金密切合作。格雷夫曼自1949年荣获利文特里特奖后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展开了频繁的世界巡演,曾经与多个世界知名交响乐团及指挥家合作演出。这些乐团包括了纽约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以及乐坛顶级指挥家罗纳德·伯恩斯坦、祖宾·梅塔、尤金·奥曼迪和乔治·塞尔,他们淋漓尽致地合作演绎了柴科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勃拉姆斯、肖邦、贝多芬等的作品。 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伤,这无疑是对格雷夫曼钢琴事业的巨大打击。虽然他的演出因而受到了极大限制,但是他却更加精准的表现了保罗·维特斯特、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理查·施特劳斯,弗朗茨·施密特等著名的左手钢琴协奏曲。 因为不得不减少演出,却为格雷夫曼创造了舞台之外辽阔的发展空间——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出任美国著名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格雷夫曼于1980年成为该院钢琴系教师,1986年成为继约瑟夫·霍夫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和鲁道夫·塞尔金之后柯蒂斯全额奖学金部主任。1995年他正式成为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同时兼任钢琴和室内乐教师。
布拉格四重奏团《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
--
这套合辑收录了布拉格弦乐四重奏团演奏的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作品。该团的演奏非常精彩,流淌的弦乐音流,音色优美,音场丰富饱满。《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室内乐在德沃夏克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演录的频率大大低于他的交响曲、其他管弦乐曲甚至钢琴曲等。德沃夏克那充满灵感音符的大脑中不乏动人的旋律,而在室内乐作品中似乎更注重几种弦乐音色搭配与细腻的情绪交流。
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全集、苏格兰幻想曲》
--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小提琴家阿卡多与马舒尔率领的莱比锡格万德豪斯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布鲁赫的3部《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和《小夜曲》。 《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op.26,作于1866年,当时作者年仅二十八岁。布鲁赫一生中共留给世人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其中第一号是继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后,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因而特别著名,同时也堪称为布鲁赫的代表作。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op.44,作于1877年,献给萨拉萨帝。1877年11月4日于伦敦首演。 《苏格兰幻想曲》由小提琴与竖琴主奏,作于1879至1880年。作者在各乐章里加入古老的苏格兰民谣的旋律,作成了由序奏和四个乐章组成的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幻想曲。竖琴在本曲中并非作为华丽的主奏乐器,而只不过当作点缀,表示在管弦乐伴奏中,竖琴较为重要而已。整个乐曲充满了梦幻性,甘甜而优美,有女性化之感,而且作者对于主奏小提琴的技法运用,可以说无懈可击,乐曲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写得十分完美。 共有引子与4个乐章,每一乐章都以一首苏格兰民歌为素材。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这张专辑是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团演奏德彪西、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 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Budapest String Quartet)于1917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成立,原本由匈牙利音乐家组成,但是1930年成员都变成了犹太裔俄国人。1950年代,在首席小提琴演奏家Joseph Roisman的带领下,乐团达到了巅峰。1938年乐团迁往美国,在1938年至1962年期间,乐团以美国国会图书馆作为驻地,这让他们可以随意使用馆内珍藏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无论是平日的演出,还是在录音当中,他们都使用这些名琴进行表演,很多录音在图书馆中进行。乐团于1967年成立50周年之际解散。 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于1904年,题献给他的老师福雷。这是拉威尔唯一的一部弦乐四重奏,从作品的流畅与对形式的掌握,使其成为拉威尔早期成熟的代表作,绝不是一个学生的涂鸦之作。此曲四个乐章基本保持了传统奏鸣交响套曲的组合原则,如注重各乐章速度、调性的对比,首尾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中间乐章采用歌谣曲式等传统模式。但在套曲组合关系中也有很多特点,首先打破维也纳古典乐派常用的体裁与速度对比,即改变一般快板、慢板、小步舞曲。这里面有许多慵懒的惬意,而且旋律被和声装扮得光彩绰约,繁花似锦。仿佛是一个在树林里午睡的刚醒的女子,一脸天真无辜的模样,衣裙上还沾着细碎的草叶和花瓣,坐在地上,竭力要弄懂睁开眼后看到的这个世界。 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0,作于1892年。这部作品的旋律是复杂而非歌唱性的,第二乐章拨奏的铿锵和第三乐章的缠绵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曲选用法国近代乐派采用的循环主题法,共四个乐章。
42
8
阿格丽奇《卢加诺音乐节现场录音全集》
阿格丽奇《卢加诺音乐节现场录音全集》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2002-2016年在瑞士卢加诺音乐节,与她的众多音乐家朋友一起演奏的现场录音。曲目跨越十八到二十世纪,包括钢琴独奏曲、大量的钢琴二重奏,以及室内乐、协奏曲。 阿格丽奇无疑是当今活跃于国际乐坛的女性钢琴家里,最具有女王气质的一位。她被英国《留声机》形容为“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以如液体火焰般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具有独特丰富想像力而闻名”。她的音乐生涯也属于“非传统路线”:得到日内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国际演奏事业也开始起飞之际,她却在1960年选择退隐,直到1965年赢得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后才重回国际乐坛。阿格丽奇的演奏曲目虽然宽泛,但是她却更偏爱协奏曲与室内乐。 从2002年到2016年,阿格丽奇每年六月都在瑞士卢加诺举行音乐节。依照她的构思,这个音乐节不仅邀请已经在世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的音乐家,还有她所赏识的新秀,以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前辈,大家齐聚在卢加诺,密集举办多场独奏会、室内乐,或是与瑞士意语区广播管弦乐团合作交响音乐会,透过各种组合的室内乐合作,年轻一代的音乐家不仅有机会与前辈切磋,每一年的音乐节也发掘出不少罕为人知的有趣室内乐曲目。
98
285
古尔达《斯图加特独奏音乐会》
古尔达《斯图加特独奏音乐会》
这套7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古尔达1966-1979年在斯图加特的独奏音乐会录音。这些录音的时间横跨14年,包括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几部钢琴奏鸣曲、亨德尔的组曲、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德彪西的前奏曲等等,最后还有爵士钢琴三重奏的即兴演奏,内容非常丰富、演奏极为精彩,古尔达在舞台上做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 古尔达早年以诠释贝多芬钢琴音乐闻名于世,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贝多芬诠释者之一”。在这套合辑中,他演奏的贝多芬“悲怆”、“暴风雨”、“锤子键琴”等几部奏鸣曲,有超乎古典精神的新生命力,行云流水、洒脱自然。古尔达对钢琴音色和音乐空间感的营造有着相当精准的把握,对莫扎特、巴赫、舒伯特、德彪西等名家作品同样深有见解。 古尔达尝试将古典乐与爵士乐融合在一起,1968年在奥地利成立“即兴创作音乐学校”。他对音乐教育的观点是:“孩子们必须先会在钢琴(或其他乐器)上面敲敲打打,弹出自己喜欢的声音,让他们发生兴趣,情不自禁爱上它,然后再学认谱”。但有时候,这种特立独行并不能被传统所接待,维也纳乐评家将他贴上“古典乐的叛离者”标签,归纳为爵士乐派,对此,古尔达非常不能苟同,在他看来,音乐就是音乐,没有什么古典、现代的界限分别。
20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