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3 Waltzes Op.34 No.3 in F major

00:00
02:16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纽曼《德沃夏克·第七、八、九交响曲》
20
这张专辑是瓦茨拉夫·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第七、八、九交响曲》。 瓦茨拉夫·纽曼(Vaclav Neumann,1920-1995)捷克指挥家,1920年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纽曼最擅长是捷克音乐,特别是德沃夏克的交响乐作品。纽曼的指挥强调抒情性与弦乐的歌唱性,他是指挥捷克及东欧作品的权威,他率领的捷克爱乐乐团在演奏东欧作品时有一种原汁原味的韵味。虽力度与幅度都不如西欧的重量级乐团,但弦乐之美、层次之细腻也令人刮目相看。纽曼在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时,不但完美地保留了它原有的雄厚实力,而且在这一基础上又使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纽曼的训练指挥下,捷克爱乐乐团的演奏显得音色更加明亮、色彩更加绚丽、音响更加丰满,而其中又尤以弦乐的合奏显得细致、准确、协调和充满韵味,这也难怪,因为纽曼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弦乐演奏家,而这种直接的感觉所带来的影响,的确是非常独到和富有效果的。 纽曼是一位风格非常细腻的指挥家,也许是他身上所固有的斯拉夫民族气质的关系所至吧,他指挥的音乐非常富有抒情性,在对乐曲的表达处理上,他给人的感觉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对感情的处理与控制恰到好处,而对待声音的处理则显得十分清晰和干净。纽曼是一位很好地掌握和表现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指挥家,他对于这类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的演释是非常出色的,当然,要说最为出色的还是要数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他对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苏克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最为擅长和具有权威性的了,这种特征无论如何是与他和祖国之间的民族血脉关系紧密相联的,这里面既有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又有着生活习俗和精神因素的间接关系,因此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气质上都能够达到一种自然的协调一致,这些方面应该说是纽曼能够极其成功地指挥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纽曼是20世纪中优秀的指挥大师,他在国内外所享有的名誉是十分突出的,在捷克,他曾于1977年获得了象征着最高荣誉的“捷克人民演员的称号”,而在国外,他是被人们称为是一位极富才华的、为他的祖国赢来巨大声望的一流指挥大师。
布劳提甘《海顿·键盘独奏作品全集》
66
这套合辑收录了罗纳德·布劳提甘以古钢琴演奏的海顿全部键盘独奏作品。也许初听上去似乎不如现代钢琴温婉,也可能不如现代钢琴余音绕梁,但细细听下去,相信会感受到乐器之王的纯粹魅力。 罗纳德·布劳提甘(Ronald Brautigam,1954-)荷兰著名钢琴家,出身于荷兰最著名的史威林克音乐学院,师从荷兰钢琴大师Jan Wijn。之后前往伦敦和美国继续深造,并曾追随鲁道夫·塞尔金学艺。Ronald Brautigam在1984年获得了荷兰音乐大奖。他特别擅长演奏古钢琴,之后逐渐成为古钢琴界权威,更是当今倡导莫扎特时代钢琴艺术的名家。 海顿一生共写有62首钢琴奏鸣曲,主要用古钢琴为教学和个人演奏。早期的钢琴奏鸣曲通常用“嬉游曲”和“奏鸣曲”作为标题,多半保留三个乐章的形式,并且三个乐章统一在同一调性上。其后海顿又较多模仿北德乐派大师C.P.E.巴赫的奏鸣曲。1771年海顿受到“狂飙运动”影响,18世纪80年代后海顿的创作在旋律风格与结构上受到莫扎特影响。经历了一生与音符为伴的时光,海顿开始在晚期的作品中显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气象。这时的海顿已经不再需要功绩、名利,而老来受到尊崇的他也逐渐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偏好,除了保持乐观、真诚、爽朗、幽默的性格以外,他开始追求新的乐思与立意。
纽曼《德沃夏克·第一、二、三交响曲》
19
