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篷里的红
儿童广播剧《乌篷里的红》改编自同名图书,是一部关于在风雨飘摇的革命年代中逐渐觉醒,并以柔软的肩膀担起家与国的重责的独立女性的成长史。作品以少女时期的王会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见证人,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参与者,提出将会址转移到嘉兴南湖的“建党红娘”)为原型,立足于宏观的革命年代大背景之下,以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折射出国家、社会的动荡与发展,展现将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逐渐在江南水乡点燃的过程,是对革命女性的讴歌,也是对那个时代仁人志士群像的重点塑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少女梅若出生于江南水乡乌镇,在乌篷船中度过了书香童年。她的父亲是晚清秀才,梅若从六七岁起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并在学堂里开始了解新思想与新文化。在十三岁那年,父亲因诉讼蒙冤,客死他乡,家道中落,她毅然退学回家接替父业,教书育人。
经历父亲去世的打击与先进思想的洗礼之后,梅若冲破世俗偏见压力与封建旧思想的桎梏,继而独自办起了当地第一所女子小学,向年轻的学生们宣传新思想,倡导新风俗、鼓励女孩子剪辫子、放脚等。在这一过程中,她曾有过彷徨、遗憾,但更多的是坚定了前进的信念与未来的方向,决定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开启崭新的人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