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Nocturne No.5 in F sharp major Op.15 No.2

00:00
03:57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乔治·普莱特《交响作品录音》
--
这套合辑收录了乔治·普莱特指挥的交响作品录音,包括格什温、圣-桑、柴科夫斯基、鲍罗丁、肖斯塔科维奇、德沃夏克、柏辽兹、拉威尔等著名作曲家的交响作品。
吉泽金的艺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
吉泽金的演绎风格立足于最纯正的表现作曲家的要求,而他自身的艺术特点却又能巧妙融入演奏之中,欣赏他的巴赫会感觉这就是最纯正的巴赫,欣赏他的莫札特和舒伯特,或德彪西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但它们分明又是吉泽金的艺术,演奏者和作曲家真正处于完美的平衡位置。里赫特的演奏有时会重塑音乐的内在性格(他最突出的魅力之一?),而吉泽金决不会这么做,他的唱片既是艺术杰作也是教学范本。我想如果哪位学生或是新人模仿他的演奏就算不从中受益,也至少不会产生害处,而如果谁学了里赫特的弹法,有时简直无异于自杀。而且吉泽金在演奏中总是追求最大程度的遵守作曲家的指示(这很多是源于他的老师雷梅尔的影响),他在演奏巴赫或莫札特的作品时主张少用,或不用踏板,完全依靠手指维持。他也是少数和施耐贝尔一样,尝试用原速演奏《槌子键琴奏鸣曲》开头的钢琴家,但他的技巧比施耐贝尔漂亮太多。吉泽金是德奥钢琴大师中技术最高的,关于他颠峰时期的技巧有着多种说法,不过即便是在技巧衰退之后,尽管避免不了错音,他的手指控制力在音乐表现方面的技术依然难有敌手,那种丰富的音色变化,还有绝对清晰的层次感,难怪霍洛维兹都对他佩服的不得了。除了传统曲目和印象派音乐之外,吉泽金还大量涉猎了雷格尔、欣德密特、施特劳斯和斯克里亚宾等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俄罗斯浪漫派音乐,他演奏的拉三不如霍洛维兹那样戏剧化,但风格纯正。
格鲁米欧三重奏《莫扎特·二重奏、三重奏》
17
这张专辑收录了格鲁米欧三重奏演奏的莫扎特《弦乐三重奏》(其中K266由圣马丁室内乐团成员演奏),格鲁米欧与中提琴家佩里西亚合作演奏《弦乐二重奏》。专辑的演奏、录音具佳,《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 莫扎特创作的弦乐三重奏包括:1、《为弦乐三重奏而作的奏鸣曲》降B大调,K266,作于1777年。2、为弦乐三重奏而作的《6首前奏曲与赋格》(第一号D小调,第二号G小调,第三号F大调,第四号F大调,第五号降E大调,第六号F小调),K404a,作于1782年。3、为弦乐三重奏而作的《降E大调嬉游曲》,K563,作于1788年。而弦乐二重奏包括:1、《G大调二重奏》,K423,作于1783年。2、《降B大调二重奏》,K424,作于1783年。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这张专辑包含勃拉姆斯的两部协奏曲:1、由沙汉姆与阿巴多率领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2、由沙汉姆、王健与阿巴多率领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这个版本,必须要对阿巴多的指挥表达敬意,因为他棒下流淌出的音乐,能让听者得以顺利进入勃拉姆斯的精神世界,聆听其内心的声音。阿巴多金色左手掠过时光的水流,助沙汉姆把感情融于一丝一弦之中,让人感慨小提琴的无限诱惑,其缠绵而不沉溺的演绎,可以看到了辗转于音乐深处勃拉姆斯的萧瑟柔情。此时是最美时刻! 在《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中,沙汉姆的小提琴不需要承担象《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里那么巨大的“负荷量”,所以表现还是中规中矩的,而王健的大提琴却要出彩得多,音乐感、表现力都比小提琴出色。一如之前的海顿协奏曲以及室内乐录音中那令人十分赞赏的风格,潇洒大气之中蕴含着丰富而自然的表情变化。这种特质在如今的演奏家中已不多见,听着王健的琴声,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梅纽因演奏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的录音: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深情,却又表达得真切挚诚而绝不过火,着实让人感动。 或许应该把更多的掌声给予阿巴多。阿巴多不幸患上胃癌,令广大喜爱其指挥艺术的乐迷感到忧心。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阿巴多在患病后录制的这张专辑中,非但没有无精打采的情绪,相反竟有他步入中年以后少见的火气与压迫感。那种燃烧的激情、强大的张力,自由速度的运用(特别是在悠长的乐句中),令人想到的是盛年时期的福尔特文格勒。
53
6
库贝利克《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
库贝利克《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指挥家库贝利克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这个1985年的录音有着引人入胜的魅力,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在库贝利克的指挥下展现出非常出众的歌唱性,仿如一个婉转嘹亮的女高音。这也是库贝利克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最后的合作,库贝利克再一次证明了他是一位极具表现力的指挥家,他对莫扎特音乐中对比的范围有真正的理解,对形式和风格有绝对正确的感觉。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K550,完成于1788年。此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思,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从旋律与和声两方面来看,都达到了最高水平。整部作品不用小号和鼓,大概在这种带有强烈宿命色彩、几乎是厌世的作品中小号和鼓确实没有地位吧。尽管如此,音乐却丝毫不使人感到沮丧,四个乐章洋洋洒洒,旋律发人深思,每听一次都能得到新的体会。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K551,作于1788年。此曲是莫扎特三大交响曲的压轴之作,其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也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此曲还是均衡对照的典范。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最高的创造神之名,把它作为此曲的别名是十分相称的,但这并非莫扎特本人订的名称,而是后人加上的。
60
8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
这张专辑是德国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 舒里希特通常指挥德国音乐作品,并且一般与德国乐团合作。他在世时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尤其对他怪异的速度提出质疑。近些年来这些观点已有所转变,人们渐渐开始欣赏他的作品。他的录音生涯极为漫长,从一开始与柏林大都会乐团一直到LP时代。 在这套唱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他指挥德奥古典和浪漫派从莫扎特到布鲁克纳的精品,门德尔松的序曲中有一种清新的活力和细腻。舒里希特对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了十一次后,约翰·库尔肖才终于完成了录音。这里舒里希特没有表现出怪异的速度,相反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表达出了一种优雅的抒情风格。他的莫扎特充满欢乐和光辉,尤其是第一乐章中小号和鼓的表现,慢乐章中突出的是莫扎特优美的旋律,最后是小步舞曲。在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中,Salle Wagram大厅的声音非常洪亮。相比之下在Sofiensaal,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响更加饱满,没有损害音乐和谐的构架,的确值得珍藏。 第二张CD上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更加珍贵。舒里希特采用的是Haas的版本,声音的线条非常丰富,而且抓住了布鲁克纳音乐中的温暖和宏大。舒里希特的布鲁克纳风格介于富特文格勒的神经质和卡拉扬的过分修饰之间。
89
1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