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Mallorca Op.202

00:00
06:37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富特文格勒《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13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1948-1954年间指挥演奏贝多芬的9部交响曲,合作乐团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拜罗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 这套全集的录音版本选择较为保守,未采用富特文格勒最广为人知的现场演奏版本,而是选择了录音质量较高的历史录音版本。《第九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并未被选为典范版本,而《第八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的现场演奏录音也未被采用。尽管如此,这套全集依然凭借优良的音质和良好的转制技术,成为单声道时代最杰出的录音之一。 富特文格勒的指挥风格以整体性强、细节到位著称。他善于通过细腻的处理展现贝多芬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张力。在《第三交响曲》中,他展现了乐章间的有机发展和主题贯穿的横向联系,使整部作品一气呵成。《第九交响曲》作为全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合唱部分的处理尤为引人注目,展现了他对音乐形式及情感表达的深刻理解。 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还体现了他对不同乐章的独特诠释。《第一交响曲》展现了古典主义的优雅,《第五交响曲》则充满戏剧性和张力,《第六交响曲》则带有浓厚的田园气息。他的演绎风格被认为是贝多芬作品的典范之一,尤其是对单数编号交响曲(如《第三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的处理,展现了极高的权威性和聆听价值。 这套全集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极具代表性。尽管录音版本的选择较为保守,但其整体音质和演绎风格仍然使其成为值得收藏的经典之作。
斯拉瓦!罗斯特洛波维奇的艺术
28
这套合辑是2017年3月为庆祝罗斯特洛波维奇90岁生日发行的,收录了一些罗斯特洛波维奇最伟大的和最受欢迎的录音。包括一些著名的录音,如与卡拉扬合作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洛可可变奏曲》、还有与阿格丽奇合作的肖邦《大提琴奏鸣曲》、与塞尔金合作的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以及其他动听的小品,都是同曲目中最著名的版本。还收录了一些难以寻觅的、美妙的安可曲。 “斯拉瓦”是俄国大提琴巨人罗斯特洛波维奇的昵称,在俄文里面有光荣、赞颂的意思。罗斯特洛波维奇1927年出生于亚塞拜然首都巴库,父亲是大提琴家,母亲为钢琴家,4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大提琴,10岁就登台演出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罗斯特洛波维奇的高超琴艺一直深受当时代的乐迷,甚至是作曲家推崇,经由他首演的作品超过百部以上,应该是大提琴家中最多的,诸如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布列兹、布里顿等作曲家都为他谱写了乐曲。除了大提琴家身份,罗斯特洛波维奇也是优秀的钢琴家、指挥家,常常为其夫人女高音维妮许兹卡雅伴奏。
富特文格勒《指挥演奏精选辑》
--
这张专辑收录了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莫扎特《弦乐小夜曲》、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莫扎特《第40交响曲》、李斯特《前奏曲》、海顿《惊愕交响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著名作品。 威廉·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年1月25日-1954年11月30日)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以其独特的指挥风格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指挥艺术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音乐家,也对后世的指挥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富特文格勒的指挥以主观即兴性著称,他不拘泥于乐谱上的记号和要求,而是凭借自己的艺术想象来诠释作品。他常常在指挥中加入个人的即兴元素,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情感深度。这种风格与托斯卡尼尼的客观、理性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富特文格勒的指挥充满激情和创造力,能够激发乐团的潜能,使演奏更加生动。 富特文格勒的指挥强调对音乐内在精神的把握,他认为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堆砌,而是作曲家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因此,他在指挥时注重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情感流动,力求在演奏中传达出作品的深层含义。