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 Mozart Fantasia in c minor K396

00:00
11:48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鲁普《钢琴独奏录音辑》
--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拉杜·鲁普的独奏录音。包括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等四位德国作曲家的钢琴独奏作品,还附加一部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由劳伦斯·福斯特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担任协奏。 鲁普的演奏比较集中于他喜爱并适合的作曲家,从这套CD就非常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十张唱片里包括两张贝多芬的作品、两张勃拉姆斯的作品、五张舒伯特的作品与一张舒曼的作品。录音的时间从1970年一直到1993年,其中大多数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的前期录的。 拉杜·鲁普于1945年出生在罗马尼亚加拉茨——那是在多瑙河畔的一个美丽的城市。他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音乐天赋。1961年,鲁普获奖学金赴莫斯科留学,那时还不满16岁。到莫斯科学习两年后被推荐给著名的钢琴大师海因利希•涅高兹。这对一位年轻的钢琴学生来说绝对是最高的褒奖了。因为涅高兹的门下曾经出过举世闻名的里赫特和吉列尔斯这样的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鲁普虽比以上两位要小三十岁左右,但也可说是他们的“同门师弟”了。尤其从以后鲁普的演奏来看,完全传承了里赫特和吉列尔斯的优点,非但不亚于这两位前辈师兄,在某些方面还真有“青出于蓝”之妙。
鲁宾斯坦《演奏肖邦钢琴作品》
--
这张专辑收录了鲁宾斯坦演奏的17首肖邦钢琴作品,几乎囊括了肖邦所有体裁的钢琴作品。聆听这套专辑,不但可以大体了解肖邦钢琴作品的风韵,也可以品味鲁宾斯坦的演奏艺术,尤其是他对肖邦音乐深刻、独到的理解与诠释。
勃拉姆斯《协奏曲、变奏曲、匈牙利舞曲》
76
这张专辑是俄罗斯钢琴家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与德米特里·利斯指挥的俄罗斯乌拉尔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附带由别列佐夫斯基独奏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三首《匈牙利舞曲》。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此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完成于1863年。是勃拉姆斯根据帕格尼尼写给小提琴的《第24号随想曲》加以变奏写成的二十八首钢琴变奏曲独奏作品。此曲与勃拉姆斯的其他变奏曲多半是在小范围的沙龙里演奏不同,是完全作为音乐厅的音乐会之用,演奏效果辉煌,是一首炫技性作品。共28段变奏,此曲被视为挑战李斯特的炫技之作,除了高难的炫技演奏外,依然有着勃拉姆斯式的伤感情怀。勃拉姆斯喜欢变奏曲,这也是他倾向于古典形式的证据。 《g小调第一号匈牙利舞曲》约作于1869年前,二十一首钢琴四手联弹曲《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一首。此曲的钢琴独奏改编版,曾是钢琴家克拉拉·舒曼重要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古尔达《斯图加特独奏音乐会》
古尔达《斯图加特独奏音乐会》
这套7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古尔达1966-1979年在斯图加特的独奏音乐会录音。这些录音的时间横跨14年,包括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几部钢琴奏鸣曲、亨德尔的组曲、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德彪西的前奏曲等等,最后还有爵士钢琴三重奏的即兴演奏,内容非常丰富、演奏极为精彩,古尔达在舞台上做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 古尔达早年以诠释贝多芬钢琴音乐闻名于世,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贝多芬诠释者之一”。在这套合辑中,他演奏的贝多芬“悲怆”、“暴风雨”、“锤子键琴”等几部奏鸣曲,有超乎古典精神的新生命力,行云流水、洒脱自然。古尔达对钢琴音色和音乐空间感的营造有着相当精准的把握,对莫扎特、巴赫、舒伯特、德彪西等名家作品同样深有见解。 古尔达尝试将古典乐与爵士乐融合在一起,1968年在奥地利成立“即兴创作音乐学校”。他对音乐教育的观点是:“孩子们必须先会在钢琴(或其他乐器)上面敲敲打打,弹出自己喜欢的声音,让他们发生兴趣,情不自禁爱上它,然后再学认谱”。但有时候,这种特立独行并不能被传统所接待,维也纳乐评家将他贴上“古典乐的叛离者”标签,归纳为爵士乐派,对此,古尔达非常不能苟同,在他看来,音乐就是音乐,没有什么古典、现代的界限分别。
