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 Symphony No.3 Op.55 S.464-3 - 2. Marcia funebre

00:00
16:3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布伦德尔《传奇的早期录音》
15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62-1963年录制的贝多芬钢琴作品,包括三部钢琴协奏曲、21部钢琴奏鸣曲和多首变奏曲。布伦德尔是20世纪德奥钢琴学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的演奏风格继承德奥体系的传统,注重乐曲结构和内在张力,以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而见长。善于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音色变化细腻、情感丰富深邃,对所品的诠释深刻完美,充分表现出“学者型”钢琴家的艺术特色。
安东尼奥·罗塞蒂《三部双簧管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双簧管演奏家拉约什·莱塞斯与布丹·沃什指挥的斯洛伐克室内乐团合作,演奏安东尼奥·罗塞蒂的三部《双簧管协奏曲》。安东尼奥·罗塞蒂(Antonio Rosetti,1750-1792.6.30)波西米亚作曲家、低音提琴演奏家。出生于利托梅日采。曾先后在瓦伦斯坦和梅克伦堡-施维林任职。1781年短暂旅居巴黎,在那里许多乐团广泛上演了他的作品。1782年他将自己的作品出版。1792年在路德维希卢斯特去世。他的作品在当时评价很高,如圆号协奏曲曾经影响了莫扎特。他为莫扎特而作的“安魂曲”在莫扎特葬礼上演奏,却不想自己1年后也随莫扎特而去。
詹姆斯·高威《黄金般的长笛》
85
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1939年12月8日-)北爱尔兰长笛演奏家。素有“魔笛”之称的詹姆斯·高威对古典音乐的表现拥有无人可及的高超技巧,他魅力超凡的演奏几乎超越了所有音乐上的界线。他吹奏出的独特的音色、高深的音乐修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使他成为最受尊敬和最出色的艺术家。 詹姆斯·高威是一名古典音乐家,但是他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古典音乐圈,从爵士乐到世界音乐,从电影音乐到流行,高威在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一般说来大多数乐手都坚守自己的领域,因为一旦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可能因为失败的尝试而危及声誉。但是高威在古典音乐之外的尝试,不仅没有影响他的大师声望,而且吸引了各种不一样的听众群,让高威在世界各地享有超级明星般地号召力。 就像音乐家杂志所说的“毫无疑问,詹姆斯·高威,已成为长笛的传奇。”另外,CDReview的“一听就令人难忘的音乐”、FonoForum称为“黄金般的长笛”及TaleZurich说“詹姆斯·高威是少数古典乐手中真正懂得流行演奏乐的人”等称誉都再再说明,詹姆斯·高威的长笛演奏,早已摆脱乐团中配角的局面,他使长笛成为主角,并给了它多变化的角色,说他赋与了长笛新生命绝对不为过,他也将使他自己和长笛,在音乐史下留下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劳《RCA、哥伦比亚唱片全集》
阿劳《RCA、哥伦比亚唱片全集》
这套12CD合辑是钢琴家阿劳在1941至1983年间为美国胜利唱片公司(Victor)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所录制的所有专辑汇总。其中1946年到1950年之间是阿劳第二次赴美拓展事业的高峰,唱片公司完全尊重他以艺术眼光对曲目所做的抉择。当时录制的曲目包括:理查·施特劳斯《滑稽曲》、韦伯《音乐会小品》、贝多芬《第21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阿尔班尼士《伊贝利亚》等。 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钢琴家。自幼有神童之称,曾到柏林求学,后定居纽约,持续其国际钢琴大师的演出生涯,誉满全球,公认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阿劳的演奏曲目范围十分广泛,从巴洛克到二十世纪的作品均有独到的建树,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和辉煌的演奏技巧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构思。录制了大量的唱片,是贝多芬、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作品的权威演奏家,最脍炙人口的录音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1914-1915年的乐季是他演奏生涯的大事,阿劳首次于柏林演出,先前他已经在德国以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深入地拜访旅行,之后便展开了在欧洲各地所举行的一连串演奏会,他的演奏生涯也才正式确立。1921年阿劳首度回到南美洲,举办了数场音乐会,1922年第—次在伦敦登台。1924年回到母校Stern音乐院工作,直到1940年辞去职务。1927年因为获得日内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的肯定,使得他的声名更加稳固。1935年在柏林举行的一系列十二场的纪念音乐会中演奏了「音乐之父」巴赫的全部键盘作品,表现令人激赏。1940年离开柏林回到智利,在圣地亚哥创立钢琴学校。战争期间,阿劳完全投身在美国演奏,1941年举家迁往纽约定居。战后成了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世界各地的演奏邀约不断。而这套合辑中的录音也因而开始于此。 无疑地,阿劳的音乐成就足以与布索尼、拉赫曼尼诺夫齐名,为本世纪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擅长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传统音乐家的作品,对于阿尔班尼士、葛拉那多斯、德彪西、韦伯、理查·施特劳斯等近代作曲家的作品也十分在行。
27
160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朱利叶斯·卡钦》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朱利叶斯·卡钦》