这张专辑是瓦茨拉夫·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第一、二、三交响曲》。 捷克爱乐乐团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资格交响乐团,它曾入选过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的阵容中。这个乐团在历史上曾经与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和指挥家合作过,比如捷克伟大的作曲家德沃夏克就曾在这个乐队中担任过中提琴演奏员,另外著名的捷克指挥家塔里希、库贝利克和安切尔等人,都曾担任过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特别是塔里希,他曾领导这个乐团达20年之久,为这个乐团赢来世界声誉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凑巧的是这位老一辈大师正好是纽曼的指挥老师。 在欧洲地理上,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斯拉夫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它们的音乐艺术在世界上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捷克,它的音乐艺术曾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起到过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早在18 世纪初,曼海姆乐派中活跃的作曲家卡·斯塔术兹和里希特等人,就为欧洲交响乐的诞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到了19 世纪,卓越的捷克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苏克和诺瓦克等人,又以他们特有的天才,为世界音乐宝库中增添了一笔满载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优秀作品,因此可以说,捷克这个国家是一个对世界音乐艺术有着特殊贡献的国家,它的历代作曲大师都是最富民族特色和天才能力的突出人物。 然而这个国家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也同样在世界上拥有着显著的地位,19 世纪著名的小提琴家塞夫契克和扬·库贝利克,曾对世界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起到过带有阶段性标志的重大作用,而作为指挥艺术来说,这个国家也可以说是一个指挥大师层出不穷的地方,从早期的塔里希、斯美塔契克、安切尔到稍后的拉·库贝利克、斯洛瓦克和纽曼等人,无不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这些知名的大指挥家中,纽曼是一位有着特殊影响的人物,在捷克指挥艺术中,他既是一个很好的继承者,又是一个很好的发扬传播者,因此用承上启下这个词来形容他是十分恰当的。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
这张专辑是美籍波兰指挥家莱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国家爱乐乐团、丹麦国家交响乐团、斯托科夫斯基交响乐团、NBC交响乐团成员、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 莱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国波兰裔指挥家、古典音乐改编家。他的指挥富于激情,以音响丰满、色彩鲜艳而引人入胜。斯托科夫斯基在指挥艺术发展史上有着卓绝的贡献。他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热心于各种革新与试验,热衷于介绍新作品,培养新生力量,他塑造了独一无二的管弦乐音色,他具有极富想象力的作品诠释能力。他不是死守原谱派,他认为音乐必须透过指挥家和演奏家的心灵作用才能显现出它的内在美感,换句话说,指挥家是无法客观地置身于音乐之外的。为了体会各种乐器的特性和难度,斯托科夫斯基还利用每年假期的时间专程前往巴黎去学一样新乐器。 斯托科夫斯基艺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那独一无二的音色,坚实、浑厚、富有光泽以及独树一帜的句法。斯托科夫斯基的节奏服从各个独立的乐句的表达的需要,而乐器听起来不仅仅像它们自身的音色,更是与上一乐句或下一乐句的这种需要关联。这样生机勃勃的声响,能够直接触及听众的情感深处。温柔的抒情的段落与富丽堂皇的壮阔的段落衔接得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的冲突,因为每一个乐句听起来都是崭新的。 斯托科夫斯基永远在追求最好的声响,不断地冒险创新,对于他而言,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必须恪守的规则。“声响”不仅仅意味着听觉效果,更意味着将音乐的各个层面展示出来。乐章的存在,并不是由写在纸上的音符所决定,而只能由音乐家所作出的再创作甚至全新创作的演出所决定。这就是斯托科夫斯基对于指挥的见解,他拒绝做乐谱中规中矩的仆人。
--
20