他在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不仅关注音乐的结构,还通过指挥动作和节奏的变化,传达出作品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富特文格勒是德国浪漫主义指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指挥风格深受瓦格纳、彪罗和尼基什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善于运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使音乐充满戏剧性和感染力。他的指挥风格强调音乐的主观性和情感表达,而非单纯的客观再现。富特文格勒的指挥风格不仅体现在音乐的诠释上,还体现在他对乐团的凝聚力和领导力上。他能够通过自己的指挥风格和人格魅力,激发乐团成员的演奏热情,使他们与自己产生共鸣。他的指挥充满磁性,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这种能力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富特文格勒对不同时期和风格的音乐作品都有深刻的理解。他不仅擅长指挥德奥体系的作曲家,如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和瓦格纳,还对莫扎特、门德尔松等人的作品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指挥风格能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和结构,使演奏既忠实于原作,又富有个人特色。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巴多《莫扎特作品》
阿巴多《莫扎特作品》
这套合辑收录了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莫扎特作品的录音。包括进行曲、小夜曲、嬉游曲、交响曲、交响协奏曲、c小调弥撒等。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4)当代著名的意大利指挥家,位列“20世纪十大指挥家”之列。1989年,阿巴多接替卡拉扬出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在卡拉扬之后接手柏林爱乐乐团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差事——至少在“明星效应”上,这是一个无可企及的高度,继任者稍有闪失,就将身败名裂。然而,阿巴多沉稳内敛的性格成就了他。他内涵深厚、思虑深潜,当许多人都借助媒体的力量行销包装、名利双收的时候,阿巴多却逆向而行,赢得了世人对他的专业的尊重。 阿巴多接过了指挥棒,但卡拉扬时代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他的头顶。卡拉扬是柏林爱乐乐团的统治者,他君临天下,唯我独尊,他与乐团的交流方式是单向度的,乐手对于他的一切,只能照单全收。而阿巴多并不这样。他似乎深谙这个时代的潮流,他似乎明白沟通才是最好的管理,于是阿巴多行事圆融,同乐团之间的相处非常和睦,在乐团的12年里,柏林爱乐这个世界顶级乐团可谓政通人和。阿巴多认为:“指挥应该理解并尊重个性与自己有别的演奏家或歌唱家,尤其是参与歌剧演出时,这一点更加重要,因为每个人对于一部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而理解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并和他们进行沟通,就是指挥应尽的责任。” 阿巴多的指挥,集众家之所长,集名师之大成,以此揉成自己的指挥特点。他的指挥,具有鲜明的意大利风格,热情、明快、如歌、流利、敏锐,双手极富有魅力,眼睛里有音乐。在这套录音中,阿巴多对于莫扎特音乐内在细节的掌握非常清晰而且一丝不苟,诠释重心明确,是非常难得体会到的莫扎特聆赏经验。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精致洗练、技艺高超,对莫扎特作品的理解更是获得音乐界的一致赞扬。
62
61
左章《拉威尔·李斯特》
左章《拉威尔·李斯特》
这张专辑是青年钢琴家左章的演奏录音,收录了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独奏曲《夜之幽灵》和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展现了她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诠释上的才华。左章对拉威尔两部作品的演奏具有女性敏锐的直觉与活力:《G大调钢琴协奏曲》、《夜之幽灵》,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在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中,左章的演奏行云流水,与指挥帕沃·贾维大师以及爱乐管弦乐团的合作融洽无间。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作于1929-1931年间,为配合作曲家第二次出行美国而作,它是拉威尔在他的出生地,即法国与西班牙接壤处的巴斯克地区经过多次徒步旅行而获得灵感,又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写成的。第二乐章中长达36小节的独奏主题是作曲家在森林漫步中的内心独白。此曲含有爵士风格,在技巧上则受李斯特的影响。 拉威尔《夜之幽灵》作于1908年,它是拉威尔根据贝朗特的诗歌而写的三首钢琴音诗:《水妖》、《绞刑架》、《幻影》,全曲结构像奏鸣曲的三个乐章。每首乐曲具有不同的音乐特色,《水妖》以旋律见长,《绞刑架》以和声取胜,《幻影》有极其复杂的节奏。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带有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 李斯特《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于1839年。此曲是抒情而充满诗意的,狂想曲型的。
115
1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