--
76
布赫宾德《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布赫宾德《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赫宾德演奏巴赫《第三英国组曲》、贝多芬《第23钢琴奏鸣曲》、舒曼《交响练习曲》。这是布赫宾德2004年7月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现场演奏录音。布赫宾德的演奏以《热情奏鸣曲》为中心,并加入巴赫《英国组曲》和舒曼的作品,表现出同样高度的技巧和思想。 巴赫《g小调第三英国组曲》BWV 808,约作于1720-1722年,由六首舞曲组成:前奏曲、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加沃特、基格。每段都优美如歌,其中加沃特舞曲被引用得最多,可以说是史上最动人的舞曲。这部组曲的所有乐思都跟G的小三和弦有关,它的原位是前奏曲的最初几个音符;它的倒影是阿勒曼德的最初几个音;它的转位形式是库朗特等舞曲的旋律骨干;加伏特是这母题的逆行后再倒影;基格把前奏曲的轮廓线音阶化;萨拉班德的骨干音则是它的移位。 贝多芬《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7,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中期创作的杰作之一。由于此曲前后两个乐章有如暴风雨般万钧之势,充满激情的斗志和英雄的气概,出版商给与了《热情奏鸣曲》的别名,流传至今。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极有影响,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了他追求的理想目标。《热情奏鸣曲》在反映这一社会现实,表现社会矛盾冲突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结构扩展、语汇创新和布局丰富诸方面也极大地推动了钢琴奏鸣曲体裁的发展。《热情奏鸣曲》不仅是贝多芬最有代表性的杰作,也是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最高峰的经典。 舒曼《交响练习曲》作品13,作于1834年。此曲是舒曼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显露了他不凡的才华。这是他婚前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次实验性极强的创作。此曲音乐元素丰富、旋律悦耳、技术难度高,可说是代表了当时钢琴技巧的最高水平,也是以后许多钢琴家爱不释手的珍品。
--
2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3)》
这张专辑收录了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的演奏录音,包括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舒曼的钢琴作品。 李赫特演奏《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概念,尤其第一乐章采取的速度常造成争议话题。在初始的序奏和弦后,他按着采取让人侧目的慢速度。无疑地,这是李赫特突显本曲结构的方法。他早年的同曲目录音(1957年,桑德林指挥)也采取相同的速度。本唱片收录的是与威兹罗基合作的后期版本,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还有终乐章的火热结束。李赫特认为该段落需要一点临场式的即兴处理,所以他故意让钢琴超前乐团一点。李赫特与威兹罗基合作录制这版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背景颇不寻常,1956年DG唱片公司派员到布拉格,想录制李赫特演奏的舒曼作品。那次录音相当成功,所以DG马上决定要与李赫特多录一些唱片。但当时李赫特还不能自由出入西方,1959年DG便再派一组录音人员到波兰华沙录音。录音前,他们找来的钢琴频出状况,演奏相当不稳定,使录音不得不暂停。当技术人员调整钢琴时,李赫特不但没有怨声连连,反而在一旁认真聆听每个音,并提供调整的必要建议。 李赫特的敬业态度和完美主义,充份表现在这里六首前奏曲(从作品23到作品32)。根据录音师威德哈根(Heinz Wildhaqen)的回忆,李赫特花了极长的时间录制c小调(作品23-7)和g小调(作品23-5)前奏曲,直至完全满意为止。录音之中并没有任何技巧疏失问题,只是因为李赫特希望达到足够的清晰、力与美的完全融合。李赫特演奏的降B大调前奏曲(作品23-2)无疑是经典之作,即便他十二年后重新录音都无法超越先前的成就。在旧版本中,李赫特的左手有着巨大而强悍的力度。
14
4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