伯恩斯坦《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伯恩斯坦《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第三交响曲》。 《科里奥兰序曲》作品62,作于1807年,根据德国作家科林的同名悲剧所作的管弦乐曲。同年3月在罗布科维茨的客厅首演。呈献给科林。此曲采用c小调,充满活力的快板,4/4拍子,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激动不安,表现科里奥兰的悲剧性格。第二主题悠缓舒展,象征着科里奥兰母亲的仁慈和妻子的温顺。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55,作于1803-1804年,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然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这首交响曲的篇幅大大超越了前两部,是仅次于《第九交响曲》的超长作品,而在艺术成就上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这部作品1805年4月7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开演出,指挥是贝多芬自己。
11
5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安德烈·普列文》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安德烈·普列文》
这张专辑收录了安德烈·普列文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普朗克、肖斯塔科维奇、格什温的钢琴作品。其中普列文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莫扎特《第十七钢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是莫扎特1784年作品,和《第十四钢琴协奏曲》都是为维也维钢琴家芭芭拉·普洛伊尔而写。本套专辑收录的另一部协奏曲风格与莫扎特完全不同。这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1933年完成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肖斯塔科维奇这部协奏曲的终乐章里,小号与钢琴几乎扮演同等重要的地位,就像肖斯塔科维奇向俄罗斯传统协奏曲创作模式的挑战。在伯恩斯坦与纽约爱乐乐团的协奏下,普列文把这部协奏曲弹得极其光彩耀眼。另外两部协奏曲分别是格什温《F大调协奏曲》以及《蓝色狂想曲》,由普列文独奏并指挥匹兹堡交响乐团。《F大调协奏曲》是在《蓝色狂想曲》大获成功后,由指挥家达姆罗希指挥首演。多年来,以演奏传统严肃乐曲为主的钢琴家虽然个个技巧高超,但是都无法掌握到这两部协奏曲的精髓,因为他们不了解爵士乐。这对普列文来说当然不是问题,因为他能够完全的掌握《F大调协奏曲》与《蓝色狂想曲》里的爵士成分。 普列文也经常演奏普朗克的作品。普朗克和格什温都是非常优秀的钢琴家,但是普朗克不只写作器乐曲,他也创作管弦乐曲。虽然钢琴老师维纳一直鼓励他朝作曲发展,普朗克的作曲技巧几乎可以说是无师自通。《田园曲》、《触技曲》与《赞美诗》这三首小品看来简单,事实上却非常不容易演奏。其中如烈火般《触技曲》是最常演出的一首。即使音符如同地震般的涌出,音乐中仍不乏诗意的《急板》是霍洛维兹最喜欢的安可曲,也是普朗克在1934年题献给霍洛维兹的作品。
38
29
霍洛维兹《1930年-1951年的录音》
霍洛维兹《1930年-1951年的录音》
这套专辑是为纪念钢琴巨匠霍洛维兹逝世25周年而发行。特别收录了世界首度发行的1936年录制的肖邦第二号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霍洛维兹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早年跟随母亲与塔尔诺夫斯基学习钢琴,在基辅音乐院师事传承自安东·鲁宾斯坦一系的布鲁门菲尔德。1925年以前,霍洛维兹都在苏联各地巡回,1926年首度赴国外(柏林)演出,1928年第一次在纽约与毕勤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前,他还只是个没没无名的小子。这天以后,霍洛维兹成了轰动乐坛的青年钢琴家。他在1939年定居美国,1942年成为美国公民。霍洛维兹无疑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惊人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令人深深为之着迷的魅力与气质是其他钢琴家所无法相比的。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霍洛维兹的唱片,但是录音时间多半集中在他定居美国之后,以及上世纪八零年代霍洛维兹晚年的顶尖杰作。为了纪念霍洛维兹逝世二十五周年,发行了这一套三张,录制时间横跨1930年到1951年间,包括第一次发行,1936年录制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送葬进行曲》。青年时期的霍洛维兹以精准、速度敏捷快速闻名。而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八度音与轻松自如弹奏和弦的技巧被当时的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出现。从这套唱片的早年录音可以听出,狂热而且技巧精确的演出效果不只显示出这位年轻人已经站在艺术成熟的门坎上,他对自己的诠释手法也是信心十足。
12
3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