这张专辑收录了朱利叶斯·卡钦的演奏录音,包括勃拉姆斯、罗雷姆、门德尔松、李斯特、巴拉基列夫、法朗克、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 朱利叶斯·卡钦(Julius Katchen,1926-1969)美国钢琴家。192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的长堤,1969年在巴黎逝世。卡钦由祖母启蒙学习钢琴,后来跟随萨佩顿继续学习。卡钦十一岁在对全美的广播中首次公开演出,并与费城管弦乐团、纽约爱乐合作演出协奏曲。为了让在学校学习哲学与英国文学的卡钦专心念书,父母在1945年后才让卡钦继续公开演出,次年在巴黎于十一天内举办七场音乐会而引起轰动,欧洲各地都争相邀请卡钦前往演出,包括与苏克、斯塔克在普拉德的卡萨尔斯音乐节中合作。卡钦的唱片数量极多,包括勃拉姆斯所有钢琴作品。他在1968年因疾病被迫离开舞台。卡钦兼长各个时期的作品,惊人的弹奏技巧与艺术天赋奠定他在二十世纪钢琴家里的地位。 卡钦是位学者型的钢琴家,有很深的文学修养,在二战后大批演奏家移居美国时,他却认为新大陆的文化环境不如旧大陆,因而从美国移居欧洲,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他的演奏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擅长室内乐,特别是勃拉姆斯的作品。他与苏克、斯塔克组成的三重奏组被称为“专家三重奏”,录制的勃拉姆斯作品被公认为最符合作曲家的气质。
--
39
皮亚蒂戈尔斯基《伟大的大提琴协奏曲》
皮亚蒂戈尔斯基《伟大的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演奏的三部大提琴协奏曲:1、与奥曼迪指挥的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1946.1.17录制)、布鲁赫《科尔尼德莱》按希伯莱曲调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慢板(1947.12.28录制);2、与施托克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940.3.6录制)。 格里高利·皮亚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1903-1976)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他的演奏风格既严格地忠实于原作,又富于俄罗斯民族的浪漫气质。他主张在感情、理智和技巧这三大演奏要素中,不应偏向于任何一个方面,而要力求完美、精确地反映作品的全部风貌和全部精神内涵。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作于1894-1895年,是德沃夏克为他的一位好朋友,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而作的。此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少数几部广受世人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这部协奏曲,其内容的深度、鲜明的形象以及交响发展的规模等方面,更接近于他的最后两部交响曲,无疑都是它的成功所在。此曲可以说是德沃夏克停留美国期间的最后巨构,曲中旋律优美,更由于写作于美国,把美国的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谣曲调巧妙地融合起来,产生独特的魅力。表达了德沃夏克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思念,还有他对初恋女友的哀悼,这些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可以给人巨大的感动。 布鲁赫《科尔尼德莱》按希伯莱曲调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慢板,作品47,作于1881年。这部作品以犹太人的希伯莱祷歌曲调为主题,所以又名《晚祷》。犹太人在赎罪节(9月末或10月初)开始之日,群聚于一堂,彻夜祷告,以赎一年之罪。“科尔尼德莱”是祷歌的第一句,意为“我辈都起誓”。作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1部分,d小调,慢板,主题缓慢而沉重,在低音区吟诵,有一种沉郁悲伤的色彩;第2部分,D大调,主题舒展悠长,委婉如歌,明净而安宁,仿佛在歌颂神的恩泽与威力无比,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最后在幽寂的冥想气氛中结束。 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完成于1872年。此曲是圣-桑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共分三部分,是采用整体合并成一个乐章,让各部分不间断地继续的形式。
--
5
杜卡斯《仙女、C大调交响曲、魔法师的弟子
杜卡斯《仙女、C大调交响曲、魔法师的弟子
这张专辑是法国指挥巨匠让·富尔奈与荷兰广播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保罗·杜卡斯芭蕾舞剧(管弦乐组曲)《仙女》、《C大调交响曲》、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 保罗·杜卡斯(Paul Dukas,1865年10月1日-1935年5月17日)法国作曲家、教育家和音乐评论家,以大胆的革新精神和对新的音乐美学原则、技法的不倦的探索著称。冼星海、梅西安与罗德里戈都曾经师从于杜卡斯。 交响谐谑曲《魔法师的弟子》作于1897年。这是一部以歌德的叙事诗为题材的管弦乐曲,音乐的描绘与标题很贴切,结构严整、配器复杂,在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古典传统规范中,完美地结合进幽默奇特的节奏、光彩夺目的配器和狂热紧张的动力,成为配器法的楷模之一,至今仍是各国管弦乐团喜爱演奏的节目,对后来的斯特拉文斯基和德彪西产生了影响。 《C大调交响曲》作于1896年,是杜卡斯离开音乐院后之作,三乐章虽是遵循古典形式,但其管弦乐法却让这位作曲家展现出耀眼光芒,首演时即受到巴黎人至高的评价。 《仙女》作于1911年,是根据波斯神话而来。年轻的伊斯肯德在偷得不朽的莲花时,却爱上了看管莲花的仙女,最后仙女幻化成夕阳的金色光芒消失;青年不仅失去心爱的女孩、莲花,也认识到自己的末日不远。
13
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